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味道】兴舜 | 清明散章(三章)

文摘   2024-04-10 21:47   贵州  



为天下中师生立传 

为天下中师生立言


第123期



本期导读


乡愁味道

兴舜 | 清明散章(三章)

【文友传音】

东方之雪 | 清明时节 纪念袁葵老师

【读者互动】

张寅生  王世春  张定贵  张晓燕  

李    林  冯开禹  黄平科  柏志强

周双林  柏    青  肖开玉

【通知公告】

投稿须知


\ | /


作者简介


兴舜,男,1977年出生,1997年中师毕业。业余写作,偶有文章发表。现居贵州德江。



清明散章(三章)


兴  舜



清明,一段岁月的惦记

 

裁一截春光,有杨柳青,有桃花红,有江水蓝,有雨纷纷……

清明雨下得柔顺,稠密,仿佛一场诉不尽的衷情。

彼时, 山如黛,天空明净。一朵绯红的云飞进心窝,丰富了诗歌的意象。

你不写诗,但你是一首隽永的诗。你清澈的眼眸里,写着你的诗和远方。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会撑一把红油纸伞吗?我站在你目之所及的地方,看着你优雅地行进在山城长长的雨巷……你声情并茂的颂读,赢得了阵阵掌声。你走进戴望舒的意境,我走进你的意境。

有一种情感,只有孤独才能真正品啜。我在孤独时默默地读你,千遍万遍。

时光过滤了许多,包括一幅画给的惊喜,一首歌给的联想,一次欲言又止的表达……

该举一杯酒,让时间不再是时间,距离不再是距离。只有雨,淅淅沥沥,拍打着心灵的城池。

我抚着那柄吉他,一如抚着你柔弱的肩膀。琴弦演奏如瓣瓣桃花飘落……你可否拾起那缕缕清香?

彼岸无涯,惟有惦记。


那年去踏青






坟草青

 

坟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坟堆下面有我的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母亲,父亲的祖父祖母……很多很多,我从辈份上根本喊不够。

坟,是一个象征。那里,有很多我们根本不晓得名字,父辈指认说,这是你们的某某。于是,我们晓得那里是我们的某某,无需晓得姓名,只需晓得我们与他们有一种血缘关系。他们存在于一个叫“中山堂”的香火上,完成另一种形式的回归。

父辈口述中的那些人物,有的在县志或族谱上有载,只言片语,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大多无据可考,但我们宁愿相信,祖上功德无量,我们一脉相承。

小时候,父亲带着我们上坟;父亲过世后,我们带着晚辈上坟。

 一种祭祀,拉近时空,我们记住了先辈。

坟草化为灰烬,入了泥土。

掬一捧泥土在坟上,告慰先辈,也告慰匆匆的岁月。

 

上世纪五十年代家族合影。母亲(后排左四)父亲(后排左五)

相框里的母亲

 

母亲微笑着,仿佛清明节是为她准备的。

清明花开得铺天盖地,淡黄色的花蕾,把清明节妆扮得更加清明。

我恍若看见母亲置身其中,她躬身亲近每一枚花蕾,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装进背篓。

天空飘过一些疏淡的云朵,植物们贪婪地吮吸着雨露,它们葳蕤生长,把阵阵清香奉给大地。母亲把采摘来的清明花焯了水,和着事先舂好的糯米面,反复搓揉,然后捏成一个个小小的粉团,最后放甑子里蒸……母亲把柴禾点燃送进灶堂后,坐在门槛上把我们回家的路看得老长、老长……


母亲遗照


母亲当然不知道,侄子为她照的相,会成为她走后我们与她联系的唯一方式。

那天,母亲上身穿着蓝色环边布扣服,头上的白帕子(黔东北农村妇女的装束)叠得方方正正。她面庞慈祥,淡定平和,目光中写满了期待……  侄子说,把(黔东北地区对祖母的称呼),您坐好,我给您照张相哈。母亲按侄子的示意坐下来,侄子迅速按下快门……

把这帧图景定格在了时光深处。

此刻,我与母亲相距很近。我一抬头,母亲就慈爱地望着我。我轻轻拭去相框上的尘埃,母亲更加鲜活的存在。那些她重复多遍的话犹在耳边,譬如,吃饭没有?孩子乖不乖?工作舒不舒心……

清明花一如既往地开着,相框里的母亲一如既往地笑着。

(本公众号除向作者支付一定稿酬之外,还开启打赏功能,打赏费全部发给作者本人。)




【文友传音】


清明时节,纪念袁葵老师

 

东方之雪

 

她,是教师之楷模,精神文明之典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她,关爱同事,热爱教育,忠于职责,用光明、仁爱、热血和奉献,写下了三十八年鲜活而厚重的人生答卷!

她英年早逝,遗憾地告别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她的学生和同事。她的同事们失去了一个好同志,她的家人失去了一个至亲至爱的人,我们的社会失去了一个仁爱优秀的教师!

她是一个阳光、仁爱、敬业、忠诚的优秀老师。虽说她走了,却把做人精神文明之光留在了人间!

她来过人间,绽放光芒万丈,引导我们前进。

优秀的人民教师袁葵,永垂不朽,流芳人间!


张寅生: 《清明时节忆袁葵》,逐字逐句地一气读完,我感受到了同事之间深厚的、永恒的情谊。清明时节,人间芳菲;清风化雨,思念绵长。18年前的纪念文章,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年纪轻轻就因病离世,关键还是一个那么优秀的教师、那么诚恳待人的身边的好同事,的确让人惋惜不已、扼腕长叹。王刚老师好文笔、真情感,为你点赞!

 

王世春:王刚老师十八年前写的这篇悼念文章,至今读来无不使读者泪目。袁葵老师对家人,对亲友,对同事,对学生,对工作,甚而是对素昧平生的人,都能心、用情去认真对待,实在难能可贵。作者用心与血记录下的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折射出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伟大的女性,一个可亲可敬的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遗憾天嫉良才,英年早逝。袁葵老师虽然走了,作为当年同事的王刚老师却用自己满怀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了她的不朽精神和光辉形象——袁葵老师光照人间,流芳百世。

 

张定贵:谢谢杜老师的转发!感谢王刚的文章!读后又让人想起诸多与袁老师打交道的事情,也想起与她们一家的情谊。我们几个与她们家老幼都处得很好,永远记住这些过去的历程和友谊!

 

张晓燕:再次品读王老师的作品。王老师的这篇文章好让人痛心,每个字都很抓心。也许,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是命运做好的事先安排吧。我线上的一位朗诵老师说,一篇好的文章,文字有情景再现,说明这位作家就是大咖!

 

肖开玉:此文真是好文,文章细腻温婉深情,让人感慨唏嘘。

 

冯开禹:一晃眼,袁葵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时光荏苒,重在今夕,保重身体,平安顺利。

 

黄平科:王刚老师至情之文,读后让人感慨唏嘘......

 

柏志强:惋惜,刚刚38岁,如花似玉的岁月!帮助别人,往往一些小事小情,只要肯做,坚持不懈,定会让人感动!

 

李林:拜读完毕。情真意切,令人不胜唏嘘。年岁渐增,逐渐能够体会,这个世间有些事情,并非眼见常理所能解释,只能珍惜、敬畏和感恩。


柏青:很好的老师,抹不去的音容。

 

周双林:袁老师走得太年轻了,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袁癸家人:谢谢您,这么多年了您还记得她,我是她的亲人,替家人感恩您。

 

(《清明时节忆袁癸》,作者王刚,本刊第122期)






【通知公告】


投稿须知


      一、从2024年1月1日起,每周发布一期。

      二、佳作必发,要求原创(没有登过别的公众号)。

      三、体裁限于散文、小说、人物故事以及书法、美术、摄影作品。

      四、内容可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不再限于中师的人物和故事。

      投稿邮箱:1603526215@qq.com

      联系电话:18085130406




广告推送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


天下中师生
为天下中师生立言,为天下中师生立传,让天下中师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出版《天下中师生》丛书筹集稿源,让后人记住中师生的历史。作品一旦发表,将给予适当的稿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