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之郭子光 ┋ 慢性心力衰竭

文摘   2024-12-07 00:03   重庆  

1.慢性心力衰竭

杨某,男,61岁,市煤气公司退休工人。1995年5月30日初诊。

【病史】1年前,因心悸、出汗、足肿而去省人民医院诊治,经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

①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

②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大)、心衰。

当时体重80kg,但血压不高,曾因稍重活动昏倒2次,服中西药缓解。今年1月又出现肢浮肿、腹胀、心累气短等症状,该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给予地高辛、地奥心血康、丹参片、味塞米等治疗,浮肿消而复肿,病情不断加重,近日感到上述西药已无作用,故来求治。


【现症】自诉下肢及全身性浮肿,腹胀满以致主动减少饮食,小便短少,每日不足500ml,心慌殊甚,气短不续,甚至不能完成洗头的活动,上半层楼便需歇息一次,大便数日不解而并不干硬。察其形体肥胖,神萎似睡,面唇皮肤晦暗,颜面四肢高度凹陷性浮肿,眼睑浮肿致使双眼仅能一丝开启,颈脉怒张,腹部丰满,四肢冷凉,呼吸短促,语音低微而断续,舌质胖大紫色充斥,舌下络脉怒张,苔白滑水湿,脉沉微而涩。


【辨治】阳气(脾肾)式微,气寒血瘀,浊水浸渍,一派少阴寒化之象,已有出入废则神机化之险,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之势。考仲景少阴寒化诸方,真武汤与四逆辈,只能温阳行水,而不能益气化瘀,鞭长莫及。当以益气温阳、化瘀行水之重剂治之,切莫敷衍,错过机宜,旦夕之危。用自拟"虚肿方"合生脉、参附加味。


【处方】黄芪80g,茯苓、丹参、益母草各30g,红参、制附片(先煎1小时)、桂枝、麦冬、泽泻、白术各20g,五味子、干姜、当归、大腹皮各15g。浓煎,每日1剂,分3~4次服用。嘱其进低盐饮食,慎寒温,静卧休息,以待转机。


6月15日【二诊】服上方小便逐日增多,浮肿尽消,能上二楼不歇息,腹不胀满,食纳有增。手足转温,精神好转,舌质淡紫,苔白润,脉沉细略数。阳气回复,升降出入大有转机。暂时脱险,不可松懈。原方去干姜、益母草,减其辛温动热、活血通利之势,同时减黄芪为60g,继续服用。


【治至8月20日,其间复诊数次,均以上方为基础略事加减,共服50余剂,面目皮肤颜色由晦暗转为白皙红泽,仿佛是另一个人,自觉精力充沛,睡眠佳,胃口好,早已从事一些家务活动,并参加晨练(散步),家人数次感冒均未受染,自觉抵抗力增强。已属临床治愈。


【按语】中医治病着重整体调节,所用方剂作用是多向的、综合性的,即所谓"组合效应",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方剂中某一味药的作用,更不能认定某方为"利尿剂"、某方为"强心剂"……单向地理解中医方剂的作用,就大错而特错了。以本案治验为例,所用方药不仅有"强心"、"利尿"效果,同时也改善了循环、消化、神经、免疫等功能,具有整体性的良性效应,奥妙在于通过温阳益气、活血行水,旨在恢复和重建其气机升降和气化出入的动能,从而使各脏腑器官恢复活力的结果。


2.慢性心力衰竭

苏某,男,71岁,本市居民。1997年3月27日初诊。

【病史】患者因胸痛、心悸气短,全身浮肿住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经 X 线、彩超等检查诊断为:

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闭塞);

②心房纤颤;

③左房巨大血栓;

④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

⑤心衰。

一直服用地高辛、呋塞米或氢氯噻嗪等维持一定尿量,但下肢浮肿从未尽消。住院20余日治疗无进展,经主管医师推荐,昨日出院前来就诊。


【现症】目前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心悸气短,时而心前区刺痛,腹中胀满,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小便特少时腹胀、浮肿更甚,不思饮食,大便三四日一次并不干硬。察其形体瘦削,面目微肿,精神委顿,面唇晦紫无华,颈脉怒张,下肢中度浮肿,按之如泥而冷凉,右胁下痞块(肝大),舌质淡紫,舌下紫脉怒张,舌苔白厚滑腻,脉沉迟细弱参伍不调,呈虾游之状。


【辨治】气阳(肺脾肾)式微,瘀血阻滞,浊水浸渍,痰涎壅塞,致使三焦气机不利,升降出入之机呆滞,本虚极、标实盛,病在重险一途。其中瘀血阻滞是病机的主导环节,瘀血不去则浊水不行,瘀血阻滞而气阳亦难以升发。故其治疗在温阳益气的基础上,当注意活血化瘀,用桂附、生脉合虚肿方加桃、红之类。


【处方】制附片(先煎1小时)、红参、麦冬、茯苓、白术、泽泻、丹参各20g,桃仁、红花、归尾、五味子、全瓜蒌、法半夏、赤芍各15g,黄芪60g。浓煎,3日服2剂。嘱进低盐饮食,停止服用西药。


【5月6日二诊】浮肿全消,小便通利,精神转佳,心悸气短、咳嗽吐痰等缓解,饮食增加,大便正常,但仍时感心前区刺痛。察其舌质红活,舌下紫脉隐伏许多,舌苔薄白滑,脉沉细但较有力,仍参伍不调但无虾游之象。病情趋向好转,唯有瘀血胶固难除,当加强活血化瘀之力度。上方去法半夏、瓜蒌,加血竭4g、川芎15g。煎服如上法。


【6月12日复诊】上方共服15剂。在服完6剂后就未发生过心前区疼痛了,也未再出现浮肿,诸症缓解,病情稳定。察其气色、精神明显好转,脉象参伍不调的情况大大改善。仍以上方嘱患者稀疏服用以维持疗效。

2个月以后,其子因病就诊,诉因经济困难未再检查,间断性服用上方,病情一直稳定。


喜欢收藏偏方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小号👇

合作、入群 ┆ 添加微信:   526711621

声明:本文旨在学习中医文化,不构成专业建议,盲目试药后果自负!部分资料可能来源网络,受到版权保护,侵权即删。参考资料:《郭子光临床经验集》黄学宽 主编

王嘉怡
中医文化传播;个人原创诗歌、摄影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