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雨果《巴黎圣母院》:钟声之下的救赎与重生

文摘   2024-12-31 19:30   江苏  

前几天和同事聊天,讲到迪斯尼早期的经典动画电影,有《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和《花木兰》等等。有一部叫《钟楼怪人》的,同事没有看过,我看过而且印象很深——里面的场景和音乐都给少年时的我留下了很深的震撼,但不知为什么却很冷门。这部《钟楼怪人》其实就是改编自雨果极富盛名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当然,动画片与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改编,但毫无疑问都属于各自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围绕着 15 世纪法国巴黎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画卷展开。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一位美丽、善良且能歌善舞的吉普赛女郎,她在巴黎街头卖艺,凭借迷人的舞姿和清脆的歌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因此搅动了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的心。克洛德表面上是虔诚的神职人员,过着禁欲清修的生活,但内心早已被欲望侵蚀。他对爱斯梅拉达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却又被宗教教条和道德规范所束缚,这种矛盾的心理逐渐扭曲了他的人性,使他走上了邪恶的道路。

克洛德指使圣母院丑陋的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去劫持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因天生的残疾而被世人所嫌弃和嘲笑,自幼在圣母院长大,对克洛德唯命是从。然而,当他在劫持过程中被巡逻队抓住并遭受鞭笞刑罚时,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为口渴的他送水喝。这一举动深深触动了卡西莫多的内心,从此他对爱斯梅拉达心怀感恩与纯粹的爱慕,决心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她。

与此同时,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年轻英俊的骑兵队长菲比斯。而菲比斯不过是一个浅薄、风流的花花公子,只是贪恋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对她并无真心。主教克洛德出于嫉妒和报复心理,在菲比斯与爱斯梅拉达幽会时,暗中刺伤了菲比斯,并嫁祸给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因此被诬陷为女巫和杀人犯,受到法庭的审判并被判处死刑。

在行刑前夕,卡西莫多冒险将爱斯梅拉达救到巴黎圣母院避难。因为在当时,圣母院享有圣地的庇护权,世俗政权无法进入抓人。然而,教会势力并不愿放过爱斯梅拉达,他们与宫廷勾结,试图冲破圣母院的庇护,逮捕爱斯梅拉达。在这期间,卡西莫多全力守护着爱斯梅拉达,但最终爱斯梅拉达还是被绞死在绞刑架上。

目睹爱斯梅拉达的惨死,卡西莫多悲痛欲绝,愤怒地将克洛德从圣母院的钟楼上推下摔死,随后便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多年后,当人们在隼山的地窖里发现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骨时,试图将他们分开,却发现尸骨瞬间化为了尘土。这两具尸骨,一具属于爱斯梅拉达,另一具便是卡西莫多,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永远相伴,向世人诉说着这段凄美而震撼人心的故事,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与美丑、光明与黑暗,让人们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性与爱情的伟大与悲壮。




与同时代的其他法国作家相比,雨果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描写大事件和大场面背景下的底层人物,无论是《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还是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亦或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都是将这些小人物放置在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中,给他们巨大的情绪渲染,以展现出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故事主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雨果的人道主义并不是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的结局,而是在故事情节中让他们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而正是这种个性的展现,让人们得以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喜爱他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雨果更倾向于创造具有象征意义的、理想化的或极端化的角色,这些角色往往承载着某种道德或精神上的象征性,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并不相同,但又明显带有着现实人物的影子。


西方作家善写悲剧。19世纪的法国作家中,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及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都是很好的例子。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所谓悲剧,就是在描写人与命运的抗争。人斗不过命运,斗不过环境,注定要失败,因此才有了悲剧。人是渺小的,命运是巨大的。悲剧就是要把这个关系颠倒过来,人是伟大的,命运是渺小的。悲剧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在结局。我想,这种人和命运的抗争的过程,充满了人文的力量,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充满了悬念的可能,是文学最具光彩,最具魅力的一笔。


文/希童

·END·

往期回顾

读书 | 毛姆《面纱》:爱情的纹理与人性的镜子

读书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荒岛上的时代足迹

读书 |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笔记与短篇
生活或许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