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泗水”年华
NO.46 有价值的课堂应具有四个特征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师生的生命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会影响着学生。可以说,课堂的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学生的成长方向;课堂的质量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钟启泉曾提出“课堂转型是学校改革的核心”,一所学校要走向高质量办学必须要从课堂改革开始。那么,有价值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我认为,至少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具有“公开性”。有价值的课堂,其实每节都是“公开课”。当然,这里所指的“公开课”并非那些经过打磨的“作秀课”,而是常态化的“日常课”。课堂不是教师的“私人空间”,而是师生“对话”的公共空间。除了学生以外,它还是可以随时向同行、同事、领导、家长公开的。如果说有老师认为自己的课“不宜公开”,这反倒说明他的课堂是有问题的。“课无完课”,常态课就是要把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实践呈现出来。常态课可能会有缺点、也可能会有优点,可能暴露不足、也可能闪现亮点。常态课又是值得交流、研讨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课堂驾驭能力,以此更好地、更高质量地完成今后的学科教学工作。
二是具有“灵动性”。课堂不是“按部就班”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是有生成的,充满变数的,也不可能都在教师的“预设”中,按照“剧本”走。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堂才真实,才灵动。刘飞在《教育原本很自然》一书中写道:“任何教师不能随意对待课堂,否则即是误人子弟。”如果我们把课堂变成车间,把教学环节变成流水线,把学生变成“毫无生命”的产品,这注定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因此,灵动的课堂应该像汤勇在《教育可以更美好》中描绘的那样——“我们的课堂流动的不应该只是冰冷的空气,传授的仅是生硬的知识,而应该让课堂师生对话,心灵互动,充满人文关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着浓厚的生命成长气息”。
三是具有“一次性”。人生就是一场直播,没有重来,没有彩排,课堂也是如此。我们上的每一堂课,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来说都应该是一场直播,而不是提前“预演”和“编排”,更不是“回放”“重映”。我也曾有多次上公开课、展示课、比赛课等经历,也曾借班试教、被磨过课,但我更喜欢的是“一次性”的课。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说,试教、磨课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如果使用过度,也会消磨教师的上课激情,甚至会让教师对课堂产生恐惧。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想,这就是“一次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吧。
四是具有“无私性”。当前,很多课堂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的“精彩”,盖过了学生,教师的“出彩”,遮挡了学生。《道德经》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课堂的中心、主体永远是学生,教师应去除“自我表演”“自我展示”的私心,而应居于学生的身后,成为学生背后的指导者、引导者,助力者、解惑者。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生长了、发光了,才是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了课堂中央。一个人的精彩,不算精彩,只有学生享受课堂了,教师才能享受课堂。没有学生的“光彩”,何来教师的“夺目”。教师,只有“以其无私”,才能“成其私”。
叶澜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育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有价值的课堂一定有其独特的特征,但归根到底都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一定是激发生命活力、激扬生命活力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时,请备注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