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诗经 · 螽斯》:虫鸣与良夜

文摘   2024-11-14 20:30   中国  
《螽(zhōng)斯》是《诗经·周南》中的第五组诗,螽斯在民间又叫蝈蝈、纺花娘,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螽斯体型扁长,六足,二须,有前翅两片长于背上左右,靠翅膀摩擦发声,鸣声多悠扬响亮,绵绵不绝。幼时体色多为草绿色,成熟后颜色变深。螽斯的身影几乎遍布全世界,环境适应力强,且善繁殖。这组诗歌以螽斯作比,祝福人们多子多福。与前篇《樛木》可相互映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组诗的文本。

螽(zhōng)斯

螽斯羽,诜(shēn)诜兮。宜尔子孙,振(zhēn)振兮。
螽斯羽,薨(hōng)薨兮。宜尔子孙,绳(mǐn)绳兮。
螽斯羽,揖(jí)揖兮。宜尔子孙,蛰(zhé)蛰兮。

首段“螽斯羽,诜诜兮”,说的是一大群螽斯颤动翅膀,密密麻麻地在空中飞翔。“诜诜”指的是众多的样子。“宜尔子孙,振振兮”,“宜”是应该之意,“振振”则指的是盛、多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愿你的子孙也和螽斯一样,家族人丁兴旺,绵绵不绝。

第二段写“螽斯羽,薨兮”,是说螽斯扇动着翅膀,在空中薨薨作响。“薨”在这里是拟声词,可以理解成模仿螽斯翅膀振动的声音。“宜尔子孙,绳绳兮”是说希望你的子孙人数众多,后世绵绵。这里“绳”的意思是连续不断的样子。

第三段,“螽斯羽,揖揖兮”,是说螽斯挥动着翅膀,在空中飞翔聚集。“揖揖”指的是会聚的样子。“宜尔子孙,蛰蛰兮”,意思是祝愿你的子孙众多,生活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蛰”指的是群居和谐欢乐的样子。

纵观整组诗,以螽斯的形态入手,以多子多孙作比,看似是在写螽斯,实际则是透过螽斯而在写人。《诗经》中所描写的花鸟鱼虫众多,但写它们的目的无一不是在抒情,在感怀。这些花鸟鱼虫因为寄托在它们身上的情感而变得更加生动,甚至于获得了一种人文化的新的生命,而创作者的感情也因为被赋予了具体的事物而显得更加形象,更加可感,更加富有文学的生命张力。《诗经》中的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是可以用来作为中国文学范本的。当然,我国古代把《诗经》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诗句也就难免有了一些较为牵强的隐喻。就拿《螽斯》这首诗来说,《毛诗序》就将它说成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但实际读完这首诗,我们的感觉好像与所谓的“称颂后妃之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古人读《诗经》,把它当作政治教材,一会儿颂德,一会儿皇恩,受困于时代的环境,大概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今天我们读《诗经》,则可以完全把它看作是文学教材,体会其中的言辞之美,风俗之美和文化之美,两千多年后,这些曾经被遮盖,被曲解,被穿凿附会的大美之言终于可以重新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诗经》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幸事。

文/希童

·END·

往期回顾

读书 |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读书 | 《诗经 · 卷耳》:当你在翻山越岭的另一边

读书 | 《诗经·樛木》:叠咏之美与祝福之歌

笔记与短篇

给思想一个高度

笔记与短篇
生活或许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