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茶经》番外篇:茶的精神与生活态度

文摘   2024-12-23 19:31   江苏  

我的老丈人很喜欢喝茶,家中常备有一套茶具,除了自己饮茶之外,也常常用来招待亲友。茶具很简单,有青绿色的茶碗六只,放在宽而低的木架子上,茶壶一只,用来倾倒茶汤,茶罐一个,用来放置茶叶。煮完茶,把茶汤倒入碗中,一般招待每人喝四到五碗,而且一定要趁热。有朋友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其实就是唐代陆羽在《茶经》里说的,“第四、五碗外,非渴甚莫饮。”意思是说,出于茶的口感的考虑,如果不是十分口渴,喝到第四、五碗之后,就不要再喝了。而之所以要趁热喝,也是出自《茶经》里的“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

《茶经》是陆羽所著的一部关于茶文化的专著,分三卷十章。全书从茶树种植的源头说起,涵盖了茶叶的采摘、茶饼的制作、茶具的使用以及茶汤的烹饪和饮用等多个方面内容,是一部爱茶人必备的经典之作。距书中记载,中国人开始饮茶的历史要追溯至上古神农氏时,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而陆羽作为一位唐代名士,之所以要将茶的方方面面如此完整地记录下来,除了他自身对茶的特别钟爱之外,更是因为茶不同于其他日常生活之物的特别之处——在他眼中,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饮品,饮茶制茶的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态度、智慧和哲思,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延伸与体现。

《茶经》中所展现的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精行俭德”。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这里的“精行”指的是茶的准备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细和用心。“精”强调的是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内在品质的追求,即从茶叶的选择、茶水的挑选,煮茶的技艺等都方面需要达到一种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境界。在陆羽看来,“茶有九难”,饮茶既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仪式,又是一种丰盈充实的审美体验,但若是稍一疏忽,好的茶味就消失了。拿选择茶水来说,《茶之煮》一章中写道,煮茶所用的水,应该以山水为最好,其次是江河水,井水为最差。而对山水而言,又以泉水和缓流的池水为上,奔涌翻滚的水不能饮用,停蓄于山谷中水泽里的水虽清澈,但不流动,如要饮用,应先挖开缺口,让表面污秽的水流走才行。好水可以泡制出好茶,而茶的味道则反过来印证了水的好坏。陆羽的这一番对水质优劣的区别划分,无疑是建立在他自己反复试验、品评、斟酌和回味思考的基础上的。而这,也是对“精行”一词最好的注解:“精行”不是对外在形式的追求,而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联系,不断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

“俭德”一词则是在提倡一种节约和简朴的饮茶方式。注重茶的实际品质,减少对茶具、茶器的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如果说“精行”体现了儒家“入世作为”的思想的话,那么“俭德”则是同道家返璞归真、顺其自然的自然主义思想暗合。比如在《茶之器》一章中,陆羽所罗列的制茶器物,如筥、夹、碾、罗合等,均由木头、竹子、布片等简易、平价的材料制成。在陆羽眼中,从制茶到饮茶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目的和享受,其他形式上过度的附加则是没有必要的。因此,选材应以简单实用为上,饮茶则应以“清饮”为佳。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对茶的内在关注、解读和体验,让人们在饮茶的同时得到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平和,而这正是《茶经》所提倡的茶文化对于人们内心最大的滋养和抚慰。

《茶经》中说“啜苦咽甘,茶也。”意思是好茶的味道是入口时虽苦,下咽时则是回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茶叶虽小,却连接着我们与外在无限的世界。我很喜欢喝我老丈人泡的茶,比起自己平时上班时匆匆泡制的茶水来,他的茶叶和茶具虽然简单,但是工序却要精细得多。我想,茶的品质也许会有高下之分,但是备茶时的认真、煮茶时的用心却是没有优劣之别的。而这,或许也是陆羽的这部《茶经》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文/希童

·END·

往期回顾

陆羽 | 《茶经(一之源)》:南方有嘉木

陆羽 | 《茶经(茶之具)》: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周末加餐 | 陆羽:《茶经(茶之造)》:有茶在野,凌露采焉


笔记与短篇
生活或许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