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还值得来美留学吗?不安中能找到“确定性”吗?

体娱   2024-11-15 08:01   美国  
今日图分享
降温迅猛阳光强烈;林间光影,遍地落叶;
强风卷云,锐利对接天地人间,经典。


前两天,中国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着一条康奈尔大学发给国际学生的“紧急通知”:1月20日以后不要离开美国,否则可能因为签证政策的变化再也回不来。许多家长看到这条消息后,瞬间陷入紧张情绪,纷纷留言讨论是否要让孩子早早回国。
虽然部分康奈尔大学本部和康奈尔科技分校(Cornell Tech)学生并未收到类似邮件,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确已向其国际学生发送了警告邮件。邮件提醒F-1签证学生,尤其是正在完成学位的同学们,可能因川普政府的新移民政策而无法返回美国。
担忧是真实存在的。这折射了家长们对未来四年美国留学环境的焦虑:在特朗普回归白宫之后,美国大学对留学生会不会变得更不友好?我们的孩子是否会受到影响?
特朗普的“敌人”名单中为何有大学?
在我前两天的文章《不悲观者有明天》中,我详细梳理了特朗普2.0可能对美国教育、尤其是国际教育的政策及影响,可以重温一下。
特朗普再度当选,现在已经让不少美国大学面临“会不会被盯上”的困扰。多年来,保守派一直将高校视作“左派大本营”,认为校园充斥着自由派思想,对保守派的价值观不友好。特朗普和他的竞选搭档、参议员JD·万斯甚至多次公开表示要“夺回高等教育的控制权”。(两人都毕业于常春藤盟校。)
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他认为学院和大学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狂热分子”手中夺回。
于是,特朗普的2025年“行动指南”应运而生,这份纲领简直像是为大学制定的“紧箍咒”:要求私有化学生贷款,削减多元化政策,取消对跨性别学生的保护等,让不少高校感到压力山大。
美国高校协会主席林恩·帕斯奎拉(Lynn Pasquerella)称,特朗普的团队其实并不是为了改革,而是试图用保守主义来替换现有的“觉醒文化”。

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教育学教授罗伯特·凯尔钦表示,共和党人在特朗普新任期内将如何攻击高等教育仍不明朗。但共和党人无疑会利用这一优势,就像去年他们在国会听证会上所做的那样,加大力度重塑高等教育,因为目前高校在政治和文化上都处于弱势。
特朗普大学
预计特朗普政府将对营利性大学持友好态度。2005年,他宣布成立自己的企业——特朗普大学;但后来倒闭了。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的想法之一是建立一所新大学:美国学院,这是一所免学费的在线大学,当选总统表示,该大学将与现有大学竞争,并颁发所有政府机构和联邦承包商都认可的学士学位。
这个新机构——他表示将“严格非政治化”,“不涉及觉醒或圣战主义”——将由特朗普的另一项提议支付资金:扩大大学捐赠基金的征税,这与他更广泛的减税重点明显不同。
由于大学的政治地位减弱,增加捐赠税更有可能成为现实。特朗普于2017年签署了一项法案,对最富有的大学捐赠收入征收1.4%的税。一些共和党人希望大幅提高这一税率,或将其扩大到更多机构。
过去几年,许多高校在多元化和包容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这在一些保守派眼中却成了“左倾化”的证据。因此,特朗普剑指大学的态度让高校感到不安。
这种动荡气氛下,大学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能有多大抵抗力?这也是中国家长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信任下滑:美国人对大学的态度转冷
其实,对大学的信任危机在美国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以往,美国大学被视为全球最先进的高等教育体系,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生。然而近年间,美国人对大学的看法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共和党支持者和保守派群体中,批评的声音愈发明显。
美国人现在对高等教育的信心几乎分为非常或相当有信心(36%)、有一定信心(32%)和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32%)三类。
根据盖洛普的最新调查,只有36%的美国人表示对高等教育“充满信心”或“比较有信心”,而持不信任态度的人数上升到32%。相比之下,几年前这种不信任比例还不到10%。
为何信任度在短短几年内就急剧下滑?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种信任危机有三个关键因素:
1.推行政治议程的质疑:不少人认为大学不再是单纯教授学术知识的地方,而成了某种“灌输左派意识形态”的场所。在许多共和党支持者看来,大学在讲授的内容上偏向自由主义,对保守观点持排斥态度。这导致一些学生家长担心孩子被“洗脑”,甚至会主动建议孩子在选课和专业时避开某些“觉醒”课程。特别是在一些对保守派立场较友好的州,这种情绪更为明显。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子女接受开放、多元的教育可能是赴美留学的主要考量,但如今大学的“政治标签化”也让不少人疑虑:大学是不是在对学生进行偏激的观念灌输?
在过去一年中,没有一个党派的信心水平出现显著变化
2.高昂的学费和就业压力:另一个让美国人对大学信心动摇的原因是成本问题。随着学费逐年上涨,大学教育的价格变得越来越“高不可攀”,许多家庭不得不依赖贷款来供孩子上学。毕业后,学生面临的则是偿还贷款的重担和充满竞争的就业市场,而多数雇主更倾向于看重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美国不少雇主表示,大学毕业生虽有学位,但不具备职场所需的实践能力,无法胜任专业岗位。对许多家庭来说,大学的高额投资与其回报不成正比,越来越多人对上大学持观望态度。
中国家长也需要看到,如果美国大学不能在成本和质量上提供良好的平衡,那么子女在毕业后的就业优势也可能逐渐缩小。
美国人并不认为高等教育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31% 的人认为它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 68% 的人认为它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3.忽视技能培训的指责:许多批评者认为大学教育过于注重学术和理论,而不关注市场需要的实际技能。一些共和党人甚至表示,大学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很多课程只是“纸上谈兵”。如今,不少公司更青睐那些拥有实习经验和技能证书的年轻人,而非单纯的大学毕业生,这让大学学位的含金量开始受到质疑。事实上,美国本土学生入学意愿的下降,也反映了这种趋势。
盖洛普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大学过于注重“政治议题”的共和党人比例高达53%,其中不少人明确表示反对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的“左派价值观”。而对于更关注学术价值的民主党人而言,教育的高昂成本成了主要忧虑,他们认为大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这种信任的分裂也影响到国际生,尤其是中国家长的判断:如果美国的大学不再是“纯粹的学术场所”,其教育质量的公信力也可能逐渐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家长而言,美国大学的吸引力不像过去那般强烈。虽然美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在许多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学术和科研能力,但这种持续的信任危机让一些家长在选择时更加谨慎。
大学自救:在挑战中挺住
与2016年相比,似乎有更少的大学校长对特朗普2024年的当选发表意见。其中一位公开发表意见的校长是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校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th)。他在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无论政治风向如何变化,卫斯理大学将继续捍卫多元化、包容性和学术自由的传统。
迈克尔·罗斯在11月6日的文章《选举后要做的工作》(“Work to Do After the Election”)中直言,特朗普的当选和其移民政策的收紧,可能会对卫斯理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他承诺,卫斯理大学将尽一切努力保护社区中最脆弱的群体,尤其是那些可能因身份问题受到影响的学生。罗斯指出,特朗普和保守派议员多次表示要解散高校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部门,但卫斯理大学将坚持这些价值,因为“多元化的教育力量能让学生和学校受益”。
迈克尔·罗斯在更早的一篇文章《中立转向》(“Neutrality Shift”)中指出,在这个“极端分裂”的时代,大学如果选择沉默,反而可能被认为在迎合政治力量,而不是维护学术独立。“那些给我们带来了欺诈性的特朗普大学的人,”他写道,指的是特朗普先生失败的营利性事业,导致他向前学生支付了2500万美元以解决欺诈指控,“现在却威胁要摧毁一个至今仍让世界其他国家羡慕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我们不能对此保持中立。”
罗斯写道,虽然大学一向主张言论自由,但在近几年的事件中,尤其是巴以冲突以及其他社会争议面前,很多高校领导选择了“缄默”,甚至要求师生避免在公开场合发表过激言论,以保持“政治中立”。但罗斯认为,当一方候选人(指特朗普及其竞选搭档万斯)公开宣称大学是“敌人”,并计划在第二任期内对高等教育进行彻底整顿时,这种“保持中立”的姿态无疑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罗斯特别提到,大学不仅仅是培养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们学习如何成为“具有公民意识的人”的地方。他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学生能批判性地思考,尊重不同的声音,最终成为“自由社会的积极公民”,而非“专制政权的顺从臣民”。罗斯提醒学界,高校本质上应是自由的堡垒,而非政治干预的工具,这一点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罗斯在两篇文章中反复提及的一个焦点,是对“脆弱群体”的保护。
他表示,卫斯理大学将尽力为国际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不会配合联邦政府的驱逐措施,尤其是针对“梦想生”(Dreamers)和其他身份不稳定的学生。罗斯认为,国际学生在学术和文化方面为美国大学带来了不可替代的多样性,而驱逐或限制他们的政策不仅会伤害学生个人,也会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造成损害。
此外,罗斯认为校园的学术自由必须得到保护,不应因为任何外界压力而放弃“探索和表达各种思想的自由”。他强调,这种独立性不仅是学术的基石,也能让学生在思想上更加包容、开放,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迈克尔·罗斯的声音并非孤立,许多美国大学的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特朗普政策的担忧。一些学校表示会继续提供签证咨询和法律帮助,特别是为可能受政策影响的国际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许多大学还将继续推进多元化和包容性课程,以确保校园环境的开放和安全。
在面临政策压力的同时,大学领导们也在努力为国际学生和学者提供保障。例如,一些大学在特朗普上任前就设立了专门的国际学生支援项目,为可能面临入境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此外,针对校园言论自由的压制性政策,大学也在积极捍卫学术讨论的开放空间,防止政治干预影响学生的思想自由。
这些努力不仅是为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更是在为高等教育本身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而战。在当前的政治背景下,许多大学领导者意识到“沉默并非安全之道”,而是会让学术界逐渐失去它作为社会批判力量的地位。
未来四年中国留学生影响几何?
家长如何选择?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在第一任期内已经让留学生受尽波折,包括签证审查、入境限制等。如果这些政策在他的新任期进一步加码,国际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可能会面临更严苛的政策障碍。
特朗普的美国学院,这种“政治立场明确”的新机构一旦建立,势必会对美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挑战。对中国学生来说,未来的专业选择、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可能也会受到这股保守浪潮的影响。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环境,家长们不妨采取一些务实的策略,为孩子的留学规划做好充足准备:
1.多角度选择学校:美国大学虽然整体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压力,但很多学校依然坚持包容和多元的教育理念。家长可以从学校的政策支持、学术资源等方面综合考量,而不是单纯看重排名。
2.关注学校的支持政策:近年来,许多学校纷纷加强对国际学生的支持,尤其是在签证、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家长们可以关注这些学校的政策变化,选择对国际学生较为友好的学校。
3.密切关注政策变化:美国政策动荡可能对留学产生直接影响,家长们可以多关注相关资讯、学术界的意见,以及各大学的动态公告。掌握一手信息,才能在政策变化时做出及时的应对。
在风暴中保持理性选择
在全球政治变幻莫测、社会情绪易被动摇的今天,美国教育环境的变化,必然给中国家长和学生带来不安和焦虑。这不仅源于对政策变化的担忧,也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害怕。我们可以尝试用更长远、更理性的眼光去理解这种不确定性,以便在风暴中找到方向。
首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取技能和职业保障,而是帮助学生找到内在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康德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类成为自由的个体,而非某种实用工具。”因此,无论外界政策如何变动,大学教育都在为学生提供一种独立思考的训练,让他们学会质疑、分析,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充实和提升,也是一种抗衡环境变化的精神力量。
有人说,美国最有竞争力的是两群人:底层的百姓和精英的大学
美国大学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们的专业排名或就业率,而是它们赋予年轻人追求自我、拓展视野的机会。当我们放宽对成功的定义时,就会看到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路”,更是心智的成长和品格的塑造。这种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维能力,恰恰是在任何环境和文化中都可以帮助我们立足的优势。
海德格尔所说的人存在于“未完成的状态”之中,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面对不确定性和挑战。你也许会因为环境变化而感到焦虑,但不妨将这种焦虑视为成长的一部分。一个年轻人能否在不确定性中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事实上,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保持开放和适应能力,往往比完美的计划更加重要。
对于家长来说,或许也需要适当接纳孩子成长路上的“未知”。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留学道路一片黑暗,而是提示我们要更加灵活地应对未来。教育是一场探索之旅,意外和挑战本身就是一堂重要的课程,帮助孩子学会勇敢、耐心和决策力。
正如迈克尔·罗斯和其他大学领导所表达的,高等教育中对真理、自由、批判的追求不会轻易消失。许多大学坚持的价值观——学术自由、多元文化和独立思考——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石。我仍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自我调节能力抱有基本的信心。是这种学术和思想的自由,让美国的大学成为孕育创造力和独立精神的沃土,也为学生提供了在全球化社会中立足的强大力量。
当然,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物质与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去面对新的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为职业和生活做准备,更是为面对未知和不可预料的未来做好心理准备。教育是帮助孩子学会审视生活,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事业,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的途径。
家长们可以把这个阶段视为孩子和自己心灵成长的一部分。即使面对政策变化和环境挑战,也要相信教育的内在价值,相信孩子在这条路上将获得的勇气和智慧。当我们将眼光放得长远,超越短期的起伏,就会发现,不管外界如何风雨,真正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内在的力量和对世界的好奇。

跑步有毒
一个非主流妈妈,一个非主流媒体人,一个非主流跑者,一个全情游荡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