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办中国美食节:用味觉传递文化,可行吗?

体娱   2024-11-03 23:44   美国  

今日一图:我是“火车司机的儿子”,所以即使在美国,火车也会吸引我全部的注意力驻足观看。这样的铃声和汽笛,瞬间把我拉入那些美国电影电视中,也让我回忆起童年。


由北卡华人联合会和Cary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24年中华美食文化节(2024 Taste of China Food and Culture Festival),11月2日上午11时,在Cary城市公园(Cary Town Park)开幕。


一、CAFA是谁?

我是早上10点半左右到美食节现场的,44个摊位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着搬运食材、布置餐台,食客与游客皆寥寥。

我沿着这条South Academy St.慢步向前,一边看摊位的各色招牌,一边观察招牌下我感兴趣的食物。

刚走到摊位中段,就听得熟悉的声音传来,高昂而爽朗的南方口音,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光头形象,在人群中辨识度极高。一看果然是上次北卡亚洲节龙舟赛的北卡华人联合会(CAFA)和洛丽汉语学校(RACL)联合队的队长、华联的副会长冰哥。

他刚刚和CAFA的其他同事,帮摊主们搭好帐篷、搬好桌子,专拣累活儿重活儿干。和他站在一起休息闲聊的,除了两位刚从密歇根州来这边办签证的客人,其他全是汉语学校的历任校长,他算是最年轻的"前任校长"之一。"我们这些校长就是来给大家干活的,给大家服务!"

正说着,又过来一位。冰哥手一挥,"来来来,这是我们另一位校长。"这位校长刚刚歇下来,左胸别着一颗崭新的矩形小胸针,红底黄字竟然写着:为人民服务。

北卡罗来纳州华人联合会(简称华联或CAFA)这个在北卡极为活跃的华人团体,其实马上"三十而立"了。

公开资料显示,CAFA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非政治、非营利性的华人团体。明年将举办30周年纪念活动,目前是北卡州最大的华人团体,现有会员约两千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会员和社区的捐款支持,活动范围和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大。它的宗旨是联络本地华人之间的感情和增进友谊,传播中华文化,维护华人权益,协助华人融入美国社会,促进中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每年,CAFA都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涵盖了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艺术等多个领域,包括春节晚会、美食节、各类讲座、社区服务、征文活动以及体育比赛等。在新冠疫情期间,CAFA组织募捐活动支持抗疫。

我在现场遇到的第一位CAFA的工作人员,是杨建平。他顶着来不及收拾的凌乱头发,因休息不足而肿起的两个眼袋,手里拿着对讲机,不停地沟通,然后沿着这段长0.1英里、一头连着Cary艺术中心一头连着First Baptist Church的街道,来回走了不知多少趟,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巡查和询问制作食品的安全问题。遇到当地健康卫生部门来检查,他会配合对方工作。

44个美食摊位沿着这段长0.1英里的街道一字排开

和负责凯瑞城市公园的警官Adam聊了会儿,喝了一杯草莓冰沙,杨建平对自己在CAFA的工作戏称自己只是"打杂的"。

前前后后忙碌了五六个月的准备工作,到了下午,看着现场人气越来越旺,杨建平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显出了轻松的神情。

CAFA官网显示,杨建平是2024-2027年CAFA核心领导层,他1993年就来到了北卡。

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参与了CAFA的许多大型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工作,包括北卡华联主办的中国春节联欢会等活动。

每次CAFA组织和参与的活动,这些所谓的"领导班子",正如冰哥说的,"就是来为大家干活的、服务的"。

与2024年中华美食文化节总指挥杨建平一席谈

中华美食文化节进入到第4年,杨建平对它的感情颇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它成长和变化。
说起设立美食文化节的初衷,4年前,CAFA有春晚,但仅限在华人圈子,大家很希望办一个各族裔都能参加的美食文化活动。最初是借中秋节来办美食展销和文艺表演,但是场地租金太高,卖票入场导致人气不旺,亏损比较大,坚持了两年后只好停办了。
有一次,他们发现国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非常火,Taste of China不是很好吗?受到启发后,CAFA决定做一个美食节。
前两届的美食文化节,设在北卡首府罗利市的市中心。第一年,设了三十多个摊位,来了15000人,第二年摊位多起来了,来了20000多人。
熬过了疫情,到了2023年,美食文化节搬到了Cary。今年,旁边的Cary城市公园正式开放,一个呈缓坡状的巨大的公园草坪(Great Lawn)和配备了良好设备的舞台(Pavilion),为美食文化节的"文化"部分增色不少。从上午11点直到下午5点,来自中美两边的各类文艺表演一直不停歇。
设计精妙、音效绝佳、视野开阔的舞台
二、从教授到大厨
来美国前就听许多人说,出了国,许多人从"十指不沾阳春水"(one's fingers have never touched the water from a spring day)就变成了"今来为君做羹汤",有的甚至发掘出过去埋没的天赋,变身大厨。
我也看到,许多在国内生活优渥的中产妈妈,或一心扑在教研上的教授专家,来到美国后有了机会下厨,慢慢地找到了制作美食、享受生活的乐趣。
Move摊位上的专业级业余“厨师”
北卡的成功华人中,不乏既事业有成,又厨艺高超的人才。美食节,就成了他们展现厨艺的舞台。
44个美食摊位,其实分为两部分。刚走进街口,前一部分是非盈利团体开设的,后面才是餐饮商家。因此,你会发现这些非盈利团体的档口里,站着的不是既兴奋又害羞的学生,就是一身书香气、文绉绉的学者专家。
像后院烧烤一样地卖烤串
他们平时在院子里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炒几个小菜、烤点羊肉串,配着小酒,对月当歌。熟稔之后,干脆在美食节这样的场合,把家庭小乐趣变成市场上的一门手艺进行销售,从自我享受发展成为他们服务,让陌生的顾客来检验和评价自己的厨艺。
一位维克森林大学的华人教授一直站在摊位前卖羊肉串,5美元一串,竟然很快卖光,身后两位负责烤串的"厨师",在烟雾缭绕中,一刻不停地烤啊翻啊,熏得眼镜片都发白了。他们在四五十年的人生中,这样忙碌、繁重但又单纯、快乐的时光是很珍贵的吧。
最热闹的是红雀艺术团的摊位。这帮漂亮的舞者这次变身美食售卖者,摊位前排起了长队。一位访问学者的先生、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大鸣爸"从早5点到晚2点,连做3天,206个手工包子销售一空。
大鸣爸的豆沙包
大鸣爸告诉我们,他以前年轻时从不做包子面条,后来有了孩子,才开始自己琢磨做安全健康的食品,没想到这一技之长到了美国派上了用场。"到了美国,必须学会自救和自学。"大鸣爸传授了自己的经验。
三、从味蕾到头脑
美食是最低门槛的文化交流方式,通过味蕾抵达头脑,而分享食物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交方式。
但又不能仅仅是美食。美食只是引流的利器,但美食吸引人们来的目的,不止是满足舌尖上的快乐,还要传播文化。但"如果光有文化,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来",杨建平说。
那些不间断的表演,那些非美食摊位上售卖的工艺品,给了各个团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也是让中美的观众看到不同的文化下的审美及背后传承。
做中国美食文化节,有两条逻辑线,一条是把北卡的华人团结起来,另外一条线就是把中国的饮食及文化传递给美国人。
北卡华联在思考,在这两条逻辑线上如何起到一个串联的作用,搭起一个平台。一方面是以美食作为媒介,把本地华人的资源和力量联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和北卡本地政府各部门沟通连接,既为政府出一份力,同时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我也的确看到,CAFA今年为北卡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已经为华人社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良好声誉。
开幕剪彩仪式上,以北卡州农业和消费部市场总监Peter Thornton(宋恩腾)为代表的北卡农业厅民选议员们集体为这次中华美食文化节站台。
北卡州农业和消费部市场总监Peter Thornton接受5万美元支票捐赠
CAFA将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捐赠给西北卡州社区发展协会(Western North Carolina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用于Helene飓风后灾区社区的重建;另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则赠予北卡养牛人协会(North Carolina Cattlemen’s Association),以支持受灾的养牛业者。
四、从文化到商业

《鱼翅与花椒》(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这本书,在中英两国都很畅销,它巧妙地深入探讨了美食与文化的关系。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记录她在四川学习烹饪的经历,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特色,尤其是川菜的独特风味和饮食哲学。

《鱼翅与花椒》中文版

扶霞不仅介绍了中国菜的具体风味和技艺,还探讨了食物如何反映中国的历史、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比如,"鱼翅"代表了中西文化对食材看法的差异。在英国人眼中,鱼翅可能是不可理喻的食材,而在中国却被视为珍贵。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食物的不同认知和价值观。“花椒”则代表了四川文化。
这些都涉及了身份认同和历史传承。通过食材、烹饪方式、味道偏好等内容,她揭示了食物如何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记忆。她作为外国人,又是如何通过美食逐渐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这体现了饮食在文化交流和适应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看来,北卡这样的美食文化节,呈现的是一种立体的文化展示系统。食物本身承载着文化符号,烹饪过程展示技艺传承,摊位设计体现美学价值,而现场配套的50多个文艺节目让中国文化展示更加丰富。
美食文化节,也让人看到了一种将商业与文化完美结合起来的可能性。
上世纪90年代,山西人杨建平初来北卡时,川菜馆只有一家;如今,华人在北卡餐饮行业创业勃兴。
最典型的是主打川菜的"成都号",以及卖肉夹馍和手工饺子的"刘大姐厨房"(Sister Liu's Kitchen)。前者在某社交平台上备受推荐,后者2018年开业,开业第二年就跻身全美Top 50新餐馆榜单,后来它的餐车还开进了杜克大学。
"成都柒号"一早布置摊位
过去,中餐到了海外就变成了“美式中餐”:要么是低质低价、重油重盐,Chop Suey(杂碎)、糖醋排骨/糖醋鸡(Sweet and Sour Pork/Chicken);要么由移民厨师发明后走红,比如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
随着中餐品牌越来越多地出海,这些对中餐的误解正逐渐被纠偏。如今的中式餐饮注重品质和特色,与国内几无差别。而且老板们都明白要利用新媒体和美食博主等渠道推广。
各色品牌小吃
在美国的华人餐饮组织,从传统中餐馆向更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非常注重融入当地社区,参与公益活动。
不过,北卡的华人数量相比加州、纽约等传统华人聚居州,明显较少。
北卡三角区(Research Triangle)的人口构成中,白人约占50%-60%,黑人约占25%-40%,亚裔在Chapel Hill地区最多,但也只超过10%。在某些地区如Cary,华裔人口占比较高,约为20%(3万人)。但这也只是局部集中。
商家们都感觉到,中餐不能只靠本地华人消费来支撑。宣传、推广、让美国人了解和接受,就非常重要了。


结语
政府支持对于持续高质量地举办一个美食文化节,至为关键。
旧金山市政府将中秋美食节列入官方文化节日,提供场地、安保、交通等基础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活动组织;波士顿中国美食节由市政府与唐人街社区发展中心合作,提供多语言服务支持纳入城市文化发展规划 ,形成政府-社区-商家三方联动。
同时,把美食文化节作为一个品牌进行运营也有成功先例。比如,洛杉矶的626夜市已经注册了商标,由专业团队运营,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强大的社交媒体营销,还发展出副产品(如美食指南、周边商品)。他们从单一城市扩展到多地办展,培育网红摊位,,与大型品牌合作,大大提升了影响力。
北卡的中华美食文化节已举办了4年,已获得Cary市政府的支持,有了固定场地,组织经验日渐丰富,或许,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深化政府合作,争取纳入官方节日系统,以申请更多政府资源支持。同时,开始品牌建设,设计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建立社交媒体矩阵,成为特色餐饮品牌的"孵化器"和"扩音器",使商家对主办方有更大的信任度和黏性。

咨询访学签证及孩子来Chapel Hill上学,因我非专业中介,且每天时间非常紧张,恕不接受零星咨询服务。
若确有需求,可加微信好友,在北京时间晚9点后或北京时间早10点前可回答问题,并收取咨询费(1小时500元RMB)。
但求尽力,不敢承诺。若不满意,恕不退费。理解者联系,不能接受者请慎重。
商业合作可加好友。无事勿扰,谢谢。

跑步有毒
一个非主流的妈妈,一个非主流的媒体人,一个非主流的跑者,一个全情游荡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