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之刘渡舟 ┋音哑 / 喉痹

文摘   2024-11-13 00:03   重庆  

1.音哑
张某女,36岁。1995年6月19日初诊。患音哑四年,屡用中西药治疗均无效验。患者系个体经商者,常年高声叫卖,兜售货品,每每口干舌燥时无暇饮水,渐至声音发生嘶哑。来诊时音哑较重,声音不响,说一句话都很费力气。自觉咽喉不爽,连及项下血脉拘紧,气短乏力,咽干,口渴喜饮,痰中有时挟带血丝,大便偏干,舌质暗红少津,脉来细数。此为久劳伤肺,肺之津亏火旺之候。治宜养阴补肺,润燥生津。

补肺阿胶汤:阿胶10克(烊化),马兜铃5克,牛蒡子6克,杏仁10克,粳米12克,生甘草5克,七剂。

医嘱:勿食辛辣食品。

二诊:音哑明显好转,气力有增,大便正常。然仍感咽喉不舒,痰中带血丝,效不更方,嘱继服五剂而病愈。


【按语】本症为肺虚热盛所致,言多为动,动多则生阳耗阴,肺阴不足是其病本。喉为肺之内窍,主发声音,肺阴不足,喉失其濡,金燥不鸣,故致音哑。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故口干欲饮。阳热迫血,故痰带血丝,而出现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水之上源,不能下润于肠,则大便干燥。本方刘老选自《小儿药证直诀》"阿胶散"(又名补肺散,或补肺阿胶汤),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之功,故用于本症甚为合拍。方中用粳米者,取"培土生金"之义,此乃法中之法也。



2.喉痹

沈某男,56岁。1995年6月7日初诊。自诉咽喉紧束,喉中如物梗阻之状两个月。患者为某大公司总经理,商海鏖战,日夜操劳,忧怒之余,渐觉口干咽痛,咽部拘紧,喉中如梗而不爽,情绪激动时竟言语不能发声。某医以清热解毒治之,非但其证不除,反增咳痰,就诊时频频咳吐白痰。视其舌红、苔白,切其脉,左弦出于寸口。此乃木火刑金之证。治以清泄肝火,保肺化痰开结。

处方:青黛10克,海蛤壳20克,鲜芦根30克,青竹茹15克,枇杷叶14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沙参15克,浙贝14克,藏青果10克,梨皮2个。
服药七剂,咽喉之疼痛、拘紧、痰涎均有减轻,再加栝蒌皮12克,耳环石斛4克,续服七剂而病痊愈。


【按语】本证"脉弦出于寸口",则为肝火犯肺之症。喉主发声,为肺之门户;而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颇颢"。若恼怒忧郁,使肝气有余,化火上刑肺金,肺失清肃,故见咽痛,拘紧,喉部如物梗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阳临上,……喉痹目赤"。《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阴一阳代绝,……喉咽干燥"。均揭示了咽喉不利与肝胆火盛气逆密切相关。本证在临床上多因情志不畅,气候干燥,或劳累过度而诱发或加重,治疗当着眼在两个方面:一是清泄肝火,二是养肺润燥。尤其是养肺润燥一途,最为关键。这是因为喉主于肺,喉病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的缘故。《类证治裁》说:"其木火犯肺,咽干喉痹致失音者,以麦冬汤之属润其燥。"即道出了这一治疗的真谛。故刘老用桑杏汤合黛蛤散加减。以桑杏汤养肺润燥,化痰利咽,合黛蛤散在于清肝泻肺,直捣病巢。本方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属肝气有余,肺阴不足者,疗效确切。

合作、入群┆ 个人微信:   526711621

声明:本文旨在学习和弘扬中医文化,不构成专业建议。盲目试药后果自负,本文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资料可能来源网络,受到版权保护,侵权即删。参考资料:《 刘渡舟验案精选》陈明 刘燕华 李方 编著

王嘉怡
中医文化传播;个人原创诗歌、摄影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