PART01
“学霸”之问
首先是关于教育的目的。我身边的许多家长,都以孩子们能否考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作为衡量教育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仿佛只要金榜题名了,把别的孩子比了下去,就足以说明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所谓“多考一分,淘汰千人”——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人失败的基础上的。从今天的社会现实来看,这也无可厚非。就如同阿里的这次竞赛一样,考出高分的人似乎就一定比考得不好的人优秀,因而自然而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话语权。且不论在事件刚开始时姜萍违规与否,单是看到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专生,就足以令那些“学霸”愤怒——他们是绝对不能容忍这样一个特殊的、极小概率事件的存在的。但我想说的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的话,教育竞争与职场竞争、商业竞争虽然相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竞争的目的不仅要塑造强者“学霸”,也应该关注那些后进的、吃力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教育的目的,不是要维护少数人既得的权威,而是要允许更多的人获得教育公平的机会。因此,当我看到那些高学历的网友们在逐帧分析阿里团队为姜萍拍摄的视频,嘲笑她连最基本的数学符号都写错,甚至于开始肆无忌惮的人身攻击的时候,我心里是觉得颇为不忍的。因为我心中的教育的目的并不应该是要向社会输出这一种你死我活的“狼性文化”,而是应该采取一种更为包容、更为温和的态度来面对那些也许没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取得优质教育资源的人们。而只有当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者,不再死死抓着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放,愿意将手中的资源分一些给缺乏机会的人们的时候,教育的公平,社会的进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而这也是我眼里的教育公平的意义。
PART02
普通人的“冰山一角”
其次,笔者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更多的把教育看成一种启迪,而非简单的灌输。孔子讲究“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一个人不到为了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耻和愤怒的时候,给他讲再多道理也是没有用的。因此,我觉得要充分地去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无论是教育机制也好,社会舆论也好,都应该给予每个普通人更多的提升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就拿笔者比较熟悉的足球领域来打个比方吧。大部分国人都觉得足球等同于世界杯,但实际上,能够参加世界杯的球员在足球运动员中是凤毛麟角的,在总体的足球运动人口中占比很小。而更多的踢球者所从事的草根足球、业余比赛,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正是这些数量庞大的草根,或者业余足球群体支撑起了整体的足球大厦和版图,使得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他们,世界杯和各个国家的顶级联赛都将不复存在。同样道理,在数学、科学等其他领域,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正是先有了大规模的爱好者,才有了专业人士。业余和专业之间并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由低到高的等级关系,而是由前向后的发展关系。因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我们所看到的永远都只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就如同冰山一样,当我们把目光投射到露出海平面上的顶端的同时,也应该十分确信地了解到,在海平面以下看不见的才是冰山的绝大部分,而看不见的地方才是它的整体的重量和质量的真正来源。
PART03
结语
股神巴菲特曾有过一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之后,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随着阿里声明的发出,“姜萍事件”的潮水也终于退去了。我想说的是,卷入这一场耗时大半年的“学术风波”也许并不是姜萍的本意。我们理应反对任何为了求取名誉而发生的学术造假行为,但如果不去解决这一种造假的深层次原因,那么“造假”和“炒作”之类混淆视听的情况就是一定会一再发生的客观事实。说到底,什么样的土壤培育出什么样的花朵,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学术明星,而是一个个乐于求知,敢于尝试,勇于质疑的自信的普通人。
·END·
笔记与短篇
给思想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