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下中师生立传
为天下中师生立言
第152期
本期导读
【师范情结】
郑晓|我的师范我的情
【通知公告】
投稿须知
作者简介
郑晓,男,苗族,生于1978年9月,1996年毕业于镇宁民族师范学校。中共党员,贵州紫云县人。
★
一生只见过父亲喝醉一次,能清晰地记得是三十年前的一天。
三亲六戚,上院下寨,来了很多人,在院坝里划拳打码,从中午到黄昏,醉了很多人,一向不太喝酒的父亲,居然也吐了一地。
为这天,父亲母亲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星期,每逢赶集天,就背着背篓到离家乡十几里外的集镇上逐一采买,通过亲戚朋友互传口信,略备薄酒,说是庆贺我考取了镇宁民族师范学校。
这也难怪,祖辈几代,我算是第四个吃上“皇粮”的,况且还是通过补习才艰辛地拿到了那份期待已久的录取通知书。
青龙山下,黄果树旁,醒目的几个大字:“从山里来,回山里去”。这对于这群热血沸腾的山里娃来说,心中颇有几分不甘。他们抱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怀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希望走出大山,干出一番前所未有的事业。今天回想起来,不禁觉得这份豪迈是多么的幼稚。
记得那时每年每个县中师招生名额大约为50名,其中应届生十几名,往届生十几名,还有部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照顾生和委培生。这意味着,多少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在千军万马中想要一举成名就只能硬生生闯过这拥挤不堪的独木桥了。
镇宁民族师范学校全景
入学时,我们班本来应有同学50名,但报到时却只有49名。听说是有位同学同时考取师范和农校(农校是单独招生,考试与师范不同步),最终放弃了师范。开学一个月后,入学成绩最好的班长突然精神分了裂,每天怀抱吉他高声弹唱,大抵意思是中考时分数太高,选择读师范真是屈了才。尽管老师和同学们不断的开导说“想开点,伟人也是师范生呢”,但终究也没什么用,于是他的病还是反反复复,时好时坏,最后遗憾地退了学。
我不得不庆幸知足常乐的心态拯救了自己,不然的话,我们班三年级毕业时可能又少了一名毕业生。因为当时我好像中考成绩也算不错,分数达到了黔西南民管校的录取线,最终没录取的原因是年龄不到。幸好同时又考取了师范,否则等待我的将是又一年的补习生活了。
当时初中同班的同学,同时考取师范和另外的学校的人很多,大都选择去读了其他学校。只有一位和我就读了师范,为这事我确实也郁闷了很久。一天,几位叔叔伯伯在我家吃饭喝酒,遗憾的说,行政工作与我擦肩而过,可惜了!你看乡里那几个干部,一天吊儿郎当的,还到处吃香喝辣。虽然父亲也很满足地安慰我说,能脱离锄头把就是祖上积德了,但不得不承认背上背包踏上学途时,心中的惆怅犹如秋天的落叶一样总有些不情不愿。
经历了班长的退学事件后,年少的我们明白了:人生健康平安才最重要,知道了有一个词语叫做“随遇而安”。大家都说,镇宁山的朝阳和落日原来也很美啊,于是三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过,然后喝醉、流泪、狂欢之后,背上毕业的行囊各奔东西。
1996年师范毕业合影
虽然三年不学无术,才疏学浅,分配到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居然赶鸭子上架似的教起了初中。当我忐忑不安地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时,隐约听到后排一个高个子男生在嘀咕:妈咦,我以为是新转学来的同学呢。
这是一所四合院式的学校,前面一栋老式的楼房,其余三面都是低矮的瓦房。一个土操场,让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生泥。负责上下课铃声的工人伯伯将半截钢管挂在一棵古老的楸树上,叮叮当当把他一生的职业敲出了无数花样。
枯燥的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平凡的生活就像日出日落。校园后面有一片空地,每位老师分了一块作为菜园,课堂上努力培育未来花朵,闲暇时精心侍候新鲜菜苗。
由于所教的是初中,孩子们虽然是学生,但与我的年龄悬殊不大,刚好我弟弟也读这个班,于是与同学们似乎也成了兄弟姊妹。课后他们居然也帮着挑了大粪和我一起去浇菜,有时还借着家访的名义去混了好多酒喝。
乡亲们实在很好客。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老师受一位学生家长的邀请,到他家去烧马蜂窝。这是一件惊险却又令人开心的事。将导火索点燃了插进蜂巢的洞口,又举着点燃的油筒消灭了外面的马蜂,摘下蜂巢,在大蒸笼里蒸一下,然后把里面的蜂蛹取出来,在油锅里酥透,加入剁碎的新辣椒炒着吃,这简直是人间美味。热情的主人用水瓢给每个人舀了几大碗自酿的苞谷酒,待到我们散席,踉踉跄跄地踏上归途时,依稀能够听到打鸣的公鸡已经叫了第二遍了。
那时最大的愿望是能调到城里工作,但事实又完全不可能。一段时间后,反正知道改变不了现状,不如踏踏实实干活。毕竟能够离开那虽然难忘而又边远的村庄,也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可以背着背篓到集镇上去买菜,也算是实现了从小以来的奢望,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再加上一件事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更加热爱我的事业。
一天早上,班上一名平时表现很好且成绩都不错的女同学居然没到校,问其他同学说她不想读书了,说是要去打工。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根据她的资质,完全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啊。下午放学后,我约了一位老师一同和我去家访,想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昔日的懵懂少年
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到她家时已经天黑了,她正好和父母背了一篓猪草从地里回来,看到我们,她先是一惊,然后和父母一同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家里坐。
这是我见到的贫困家庭中最贫困的了。说是家,其实就是一间烤烟房。火坑边除了几条小板凳和一张歪歪斜斜的饭桌外,我实在是找不出像样的一样家具了。再看到她年纪不大但病恹恹的父亲,不用问,我和同事已经明白这女孩想要辍学的原因了。
我们坐下来和他父亲交流的时候,看见她母亲背了一个口袋出门去了。过了半晌,回来后悄悄把口袋里的米倒在锅里煮饭,极为热情地给我们张罗夜饭,同事比较熟悉她家的情况,私下给我说,这袋米应该是去借来的。
那顿饭吃得很艰难,至今为止我也记不清和她以及她父母交流了什么,当晚答应我们明天就去上学,但最终的结果是她第二天就踏上去贵阳的客车,打工去了。
后来每每谈起这件事,我和同事们都很惋惜。这样的花季少年,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了她喜爱的课堂。听校长说,像这样因贫辍学的学生实在不少,学校又解决不了那么多。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又帮不了什么忙。那时,每当走进教室,面对能幸运留在教室里继续学习的学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教书呢。
人生很短,但似乎很长。我本以为这一生就留在那里,辛勤耕耘。谁知后来居然又调到了县城的学校任教,几年后又离开讲台,辗转十余年。是我跟命运开了个玩笑,还是命运给我开了个玩笑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这样问自己。不知是哪本书上说的人生如戏,那我们到底是演员,还是看客呢?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无数次在田野里不停地寻找答案,但最终依然是茫然。只有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依稀能看到我们那曾经的镇宁山和镇宁师范。
★
(本公众号除向作者支付一定稿酬之外,还开启打赏功能,打赏费全部发给作者本人。)
【通知公告】
投稿须知
一、从2024年1月1日起,每周限发一期。
二、佳作必发,要求原创(没有登过别的公众号)。
三、体裁限于散文、小说、人物故事,可刊登少量书法、美术、摄影作品。
四、内容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限于中师的人物和故事。
五、文章发表之后,阅读量上千即付稿酬(每篇200元),打赏费也全部转给作者本人。
六、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1603526215@qq.com
联系电话:18085130406
广告推送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