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不良生活方式、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环境污染及性传播疾病的影响,不孕症的发病率日益呈上升趋势,已然成为现代育龄期夫妇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图源:摄图网
排卵功能障碍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占不孕症的25%~40%,而促排卵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最为有效的方法。
促排卵治疗由于干预了单个优势卵泡生长的生理机制,是超生理性的,既可用于排卵正常的妇女,也可用于无排卵妇女,是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和促进辅助生殖技术(ART)及其衍生技术发展的基础。
促排卵是根据患者有排卵或无排卵的类型及医疗干预的目的,希望得到多个成熟卵母细胞,卵巢刺激分为诱导排卵(OI)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
OI是指对排卵障碍患者应用药物或手术方法诱发排卵,一般以诱导单卵泡或少数卵泡发育为目的;常用的OI药物为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和促性腺激素(Gn)。
OI取消标准:如果诱导排卵时有>3枚优势卵泡(卵泡直径≥14mm),建议取消该OI周期同时严格避孕,或改行IVF治疗。
COS指以药物手段在可控范围内诱发多卵泡发育和成熟,其应用对象多有正常排卵功能,常用药物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COS过程涉及非生理剂量的外源性Gn使用及体内超生理剂量的雌激素水平,因此该技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以获得适宜的卵巢反应及尽可能少的近、远期并发症。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克罗米芬,也称枸橼酸氯米芬,是临床最常用的促排卵药物。
CC可竞争性结合下丘脑和垂体雌激素受体,抑制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导致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卵泡生长;适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机制健全,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
自月经周期第3~5日开始,推荐起始剂量为50mg/d,连用5d;如卵巢无反应,第二周期逐渐增加剂量(递增剂量50mg/d),最大剂量为150mg/d。
美国FDA推荐每一治疗周期的总剂量不超过750mg,如以150mg/d 剂量治疗3个周期,仍没有排卵,应考虑CC抵抗。
目前得到一致认可的是,如经过6个周期(有排卵) 的治疗仍没有妊娠,则不建议继续使用CC促排卵。
推荐结合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必要时可在卵泡期联合应用hMG促进卵泡生长,和/或在卵泡发育成熟时一次性联合应用hCG诱发排卵。
排卵后可进行12~14日黄体功能支持,药物选择为天然黄体酮制剂。
来曲唑属于芳香化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低水平雌激素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导致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从而刺激卵泡发育。
自月经第2~6日开始使用,推荐起始剂量为2.5mg/d,连用5d;如卵巢无反应,第二周期逐渐增加剂量 (递增剂量2.5mg/d),最大剂量为7.5mg/d。
克罗米芬 VS 来曲唑(对于PCOS患者)
研究发现,对于PCOS妇女,来曲唑的促排卵率较克罗米芬高;且来曲唑不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克服了克罗米芬对子宫内膜、宫颈黏液的不利影响,有助于胚胎着床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与克罗米芬相比,来曲唑能够促使单个优势卵泡发育,减少多卵泡同时发育,从而避免多胎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
来曲唑半衰期较短(48h) ,从循环中清除的速度也更快,而克罗米芬的半衰期较长 (2周) ,甚至可能长达2个月。
因此,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来曲唑作为无排卵性不孕的PCOS患者的一线促排卵药物。
Gn类药物分为2大类:天然Gn和基因重组Gn。
前者包括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尿源性人卵泡刺激素(uFSH),从孕妇尿中提取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uhCG)。 基因重组Gn包括重组FSH(rFSH)、重组LH (rLH)和重组hCG(rhCG)。
自月经周期第2~6日开始,推荐hMG或FSH起始剂量不超过75IU/d,隔日或每日肌肉注射;应用7~14日卵巢无反应,逐渐增加剂量(递增剂量为原剂量50%或100%),如有优势卵泡发育,保持该剂量不变,如应用7天仍无优势卵泡,继续递增剂量,最大应用剂量为225 IU/d。
LH用于补充LH不足或刺激排卵,适用于低Gn、卵巢反应迟缓、年龄较大的患者;hCG一般用于对成熟卵泡的触发排卵,5000~10000 IU肌肉注射,模拟内源性LH峰值,可预测排卵时间,也可用于黄体支持治疗。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根据其与受体的不同作用方式,可分为GnRH激动剂(GnRH-a)及GnRH拮抗剂(GnRH-ant),被用于各种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中,适用于克罗米芬促排效果不佳而垂体兴奋实验阳性的患者。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抑制垂体分泌催乳素,适用于高催乳素血症导致的排卵障碍。
用量从1.25mg/d开始,酌情增量至2.5mg/d,每3~6个月复查血清催乳素,可维持1~2年。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增加自发排卵和正常月经周期频率,主要用于PCOS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路径专家共识(2023)》中建议:二甲双胍适用于PCOS合并有胰岛素抵抗、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且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欠佳的患者。
药物剂量从500mg,bid到850mg,tid 不等,一般不超过1500mg/d,可持续使用至确定妊娠。
合并肥胖(BMI≥30 kg/m2)的单纯无排卵性不孕的PCOS患者,可联合应用CC+二甲双胍。
1. hCG扳机
一般情况下,决定hCG使用时机和剂量主要参考卵泡直径的大小/数目和外周血中雌激素水平。
OI周期以诱导优势卵泡进一步成熟并控制排卵时机为目的,在监测LH峰情况下等候其自行出现LH峰或卵泡成熟时注射hCG。
在COS周期,当主导卵泡中有1个直径>18mm或3个>17mm时,结合雌激素水平,适时给予hCG。
2. GnRH-a扳机
在非垂体降调节促排卵周期(如拮抗剂/微刺激方案)中有多个卵泡发育时,为预防OHSS发生,可利用GnRH-a行扳机,激发内源性LH峰。
参考文献:
[1]孔北华,马丁,段涛.妇产科(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398.
[2]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路径专家共识编写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路径专家共识[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3,43(4):337-345.
[3]孙春艳,陈淼鑫.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治疗[J]. 世界临床药物,2020,41(8):575-580.
[4]刘思南,张晓甦. 促排卵药物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215-217,228.
[5]张巧利,贾婵维,马延敏,等. 克罗米芬与来曲唑临床促排卵应用的研究进展[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1):65-68.
[6]胡琳莉,黄国宁,孙海翔,等. 促排卵药物使用规范(2016)[J]. 生殖医学杂志,2017,26(4):302-307.
[7]乔杰,马彩虹,刘嘉茵,等.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 生殖与避孕,2015,35(4):211-223.
【12月粉丝福利来袭】
《妇产科临床处方手册》+
《女性性激素临床应用与病例解读》
免费领取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后回复“福利”
即可参与活动↓↓↓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妇产视界
每个工作日17:3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妇产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