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人们饮食结构改变、不良习惯累积、精神压力增加以及环境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不孕不育已成为育龄男性和女性临床常见和高发疾病。
图源:摄图网
近年来,营养素对男性和女性生育力影响备受关注,合理补充营养素是优生优育重要基础之一,而需要补充的营养素主要包括如下种类。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在机体中主要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
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会降低男性精子活力,以及通过影响细胞外钙磷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
维生素D能够改善女性生育能力,提高临床妊娠率;究其原因可能与卵巢储备能力标志物抗缪勒管激素(AMH)、卵泡发育和受精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方面有关,维生素D对卵泡发育和卵巢储备、子宫内膜容受性有积极调节作用[1-4]。
图源:摄图网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推荐,对于成年男女性(18~64岁)维生素D的参考摄入量为10μg/d[5]。
辅酶Q10
辅酶Q10作为一种内源性亲脂性抗氧化剂,广泛存在于生物膜中,主要参与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电子转运和氧化磷酸化,可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增加卵泡数量,改善卵泡质量,提高女性生育率[6]。
对于男性,辅酶Q10同样具有改善生育力的作用;研究发现,辅酶Q10可显著提高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浓度及精子能动性。
关于辅酶Q10的用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辅酶Q10》中规定:辅酶Q10的每日用量范围为30-50mg,具体用量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明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7]。
图源:官网截图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生育过程中的必需营养成分,也是生殖系统最基本的抗氧化物质。
合理补充维生素E可以加强对卵巢的抗氧保护作用,提高卵巢的储备,同时能够促进性激素分泌,使得女性体内雌性激素浓度升高,提高生育能力[8-9]。
此外,研究发现对于不育男性采取维生素E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其精子质量,尤其是在改善精子活力、数量和形态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维生素E在男性不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4)》指出,维生素E治疗男性不育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推荐,对于成年男女性(18~64岁)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为14 mgα-TE/d。
叶酸
机体叶酸(维生素B9)缺乏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会导致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症及自发性流产。
叶酸对女性生育产生有益作用的机制主要与其对氧化应激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这可能对排卵和卵母细胞的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若女性体内叶酸不足或代谢异常,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受损,影响卵泡发育和卵子质量,从而降低生育力。
图源:摄图网
叶酸是男性生精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素,还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来改善精子质量;通过外源性摄入叶酸,可显著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10-11]。
但也要注意,大剂量补充叶酸对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男性生殖健康是有害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推荐,对于成年男女性(18~64岁)叶酸的参考摄入量为400μg/d。
锌
锌对男、女性生殖和优生优育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锌是男性睾丸维持正常生理作用必需的阳离子,主要产生并积聚于前列腺,直接参与精子的生成、成熟、激活和获能等过程,可使精子免于男、女生殖道对其潜在的损伤。
对于女性,动物实验证实,锌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体外培养的方法也发现生理剂量锌可促进卵细胞的成熟,但高剂量锌则会抑制卵细胞的成熟,且细胞发育皱缩、变形[12]。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推荐,对于成年男女性锌的参考摄入量分别为:
18~29岁:12.5mg/d(男)、8.5mg/d(女)
30~64岁:12.0mg/d(男)、8.5mg/d(女)
硒
大量研究发现,机体缺硒与包括男女不育不孕、流产、先兆子痫、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等多种生育问题关联密切。
天然抗氧化的硒元素在女性生殖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研究显示,硒元素在卵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维持健康的卵子周围环境[13]。
图源:摄图网
硒同样是睾丸组织中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在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和改善精子活力、维持精子正常形态和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男性性腺的发育成熟,性腺中硒浓度明显上升,有助于维持精子鞭毛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推荐,对于成年男女性(18~64岁)硒的参考摄入量为60μg/d。
铁
男性生殖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持需要铁元素参与。若体内铁含量过低,会导致弱精子症发生;而铁含量过高,同样也可导致精子活力下降。因此,男性体内铁含量过高或过低,均导致男性不育[4]。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推荐,对于成年男性(18~64岁)铁的参考摄入量为12mg/d。
参考文献:
[1]张爱萍,杨霞,张学红. 维生素D与女性生育力及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9 (01): 12-17.
[2]蔺雅琦,王瑞琦,娄艳茹,等. 维生素D对女性卵巢激素及生育调节的研究进展[J]. 生殖医学杂志,2024,33(7):983-989.
[3]方健叶,郝翠芳. 维生素D与女性生育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1,13(9):50-52,60.
[4]王宝俊,马乐,王琳琳. 备孕男性的营养素合理补充[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4(5):497-502.
[5]DRIs(2023版)_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6]赵梦璐,李静,梁琦,等. 辅酶Q10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防治作用[J]. 医药导报,2020,39(1):73-78.
[7]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辅酶Q10等五种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公告(2020年54号) (cfe-samr.org.cn)
[8]王华斌,李永文,丁勇利. 维生素E联合激素补充疗法对卵巢早衰患者内分泌及生育功能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1,24(2):204-208.
[9]左银花. 辅酶Q10对高龄女性卵巢功能和辅助生殖的影响[J]. 中国处方药,2019,17(7):93-94.
[10]杨妙,毕重文,顾芃,等. 我院生殖助孕门诊患者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调查分析[J]. 天津药学,2023,35(3):21-25.
[11]赵佳慧,汤丽莎. 叶酸对女性生育力和早期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3):3501-3503.
[12]查树伟. 锌与生育健康[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1,22(6):379-381.
[13]女性生育力与膳食硒相关[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6):1073-1073.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妇产视界
每个工作日17:3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妇产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