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AUB)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不同,来源于子宫腔内的异常出血。
AUB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两类,9个亚型,其中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最为常见,约占AUB的50%。
图源:摄图网
AUB-O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类,前者是无排卵或稀发排卵所致,后者主要是黄体功能异常所致。
对于AUB-O的治疗,临床上常会应用哪些药物?不同时期的患者该如何选择药物?一起来看看吧。
治疗原则是尽快止血、纠正贫血以维护正常生理状态;调整月经周期,防止子宫内膜病变和AUB复发。
1. 孕激素:也称“内膜脱落法”、“药物性刮宫”
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患者,为避免短期内撤药性出血造成贫血加重,要求用于血红蛋白>90g/L、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
因停药后短期内必然会引起撤药性出血,故不适用于严重贫血者。
具体用法:地屈孕酮片,10mg,口服,每日2次,共10日;微粒化黄体酮,200~300mg,口服,每日1次,共10日;甲羟孕酮,6~10mg,口服,每日1次,共10日。
对于急性AUB建议应用黄体酮20~4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3~5日。
停药后3日左右发生撤退性出血,约1周内血止。
2.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止血效果好、止血速度快、价格低、使用方便,适用于青春期、生育期患者,但禁用于有避孕药禁忌证者。
常用药物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止血时后4片白色安慰剂不需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复方左炔诺孕酮等。
具体用法:1片/次,急性AUB多使用2~3次/d,淋漓出血者多使用1~2次/d,大多数出血可在1~3日完全停止;继续维持原剂量治疗3日以上仍无出血可开始减量,每3~7日减少1片,仍无出血,可继续减量到1片/d,维持至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希望月经来潮,停药即可。
3. 高效合成孕激素:也称为“内膜萎缩法”
适用于血红蛋白含量较低、育龄期、绝经过渡期患者。
使用大剂量高效合成孕激素,如炔诺酮5mg(每8小时1 次)、甲羟孕酮10~30mg/d,血止后每隔3日递减1/3量,直至每天最低剂量而不再出血为维持量;连续用药10~21日或以上,至贫血纠正,希望月经来潮时停药即可,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对于难治性急性AUB-O,推荐使用GnRH-a。
这种方案在临床上并非常规治疗方法,但对于某些难治的、其他方法无效或有禁忌证时的AUB-O可作为备用方案,如近期发生或有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史,服用抗凝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年龄大,长期吸烟,重度肥胖或有其它性激素使用禁忌证的患者。
具体用法:GnRH-a 1支 (如醋酸曲普瑞林/醋酸亮丙瑞林3.75mg或醋酸戈舍瑞林3.6mg),肌注或皮下注射。
考虑到GnRH-a的价格与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如骨量下降、血管舒缩症状等),不建议AUB-O患者长期使用,血止后积极进行周期调整,并长期管理。
合并其他导致AUB的病因,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可 酌情延长GnRH-a治疗时间3~6个月。
5. 辅助止血药物
例如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维生素K、丙酸睾酮等:
氨甲环酸: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0.25~0.5g,每日0.75~2g;口服,每次500mg,每日3次。
丙酸睾酮:每个周期肌内注射75~300mg,酌情平分为多天多次使用。
出血严重时需输血、补充血红蛋白及凝血因子、血小板;对于中、重度贫血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酌情选择口服或静脉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治疗,必要时输血。
对于出血时间长、贫血严重、抵抗力低并有感染征象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1. 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
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各年龄段患者,推荐使用对 HPO无抑制或抑制较轻的天然孕激素或地屈孕酮。
于撤退性出血第15日起,口服地屈孕酮10~20mg/d,用药 10~14日;或微粒化黄体酮200~300mg/d,用药10~14 日;酌情应用3~6个周期。
2.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适用于经量多、痤疮、多毛、 痛经、经前期综合征、有避孕要求的患者。
一般在止血用药撤退性出血后,周期性使用口服避孕药3个周期,病情反复者酌情延至6个周期;生育期、有长期避孕需求、无避孕药禁忌证者可长期应用。
3. 雌孕激素序贯法(人工周期)
少数青春期或生育期患者,例如孕激素治疗后不出现撤退性出血,考虑是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不足;或绝经过渡期有雌激素缺乏症状的患者,可使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也可使用复合制剂,如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 、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
具体用法:从撤退性出血第1~5天起,使用口服雌激素如戊 酸雌二醇或17-β雌二醇1~2mg/d,或结合雌激素0.625~1.25mg/d,或使用经皮吸收的雌二醇凝胶,剂量0.75~1.5mg/d,或雌二醇皮贴,剂量50~75μg/d,共21~28d。
在使用雌激素第11~14天起加用孕激素12~14d,建议首选天然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剂量参照孕激素子宫内膜脱落法。连续用药3~6个周期为一疗程。
4.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
多种药物治疗失败且无生育要求者,选择LNG-IUS常有效;适用于生育期或围绝经期、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机制为宫腔内局部定期释放左炔诺孕酮20μg/d,既有非常好的避孕作用,又可长期保护子宫内膜、显著减少出血量,同时由于外周血中的药物浓度很低,对全身的副作用较小。
对于希望尽快妊娠的患者,可予促排卵,包括口服氯米芬、来曲唑等;如果能排卵,即使暂时不能妊娠,排卵后产生的孕激素可以调整月经。
1. 氯米芬(CC)
自然或人工诱发月经周期的第5日起,每晚服50mg,连续5 日。
一般在停药7~9日排卵;若排卵失败,可重复用药,氯米芬剂量逐渐增至100~150mg/d,一般连用 3 个周期。
2. 来曲唑(LE)
从自然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第2~5日开始,2.5mg/d,共5 日;如无排卵则每周期增加2.5mg,直至5.0~7.5mg/d。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来曲唑尚无促排卵治疗适应证,应让患者知情同意。
3. 尿促性素(hMG)
每支含FSH及LH各75U;月经期第5日起每日肌内注射hMG 1~2支,直至卵泡成熟,停用hMG,加用绒促性素5000~10 000U,肌内注射,以提高排卵率,此法称尿促性素 - 绒促性素促排卵法。
应警惕使用hMG时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故仅适用于口服促排卵药效果不佳、要求生育者,尤其是不孕患者,需要有超声监测排卵的条件。
4. 绒促性素
有类似LH作用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FSH有一定水平、雌激素中等水平者。
一般与其他促排卵药联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可肌内注射绒促性素5000~10000U以诱发排卵。
对于青春期、生育期以及绝经过渡期女性,治疗方法的选择见下图。
图源:参考文献
排卵性AUB主要是黄体功能异常所致,较无排卵性AUB少见,多发生于生育期女性。
黄体功能异常包括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对于无其他复杂因素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AUB-O,可在促排卵后加强黄体支持治疗。
1. 促进卵泡发育: 针对其发生原因,采用氯米芬、来曲唑或尿促性素等。
2. 黄体功能刺激疗法: 于排卵后或基础体温上升后,隔日肌内注射绒促性素1000~2000U,共5次。
3. 月经期延长者,可用小剂量雌二醇1~2mg/d,连续3~5 天。
4. 黄体功能补充疗法: 一般选用天然黄体酮制剂,自排卵后开始每天口服地屈孕酮10~20mg,或微粒化黄体酮200~300mg/d,或肌内注射黄体酮10mg/d,共10~14日。
5. 口服避孕药: 尤其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一般周期性使用口服避孕药3~6个周期。
1. 孕激素:排卵后第1~2日或下次月经前10~14日开始,每日口服孕激素如地屈孕酮等10~14日或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其后孕激素撤退会导致子宫内膜集中剥脱出血,月经期明显缩短。
2. 绒促性素:有促进黄体功能的作用,用法同黄体功能不足。
3.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控制周期,尤其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一般使用3~6个周期。
参考文献:
[1]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路径共识专家组,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生殖内分泌生育保护学组.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路径[J]. 生殖医学杂志,2020,29(6):703-715.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4):391-400.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801-807.
[4]孔北华,马丁,段涛.妇产科(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妇产视界
每个工作日17:3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妇产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