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备孕夫妻来说,没怀上的时候担心怀不上,好不容易怀上却又要担心流产,尤其是那些反复出现流产(反复妊娠丢失)的人,更是苦恼。反复妊娠丢失(RPL)虽然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但很多人对其发病原因并不了解。
反复妊娠丢失(RPL),是指2次或2次以上的连续或者非连续的流产。在中医学上属于“滑胎”范畴。但其在流产孕周、流产次数、是否连续发生流产及是否包括生化妊娠等方面尚存争议。
此前,有文献报道RPL是指2次或2次以上发生在孕24周以前妊娠丢失。而在我国发布的2023版指南提出,RPL是指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妊娠28周前的胚胎 /胎儿丢失,包括生化妊娠。
但关于RPL的发生率,尚不确切。有研究表明1%~2%的夫妇会发生,但也有文献报道其临床发病率在1%~4%之间。我国2023版指南提出RPL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 1%~5%,且随着生育年龄逐渐增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文献报道指出,在育龄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与女性妊娠相关的并发症也不断增多,这可能和逐渐衰老的生殖系统直接相关。另外,年龄的增长导致内膜性激素受体含量下降,造成性激素低反应,使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差故而增加了流产的风险。
(2)遗传因素
解剖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性的子宫发育不良、畸形,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等。
来源:摄图网
有研究指出子宫的容积变小、子宫内膜炎症和纤维化的出现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不利于胚胎的着床和着床后的血液供给,而诱发流产。而宫颈机能不全会诱发胎膜早破是造成中晚期胚胎丢失的重要原因。
生殖道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TORCH感染等与RPL均存在相关性。
病原微生物可经生殖道逆行感染宫腔使胚胎绒毛膜组织发生损伤和变性,亦可经过母亲的血液循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干扰胚胎着床抑制胚胎正常发育。
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RPL患者的多项激素水平与正常女性相比差异明显。目前普遍认为引起RPL的内分泌因素主要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黄体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未控制的糖尿病等。
相关研究证明APL抗体α-β2GP、ACA及LA与RPL的发病关系密切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其致病机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促进促炎因子的分泌,活化自然杀伤细胞,破坏正常滋养层的细胞功能,抑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生长因子的生成释放抑制胚胎种植;
通过激活血小板,抑制抗凝蛋白系统功能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形成胎盘绒毛血栓甚至造成胎盘梗死,促使胚胎停止发育
如怀疑是内分泌方面的原因,建议患者在月经2~5天常规进行基础性激素检查,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雄激素、催乳素(PRL)以及黄体期(排卵后5~7天 )、孕酮(P)等检测。
对于伴有APS的RPL患者,推荐联合风湿免疫科医师共同管理,根据疾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制订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酌情使用羟氯喹、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此外,还可运用中医药方法进行辨证施治。但在实施中医药治疗的时候,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理冲任为主,预培其损。孕后应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的治疗原则,动态观察母体和胚胎的情况,治疗时间应超过以往堕胎、小产之孕。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反复妊娠丢失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项目组.反复妊娠丢失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44(06):645-659.
[2]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反复妊娠丢失的男性因素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反复妊娠丢失的男性因素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3, 43(3): 219-225. DOI: 10.3760/cma.j.cn101441-20220813-00344.
[3]邓楹君,秦文敏,王颖.我国反复妊娠丢失诊疗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22,31(04):514-521.
[4]邵含,范小利.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的中西医病因研究进展与治疗现状[J].大医生,2023,8(03):140-144.
[5]吴菲.反复妊娠丢失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D].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DOI:10.27368/d.cnki.gtzyy.2020.000347.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妇产视界每个工作日17:3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妇产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