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之刘渡舟 ┋狐惑病(白塞综合征)

文摘   2024-11-12 00:03   重庆  


1.狐惑病(白塞综合征)

陈某男,23岁,平谷县人。1994年1月12日初诊。自诉经常口舌糜烂,久久不愈,口中干苦,咽部不利。近日出现目赤疼痛,视物不清,前阴黏膜溃破,瘙痒疼痛,小便色黄,大便偏干,西医诊断为"白塞综合征"。视其舌苔色白而厚腻,舌边及颊部黏膜有溃疡炎症。脉来弦滑。以口苦、目眩、前阴溃破、尿黄、舌苔腻辨为肝经湿热。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炒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6克,木通10克,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生地6克,生甘草4克,菊花10克,蒺藜1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大黄1克,青黛10克。

服药七剂,口苦舌糜大为减轻,但仍有视物模糊,眼眦赤黑,身倦少力,舌上腻苔不下等症,再予龙胆泻肝汤,并配服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浸令芽出曝干)60克,当归60克,共研细末,每服8克,早晚各一次。服药两周,诸恙皆痨,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语】"狐惑"一病,首见于《金匮要略》,以目赤干涩疼痛,口腔、咽喉以及前阴、后阴腐蚀溃烂为主要特征,"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西医谓之"眼一口一生殖器综合征",或"白塞综合征"。综观本案之脉证,良由湿热蕴毒生虫,蚀于上下。肝开窍于目,其经环绕阴器而上抵于咽喉,湿热露毒侵及肝经,发为本证。治当清利肝胆湿热之毒,投龙胆泻肝汤正与本证合拍。本方能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对循经所发之证,自可迎刃而解。另加菊花、蒺藜、大黄、青黛者,在于增加清泻肝胆之毒热,并有明目清头之功。赤小豆当归散清利湿热,而有解毒排脓杀虫嚣之效,与龙胆泻肝汤相合,可谓相得益彰。


2.狐惑病

郑某女,32岁。患病而有上、中、下三部的特点。在上则有口腔经常糜烂作痛,而不易愈合;在下则有前阴黏膜溃破,既痛且痒,中部则见心下痞满,饮食乏味。问其小便尚可,大便则每日两次犹能成形。切其脉弦而无力,舌苔薄白而润。三部之证由中州发起。辨证为脾虚不运,升降失常,气痞于中,而挟有湿露之毒。治宜健脾调中,升清降浊,兼解虫毒之侵蚀。

处方:炙甘草12克,黄芩9克,人参9克,干姜9克,黄连6克半夏10克,大枣7枚。

共服十余剂,以上诸症逐渐获愈。


【按语】本方为张仲景之"甘草泻心汤",临床用治两种病,一是《伤寒论》用治脾胃气虚较重的虚热痞气之证,二是《金匮要略》用来治疗"狐惑病"。证虽不同,但其病本皆为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气机痞塞,寒热错杂,故均可用本方治疗。本案病变涉及上、中、下三部,其治疗但须从中焦入手。因虽患狐惑病,患者有心下痞满,饮食乏味,大便频行,此脾胃虚而不运之象。故治从脾胃,复其升降之职,则一身之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又本方辛苦相掺而重用甘草,有杀虫解毒之功,有的医家于本方加生石膏,以清阳明胃热,亦有灼见卓识。

合作、入群┆ 个人微信:   526711621

声明:本文旨在学习和弘扬中医文化,不构成专业建议。盲目试药后果自负,本文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资料可能来源网络,受到版权保护,侵权即删。参考资料:《 刘渡舟验案精选》陈明 刘燕华 李方 编著

王嘉怡
中医文化传播;个人原创诗歌、摄影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