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身不遂
姜某,男,66岁。左身偏废,左手拘急难伸,不能活动,血压200/120mmHg,头目眩晕,心烦,不寐,性情急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体向左歪斜,舌质红绛少津,舌苔黄而干,脉来滑数。此火动伤阴,兼有动风之证。治当泻火清热,熄风活血,治以三黄泻心汤。
【处方】大黄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服药五剂,大便畅通,头目清爽,心中烦乱顿释,血压降至170/100mmHg。复诊时,不用家人搀扶,腿脚便利。然左手之挛急未解,转方用芍药甘草汤,加羚羊角粉1.8克冲服而瘥。
【按语】本案为火动伤阴,血不柔肝,动风伤筋之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之说,本证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苔黄,脉来滑数,反映了阳热内盛;心烦不寐则为阴气内虚,水火不济之象。阴不胜阳,阳亢化风,故见血压升高,头目眩晕。火淫血脉,血被火煎耗,煽动内风,而见手挛舌歪,半身不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本证之半身不遂形似中风,其实为"火中"之证,若误用燥药驱风,则失之千里。
刘老采用泻火清热,釜底抽薪之法,选用《金匮》三黄泻心汤苦寒之剂,用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妙在大黄一味,既能通降胃中火热,又能活血逐瘀,推陈致新。若本证大便不燥而小便赤涩不利者,则改用黄连解毒汤为好。
临床上,西医学所谓高脂血症、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等病,均可使人肢体偏废,手足不仁,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据刘老经验,大多为"火中"范围,治当通泻火热为主,用三黄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为中肯,如滥用温燥祛风之品,则如火上浇油而越治越重。
2、中风后遗症
高某,男,59岁。1992年2月19日初诊。三月前,因患高血压中风,左侧半身不遂,左面颊麻木,肩臂不举,头目眩晕。血压200/100mmHg,曾服"牛黄降压丸"、"复方降压片"等药物,血压旋降旋升。其人身热有汗。痰涎量多,咳吐不尽,小便色黄不畅,大便正常。舌苔黄腻,脉来沉滑。刘老辨为痰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之证,治以清热化痰通络为法。
【处方】茯苓30克,枳壳10克,半夏20克,风化硝10克,黄连6克,黄芩6克,天竺黄15克,鲜竹沥水5勺。服药五剂后,泻下暗红色黏腻大便颇多,顿觉周身轻爽,血压降至140/88mmHg,小便随之畅利。药已中的,原方加钩藤15克,羚羊角粉0.9克,生姜汁2勺。服二十余剂,血压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左臂已能高举过头,咳吐痰涎已除。
【按语】阳亢化火动风,火热煎灼津液成痰,痰热阻滞经络,痹阻气血;或上犯高巅,清气不升,故见瘫痪不举、麻木不仁、头目眩晕等症。《景岳全书》云:"痰在周身,为病莫测,凡瘫痪、瘛疭、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
本案痰热交阻,其辨证要点有二:一是咳吐痰多,溲短而黄;二是舌苔黄腻,脉来沉滑。故治疗当以清热化痰通络为法。刘老先用"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健脾化痰饮,半夏和胃化痰浊,枳壳宽中化痰气,风化硝通腑泻热去痰凝。四药合用,既消已成之痰,又绝生痰之路。
《成方便读》指出:"夫痰之为病,在腑者易治,在脏者难医,在络者更难搜剔。四肢者皆禀气于脾,若脾病不能运化,则痰停中脘,充溢四肢,有自来矣。治之者,当乘其正气未虚之时而攻击之,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然后脾复其健运之职,则络中之痰自可还之于腑,潜消默运,以成其功。"加黄连、黄芩、天竺黄、竹沥在于加强清热化痰,通达经络之力。待热痰化,经络通,则瘫、麻、掉眩诸症自愈。
合作、入群┆ 个人微信: 526711621
喜欢收藏偏方的朋友请关注小号👇
声明:本文旨在学习和弘扬中医文化,不构成专业建议。盲目试药后果自负,本文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资料可能来源网络,受到版权保护,侵权即删。参考资料:《 刘渡舟验案精选》陈明 刘燕华 李方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