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之前七期的推送,《茶经》一书的主要内容已经基本和大家分享完毕了。《茶经》介绍了唐朝中叶人们从采茶、制茶、饮茶等各个方面的流程和方法,在今天看来仍有着充分的考据价值和文化意义。除去内容的全面和文字的优美以外,笔者所更想要强调的则是《茶经》这本书所传递的一种价值观念,即简单质朴、亲近自然、追求事物的内在价值。大概在几年前,有一本日本作家写的《断舍离》在国内风靡一时。书中所强调的极简生活的观念成为人们的风尚。其实,这种简单生活的观念在陆羽的《茶经》里早已有所体现了。比如在《茶之具》一章里,陆羽列举了一系列茶具,如鍑(煮茶用的锅)、碗等。这些茶具的设计以满足煮茶、饮茶的基本功能为出发点,注重其质地、颜色等直接影响茶水品质的因素,而不是去过度地追求外表的装饰。其中陆羽指出,茶碗以越州瓷为上,因为其质地适合饮茶,能更好地展现茶汤的质地和口感,而并没有什么华丽的外观。我想,在今天看来,上好的茶叶大概是必须要配上璀璨夺目的瓶瓶罐罐才能显示出它的身价,以致于好的茶碗要比茶叶本身更值钱,甚至于只要茶具是好的,茶叶好不好反倒无所谓了,这多少有点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的意思,这一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茶经》强调人们应该多亲近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社会,不自然的事物比比皆是,比如夸张变形的美颜、哗众取宠的标题、名不副实的称号,这些看似美丽的事物实际上都是很丑陋。而世间大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不自然的事物永远是不美的。比如在第一章《茶之采》里,陆羽就详细介绍了茶树的生长环境:“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表明,茶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再好的茶树其本质也是生于普通的土壤,这是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和要求。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品味自然的味道、生活的味道、真实和美的味道。而对于那些加了过多作料的茶,陆羽则是嗤之以鼻的:“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意思是在茶里加上葱、姜、枣、橘皮等作料,一遍遍地煮开,又把茶中的精华都倒掉,这样的茶应该倒进臭水沟里去。我想,所谓的亲近自然,就是要去亲近自然的全部,不应该仅仅去亲近和理解自然的甜美舒适,也应该去亲近和理解自然的苦涩粗粝,理解大自然不为世人所加工的最真实的一面。当然,有人喜爱简单朴素的东西,就会有人喜爱精致而丰盛的事物,人生的选择和答案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不了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我想,我们有没有可能在这种钟摆式的痛苦和无聊之间,找到一条通向快乐和幸福的路径呢?我觉得是有的,世界无论多么繁华或者简单,我们都应该去直面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在合理的限度以内找到生命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而如此一来,这本流传千年的《茶经》就用它对于事物本质的关心和洞察,用充满仪式感的亲近自然、亲近内心的方式给我们上了生动而精彩的一课。附:《全唐诗》中共选取《茶经》作者陆羽诗歌三首,摘录如下:
注:金罍(音同雷),古代器名,青铜制,用来盛酒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