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就是从细节开始

文摘   2024-11-23 19:30   浙江  

我的“泗水”年华


NO.66  教育创新就是从细节开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时代呼唤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教育创新,不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脱离实际,而是要基于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教育。

欧盟2010年发布的《发展创造性学习和支持创新教学》报告,将教育创新描述为“对一个过程或产品的创造与应用,它涉及新方法、新工具、新内容等,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和他们的创造潜力的发展”。可见,教育创新本质是服务于学习者的。

当前,一提到教育创新,很多人都会想到技术、课程、课堂,还会想到很多“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其实,教育创新并不是那么高大上的,它就隐藏在教育的细节中,是每一个教育人都可以做的事。这就是特级教师李志欣所提出的“教育微创新”。

陶西平有一篇文章,叫《教育改革为何需要微创新》。在文中,他写道:“微创新虽然看起来小,但它不仅可以丰富教育科学的宝库,而且可能引发对教育大问题的突破性思考,所以,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其意义绝不可低估。”最近,拜读了李志欣的《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更让我坚定了“教育创新就是从细节开始”的理念。

作为校长,不要大谈特谈教育创新,也不要轰轰烈烈搞教育创新。而是要用“蚂蚁之眼”去发现教育生活中的细节,撬动在细节中创新的力量。在细节中创新,校长该如何为?

李志欣在自序中是这样写的:“三年来,我始终保持对着现实问题的敏感性,增强对问题的预见性,保持理智唤醒内在的自觉性,立足本土,借助外力,识别、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图景,因势而谋,回到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实际轨道上,直面每个人的成长需求,不是绕道而行,而是具备应有的担当,找准撬动整个学校发展的支点。”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键词,诸如敏感性、预见性、自觉性,立足本土、借助外力,直面师生成长需求,找准支点等。

坚持用了多年的老式奖状能改改吗?把合唱指挥权交给学生可以吗?班规可以让学生制定吗?……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我们是否有过深入思考?是否有采取过一些微小的改变?李志欣就是用他的“慧眼”发现了这些细节,用他的“智慧”开展了一些微创新行动,把成长空间还给学生,逐步撬动了学校、班级改革的支点。

如何让老教师重新焕发活力?如何引导教师走上名师之路?如何让老师爱上阅读?如何让教师培训更有效?……这些都是教育局领导、教研员、校长最为关心和重视的事,但我们还是习惯了看见问题,却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而李志欣却直面问题、破解困局,比如举办“教师领袖”颁奖活动、帮助教师提炼教学主张、组建阅读共同体等,以自身的自觉激活了教师的成长自觉。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如何从微观视角分析了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微创新。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聚焦着一个“小问题”,都是围绕“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三个步骤展开叙述。让每位读着都能感受到细节带来的力量,感受到李志欣身上的那双“蚂蚁之眼”。

读完此书,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实践。2022年8月,我因工作调动来到了现在的学校,谋划着要给学校设计一个“校园吉祥物”。“吉祥物的设计权可以交给学生吗?”这是我当时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问题。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组织开展了一次“校园吉祥物设计大赛”。最终,我们学校的吉祥物“泗宝”就这样诞生了,是来自学生的设计。后来,我又问自己“吉祥物”可以作为奖品发放给学生吗?当然也是可以的。在之后的每学期休学式上,“泗宝”成为了学校最特别、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奖品。

今年,我开始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肩负着整个学校发展、所有师生成长的重任。如何改变学校现状,突破发展瓶颈?我认为,唯创新不可少。当然,因本人能力和资历有限,也只能用微思考、微行动探索微创新。比如,学生食堂的餐桌可以更换吗?学校的绿化可以更精致吗?学校小池塘的外墙可以让学生绘画吗?等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把学生的餐桌换成了四人桌,摆放了书架,摆上了图书 和绿植,食堂变得更加优雅了,学生也变得更加优雅了。我们把学校的绿化进行了“微创手术”,让原本杂乱无章的“草坛”变成了花园,校园也因此多了一些“鸟语花香”。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墙画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美术特长,又让学生亲手为校园环境“装饰”“添彩”,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

佐藤学先生曾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教育微创新就是这种“缓慢”的变革,就是需要教育者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一些细节、小事。只要迈出改变细节的一小步,就可能会成就教育的大创新。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时,请备注作者信息)

作者:蒋健
职务:党支部书记、校长
单位: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


我的第一本著作


乡之育
一名乡村教师,唠唠教育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