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下中师生立传
为天下中师生立言
第113期
本期导读
【思接千载】
彩霞满天|教育的三个真相——写给傅雷先生
【通知公告】
征文已经结束 平台与你同在
【通知公告】
征文已经结束 平台与你同在
“天下中师生”大型征文活动已经结束,感谢你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将继续保留这个平台,打造我们的精神家园。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从2024年1月1日起,每周发布一期,稿酬不变。
二、佳作必发,要求原创(没有登过别的公众号)。
三、体裁限于散文、小说、人物故事以及书法、美术、摄影作品。
四、内容可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不再限于中师的人物和故事。
投稿邮箱:1603526215@qq.com
联系电话:18085130406
\ | /
★
作者简介
彩霞满天,教师,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多篇文章散见于网络平台及纸质刊物。
有一本书,由一百多封家书组成,是一部呕心沥血的教子之作。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父母对儿子无尽的牵挂。它,就是《傅雷家书》。
今天,给傅老先生写一封信,探讨一下有关教育的话题。
★
傅老先生:
您好!
拜读了您的《傅雷家书》,丰富、细腻的书信,令我颇为感动。
在傅聪留学期间,您非常细心,倾您所有,从各个方面与傅聪进行全方位地交流。
1954年至1966年的十二年间,您先后写了一百多封信,可谓是千叮咛万嘱咐。
儿子在外漂泊,您太太朱梅馥的家信体贴又温柔,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位母亲的无尽牵挂。
您的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而且体现了拳拳的爱国热情与家国情怀。
您对国家、民族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那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被铭刻在您和夫人的墓碑上。
傅聪在异国他乡,您担心他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他推荐《世说新语》《古诗源选》等书。
傅聪要远行欧洲时,您多次告诫:“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在信中,多次教育傅聪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
从您的一封封家书中,我读到了“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的浓浓父爱,也看到了教育的三个真相。
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鸡娃要先鸡自己
您知识渊博,是翻译巨匠、评论家、教育家。在艺术领域也有许多真知灼见,音乐造诣非常高。
书信中,您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莫扎特的音乐,阐述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与文化。
您常常在书信中,与儿子交流对音乐的见解与感悟。高屋建瓴地指导他如何在艺术的道路上卓有成效地学习,不断进步。
傅聪在国外的每一次演出,您都对照节目单,一一点评。
你们父子俩在艺术上的交流共通,为傅聪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水平、这能力,不由得想起您曾对傅聪说的话:“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深以为然。
在您的谆谆教导下,傅聪成为我国第一位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被称为“中国的肖邦”,有“钢琴诗人”的美誉。
英国有一本书被誉为“绅士们的教科书”,名字是《一位好父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
这位父亲与您很像,也是坚持给儿子写信。在这位父亲的悉心教育下,儿子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
正如马伯庸所说:“一个家族的传承,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现实社会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处于焦虑状态。
最近,微博热搜上出现了一个话题。
部分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一些学校居然出现了“课间十分钟圈养”问题。
有些学校表示:是教师拖堂问题;有些学校表示: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
如今,家长也越来越焦虑。
有的家长担心教育公平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成长有过高期待。
焦虑的背后,折射出唯分数、唯升学等导向。
其实,缓解教育焦虑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从“鸡娃”的教育“内卷”中解放出来。
任何事情,从自身做起最靠谱!
也就是说,鸡孩子,要先“鸡自己”。
一些家长说: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希望孩子比我强。”
“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问题是,家长正值大好年华,没有了人生规划。自己没有奋斗意识,却拼命地鸡娃。
这样,能鸡出什么样的娃呢?
比如: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读书,希望孩子拓宽知识面,能博古通今。自己一年到头却读不完一本书,靠互联网等媒介获取信息与知识。
高段位的家长,从不把孩子作为人生的全部,他们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
那些盼望孩子成龙成凤的父母,需要更多地逼自己才行。
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起跑线!
教育,具有遗传性
1979年,有人问起傅聪对《傅雷家书》的看法,他说:“那里面是父亲的理想主义。”
在傅聪的眼里,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的,您在人格上、艺术上,既严以律己,也严于律他。
不知道您意识到了吗?在父子关系、艺术追求上,您都是理想主义者。
与读其他家书不同,拜读您的家书时,能感觉到您事无巨细的管教,对傅聪极端严厉。
您在信中教导傅聪如何为人处世,有些地方或许是因为我孤陋寡闻,不能理解。
例如:
吃饭时,盘子不能有声音;
做客时,不能只把大衣脱了,围巾还在脖子上:
双手不能插在大衣或者裤子的口袋里;
谢幕时,表情要自然,不能太僵硬……
这些,应该是在孩子小时候的基本礼仪教育。
我不太清楚,这些细节是您以前教育过的,由于不放心再次叮咛,还是在傅聪小时候,教育得不太到位。
尤其是,您想教会儿子过日子时,在信中不但提了很多建议,而且把家里几十年来记的账供他参考。详细讲述各项开支的缘由,并细细讲述哪些钱该用,哪些钱不该用。
我不知道傅聪收到信后,是什么感觉?他都照着您的建议做了吗?
这种体贴入微的关怀,父母劳心劳力、不厌其烦。可是,孩子往往会不胜其烦。
其实,人是时代的产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
父辈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精打细算过日子,永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年轻人的消费方式,父辈就会觉得他们浪费。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时代的印记。父母能够做到的,唯有尊重。
《婴语的秘密》中有一个观点: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是的,傅聪已经是成年人,没有必要一条一条地去要求。
成年人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一般都是提前沟通,然后达成共识。
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应该是这样,与孩子要有边界,尊重孩子的成长权利和独立人格。
如果总是要求孩子跟自己活得一样,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在拜读家书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并不轻松,反而有一种沉重感、压抑感。
我知道,您之所以对傅聪如此苛刻,是因为您那带着悲剧色彩的童年。
您四岁丧父,母亲把对生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您身上。您母亲的管教方式十分严苛,不好好读书,直接就是一顿胖揍。
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到您这里有了传递。
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教养方式会有遗传性。
也就是说,一个从小在温馨、宽容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也会宽容自己的子女。
反之,一个在挨打责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暴力。
不由得联想到我的父母,小时候,不小心把碗盘打碎了,或者东西弄丢了。父母从来不责备,只是提醒以后要小心。
成年后,我有了孩子,她也会打碎或者丢东西。既然已经无法挽回,我也只是提醒要小心。
这,就是教育孩子的遗传性。
懂得放手,才是真正的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954年,傅聪去波兰留学。
您亲自给傅聪过去的老师、现在的老师通信,寄送礼物,翻译寄送各类和孩子艺术工作有关的文字资料等等,从未懈怠过。
您的家书洋洋洒洒,经常一写就是十几页。最长的一封信达7000多字,涉及生活、艺术、家庭等各个方面。
傅聪读了以后,难免不会像做问答题一样,每个问题都回复到。
每逢这时,您就显得咄咄逼人。
诸如:
“德伏夏克谱二册收到没有?尽管忙,写信时也得提一提‘来信及谱二册均已收到’,不能光提‘来信都收到’。”
不知道您想过没有,傅聪既要学习,又要演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您这样教导儿子,大事小情都要有所交代,会不会让傅聪有被掌控、被说教、被摆布的感觉?
孩子,本是独立的个体。然而,当父母严格控制时,孩子就会处于低自尊、低自信的状态中。
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会到痛苦。”
您在信中,多次叮嘱傅聪,一定要处理好情感问题。
您还特意给儿媳弥拉写英文信,信中对儿媳持指导教育的态度。
信中讲到中国人的“道德教训”时,您引用孟德斯鸠的话“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来教育弥拉,要坚持多读书、读好书。
您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这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让儿媳心里怎么想?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的婚姻和睦、幸福。但是,要学会放手。
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感觉他们还是孩子,缺乏社会经验。
其实,孩子既然已经成家,就应该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时,给他们自由。
您要尊重儿子、儿媳的生活方式,不要过度干涉与指导。否则,不仅会让他们不自信,恐怕还会引起他们之间的矛盾。
试想,您给弥拉信上写的内容,如果让傅聪去说,弥拉会不会好接受一些呢?
想起《傅雷家书》中,您对傅聪写过一段话:“你提到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完美的婚姻。
诚然,您的太太朱梅馥是一位难得的好妻子,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您有惊人的温柔和伟大的包容。
傅聪可没有您那么幸运,他尽管是造诣颇深的艺术家,却三度组建家庭,与您期望的生活大相径庭。
尽管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冷暖自知。今天,我虽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瑕不掩瑜,您的《傅雷家书》依然是令人高山仰止般的存在,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家书书籍之一。
您呕心沥血写成的很多想法、做法,时至今日,依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没有谁的教育方式是尽善尽美的,所有成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复制。今天,与您谈这些,只是想探讨一下。
致以崇高的敬意!
彩霞满天
癸卯兔年玄冬
★
写在最后
毋庸置疑,家书,是人类千百年来传递情感的载体。字字句句都是力透纸背的爱,古有“家书抵万金”之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再写信。其实,把话语变成文字,表达的是更为真挚的感情。
在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给您的亲朋好友写封信吧!
★
(本公众号除向作者支付一定稿酬之外,还开启打赏功能,打赏费全部发给作者本人。)
广告推送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