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下中师生立传
为天下中师生立言
第136期
本期导读
【岁月如歌】
龙翔|季节如许
【文友互动】
苏永祥:读《小毛老师》有感
李 炜:拜读佳作,思绪万千
【读者热评】
琴韵秋思、仙仙、郑庆宁、墨馨、周书炯、谢代奇、王雪、沐浴阳光、郭锋、姚彪、哆啦A梦、辛勤@一生、好人好梦、威宁雪山飞龙
【通知公告】
投稿须知
作者简介
龙翔,1993年毕业于六盘水市师范学校,现供职于贵州省六枝特区文联。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文学》创作培训学校诗歌专业班学员,《当代文学家》杂志特邀编辑。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文摘报》《绿风诗刊》《散文诗》《乡土诗人》等报刊,获全国十佳青年作家十佳校园作家评选活动、“长江杯”中国诗歌大赛等各类征文奖,入围第六届博鳌国际诗歌奖。散文《小窗》被中国青少年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
★
家住城东,每天走路上班,途经四个居民区,两所学校,三五处零星菜园,一段沿河步道。视线内大片的坡头谷地,远山近水。一遍遍感知着四季轮回,岁月静美。
季节总是从春天开始的。虽然今年的气候反常得有些过头,但春天还是踩着节拍,不紧不慢地走来。
春天是有声音的。古人诗词中就有春意“闹”在枝头的说法,“闹”在这里翻译为“浓盛”之意,跟我们单纯从字面习惯性理解的有些出入。但我总觉得它就有“闹腾”“吵闹”“热热闹闹”的意思。你想,春在枝头“浓盛”了,会招来蜂引来蝶,呼朋引伴,争花抢柳,上窜下绕。花绽放枝头,从苞蕾到繁盛,用力挣脱束缚,解绑羁绊,又何尝不发出声音来呢?冰心的《春水》中有这样一段话:“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说的也是春天有声音,是闹腾的。只不过这闹腾不那么粗犷,是潜隐的,润物细无声的。
这个时节,每天上班,下班,来来回回的一路上,我就一直聆听着这春声,并一路陶醉着,从眼里到心里,或者在梦里。回应着,互动着,一路相伴,一路同行,一路美好。
迎春花因早于百花盛开而得名,而我一路感知最早盛开的并非迎春。河岸边,红梅花自秋冬就开始含苞,阳光一暖便齐刷刷爆满枝头。山茶迎寒戴雪,九里光四季盛绽。沿河的几处春桃,菜地里的青菜白菜,远远近近的油菜,都比迎春早。女儿思齐说,这个时代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连小小的花草都有了危机感。季节常常不按秩序出牌,花草也怕被季节落下,呼喊着簇拥着春天赶在了迎春花的前面。
如果说乡间的春天是一幅风情画,那么城里的春天就是一幅争春图。
早晨下楼,阵阵清香迎面扑来。平常没太留意,庭院绿植池内,早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了。小区里人来人往,早餐店热气腾腾,叫卖声此起彼伏。
走出小区,路上车辆往来穿梭,路面一片清新。鸟鸣声忽远忽近,清亮亮地滴落下来,滴落在人行道两旁冒芽的银杏枝上,滴落在沿路的草尖、灌木叶上,滴落在清晨还带有些寒意的风中。一忽儿轻绕在头顶,一忽儿又被风带向远处。从头到脚,有一种无以言喻的舒畅在缓缓流淌,整个早晨因而变得灵动轻盈起来。
要是晴天,早晨总是有些淡淡的雾气,来往车辆都打着灯,在袅娜蒸腾的薄雾中穿行,给人一种迷离的美。三两个晨跑的人擦身而过,倏忽间便已渐行渐远。迎头打照面的,如有相熟,抬眼笑笑,点头示意打个招呼,或停下来问个候,又继续窜向远处的迷离里。
走了一段,阳光爬上对面坡地,爬上小区的楼顶。薄雾如渔翁收网般逐渐消隐,天地间一下明艳起来。一夜春风,沿路远远近近的山坡洼地,那花便哗啦啦窜上枝头。平日里绿色的坡地和山岭,突然显出“花”露出“朵”来,明亮亮地凸现出一片桃林,一个梨园,一排野樱,几树早李,几枝红杏。抬眼望去,对面的半坡上,万绿丛中露出三两枝野杏或野桃花来,虬枝伸展到哪,花容就明媚到哪。可惜我不是画家,要不,那将是一幅怎样绝美的画面!只能用手机拍下来,终究是拍不出那种诗画一样的神韵。
农家菜地、果园,怒放的花枝争先恐后嬉笑着窜出墙来,迎风招展。如果夜间下过雨,那一路的落英便在行人的面上缤纷起来。要是大观园里怜花惜花的黛玉看到,不定要怎样心疼,会生出一段怎样的旷古佳话。
两岸的生态绿地陆续复苏,许多不知名的小草花在野性地抛着媚眼。经冬寒清洗过的河水柔慢地流,咋一瞅,河床边高举着白头的苇草下,嫩绿的芽尖已在潜滋暗长,你不得不感叹着生命的伟力和神奇。沿河的柳条在一天天变绿,春风一吹,已然是“春风拂面柳如烟”的诗画情景。
一段时间后,落后的迎春花也赶趟似的燃爆路边的花池、绿地以及小区的园围和院墙,热热闹闹地开着,大大方方地亮着,弥补歉意似的。
下午,阳光斜斜地照下来,近处的水流岸草,风雨廊桥,远处的楼群树影,山岭坡地,静静地沐浴在一片春色的祥和里。放学归来的学童,专注垂钓的老人,跑步健身的矫影,都跟这祥和融在一块去了。
时下最火的《上春山》,早早晚晚一路响着。大爷大妈们随着韵律翩翩起舞,一波接一波的笑声,被春风传得很远很远。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岁月不居,季节更迭,春夏秋冬循环往复。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长长短短的路途,一路上都在感知着生命的岁岁年年。每一个小段都有着轮回的四季时光,不同的晨来暮往,都会有躲不过的弯弯绕绕,避不开的风风雨雨。只要心怀热爱,我们的一路上,就会有看不完的景致,阅不尽的芳华。
★
(本公众号除向作者支付一定稿酬之外,还开启打赏功能,打赏费全部发给作者本人。)
★
读《小毛老师》有感
苏永祥
我虽然没有当过教师,但对民办教师太清楚啦。我父亲就是一位名民转公的老师,比起小毛老师算是很幸运了,转正后5年就到了退休年龄。我细想,小毛老师就是中国那个时代民办教师的一个缩影。一个人上一个班级,课程量大,工资又低。我记得早些年的时候,每月10元,有部分民办教师实在生活不下去,就自动退出了。能熬下来的,少之又少。熬下来后,最终却没能转入公办,又是不幸中的不幸。他们的付出虽然没有得到回报,命运令人悲叹,但其人格更令现在的人敬仰。特别是令少儿时代得到他们教过、后来又从事教育的老师更加崇敬。
我们从农村出来的人,很多人在民办学校读过书。那时候的民办学校老师,基本上是半耕半教。因为收入低,自然不能将农活丢下。老师迫于生计,一天的课时安排得很紧凑,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了,老师忙回家做农活,学生回家割草。希望那样的历史不再重现。
希望老师待遇长期保持与社会各行业基本平衡,让老师安心育人,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同时祝愿现在的老师越来越安心工作,家庭越来越幸福。
★
拜读佳作,思绪万千
李炜
《天下中师生》第135期推出盘州90后美女张艳琴老师的作品《小毛老师》,拜读佳作,我思绪万千。从小毛老师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师范毕业后,因为师资严重不足,我被分到偏远山区九年制学校任教。那时的我们,是“全能通”,也是“万精油”。我教过语文、数学、音乐、历史、地理等科目,和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一到农忙假,他们就来帮我家干农活。教了几年后,因为学历低,要去深造,当得知我要去省城读大学,那些孩子们便来学校送别。离别的前夜,个个哭得稀里哗啦的,家长都劝不走。
★
【读者热评】
琴韵秋思:好散文,看后忘不了。忘不了小毛老师,忘不了作者。
仙仙:我多想看到小毛老师能转正,可惜呀!有很多民办教师辛勤育人,却没能转正。向民办教师致敬!
郑庆宁:在你平静的叙述中,过去乡村学校任教的情景,随着那铁棒敲响的钟声又悠悠地飘上心头,眼睛不禁模糊起来。致敬毛老师,致敬过去的日子!
墨馨:看得人心里那个心酸呀,多么可敬的小毛老师,我在遥远的大西北向他致敬!
周书炯:师生情,对老师敬畏写得很好!
谢代奇:文章绘声绘色,给读者展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民办教师形象!
王雪:读后陷入沉思,想起以前的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工资低,但他们都是到最偏远的乡村上课,水电路都没通的地方,没人愿意去的地方,他们却心甘情愿在那里奉献,最后师范毕业生渐多了,他们被遣散了……
沐浴阳光:一代民办教师的芳华,铸就了乡村教育的基石。共和国不应忘记他们——一个特殊的群体
郭锋:《天下中师生》这刊物办得好,那个年代全国各地毕业的中师生很多很多,为山区基础教育贡献力量,是山区教育坚实的基石,平凡而高尚。我朋友中许多是当年中师毕业生,本人还写了几首关于乡村教师的诗,也想投稿《天下中师生》。
(编辑回复:欢迎惠赐佳作!
姚彪:《小毛老师》这篇文章,纪实性强,详细记述了当年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那一段铭记在心的苦乐岁月。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生长的年代,社会信息闭塞,人们的思想单纯一些,能够按时起床睡觉、一日三餐。知道父母劳作的辛苦,创造生活来源必须勤劳耕作的事情。自己也参与过一些劳动,知道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农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张艳琴老师以及《天下中师生》中的作品,以后可能会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料留存下来。希望老师、家长们能分享给自己学生或小孩,讲解其中的内涵、缘由。现在城市里的小孩就连玉米、大米、小麦怎么种出来的可能不知道。
哆啦A梦:小毛老师的故事,真的很感人,小毛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赤诚,无私奉献,很值得敬仰。小毛老师能有这样一位文采飞扬的学生,多年过去依然记得他,值了。
辛勤@一生:一篇很感人的美文,小毛老师真的很了不起!同时也为作者点赞!
好人好梦:向小毛老师致敬!
威宁雪山飞龙:真羡慕你们当老师的。我们读初中时要走15里路左右,早上天不亮就打起电筒走,晚上又是打起电筒返回。敬请各位老师到我们大威宁采风,用你们的神笔,把世界名人吸引过来。期待着呢!
(《小毛老师》,作者张艳琴本刊第135期)
★
【通知公告】
投稿须知
一、从2024年1月1日起,每周发布一期。
二、佳作必发,要求原创(没有登过别的公众号)。
三、体裁限于散文、小说、人物故事以及书法、美术、摄影作品。
四、内容可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不再限于中师的人物和故事。
投稿邮箱:1603526215@qq.com
联系电话:18085130406
广告推送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