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书 | 《诗经·汉广》:樵夫的浪漫物语

文摘   2024-12-02 20:30   江苏  

《周南》篇中的《汉广》这首诗,从题目上来看是在写宽广的汉水,即今天的汉江。读罢全诗才知道,诗歌其实是在用汉水来比喻诗中的主人公求而不得的爱情。这位求爱人士是一位砍柴的樵夫,他在劳动的过程中想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却无奈姑娘没有回应他的爱意,因此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寄托给滔滔江水,继续在茫茫水畔等待着回答。所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组诗的文本。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qiáo)翘错薪,言刈(yì)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óu);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分三组。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南方有很高的树木,而我却不能坐在树下休息。这里的“思”是语气助词,“不可休思”即为“不可休”。“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水边有一位好姑娘,我却难以追求。为什么难以追求呢?再往下看,“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水的波涛浩渺又宽广,我难以游到对岸,“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长江的水流湍急又不绝,我的木筏难以过江。这里的“方”指的是用木筏渡水的意思。这位樵夫没有直接回答女子难以追求的原因,而是以汉水和长江作为比喻,来感叹自己求而不得的心理状态,短短的三十二个字中蕴含着樵夫复杂的内心变化和真挚的情感诉求,有一种若即若离、欲去还回的缠绵和惆怅在里面,很得诗歌之趣。与《关雎》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相比,虽然选择得意象有所不同,但在情绪得细节描写和表达上,是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妙的。

第二段,“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地里长满了高高的杂草,我不仅要打柴,还要割去荆条。“翘翘”指的是高高的样子,“错薪”则是指的杂乱的野草。“言”是放于句首的语气助词,“刈”是割,“楚”则是指的荆条。“之子于归,言秣其马”,那位姑娘要是肯嫁给我,我就会把她的马喂好。“之子”指的是那个女子,那个姑娘,“秣”指的是喂牲口。这位樵夫很实在,他讲述了自己繁重的工作,既要砍柴,又要割荆条,但是呢,如果那位女子肯嫁给我,我还要去把她的马儿喂得饱饱的。为了这位姑娘,再多的活我也愿意去做。那么姑娘有没有答应他呢?后面又重复了同第一段一样的两句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姑娘没有给我答复,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江水匆匆流过。

第三段,“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地里长满了高高的杂草,我不仅要打柴,还要去割蒌蒿。这里的“蒌”即是“蒌蒿”的意思。“之子于归,言秣其驹”,那位姑娘要是肯嫁给我,我就会把她的马喂好。同第二段的意思类似。当然,姑娘还是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于是江水的意象再次出现,成为全诗的一个无比开阔却又无尽遗憾的结尾。

《诗经》中的诗歌大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从现代意义上来说的话,这些诗歌就约等于是今天的歌词。古人写的歌词,虽然有些恐怕也免不了难登大雅之堂的成分,但另有一部分则是含蓄而深沉,文丽而典雅的,《汉广》就是其中一例。纵观全诗,没有夸张的情感宣泄,也没有露骨的语言表达,而是将情感的表露假托于周边的事物、景物,假托于自己实实在在的日常劳作,而通过这样的反复的行为动作,将其中的劳动之美,生活之美和思念之美全都跃然纸上,表情达意因而也就显得自然质朴、恰到好处。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由诗与歌相互结合的产物,所谓好的诗歌,就是既要诗好,也要歌好,两者缺一不可。说到这里,我也非常想听一听《汉广》的曲调,跟着那首古老的音乐,去往远方烟水迷蒙而不见尽头的江边。

文/希童

·END·

往期回顾

读书 |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读书 | 《诗经·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读书 | 《诗经·卷耳》:当你在翻山越岭的另一边



笔记与短篇
生活或许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