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境,无学习

文摘   2024-10-18 19:30   浙江  

无情境,无学习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学习体会8

正所谓“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是新课标的高频词,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须有之的载体。王春易认为,没有特定的情境激发、唤起学生对事物深入探究的欲望,学习就很难发生。学习过程不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可以说,无情境,也就无学习。

王春易在《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中明确指出,大单元教学设计,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情境,是开启整个单元学习的触发器,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培育智慧才能:学习的维度教师手册》一书指出,所有学习都是基于学习者的态度与感受以及有效的思维习惯。换句话说,没有学生态度的认同和情感的投入,没有学生思维的激发,就很难有学习的成效。而情境就是唤起学生态度和情感、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

情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它可以活化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增强学习体验。所以,情境应贯穿于整个大单元学习过程。

同时,创设情境不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的灵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因为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而情境的内核就是思维。 首先,情境可以激发认知冲突。王春易认为,这是唤起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前提。正如书中写到的那样,“当学生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或者发现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就会产生认识失衡。而人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于是就会产生认知需要,萌发探索未知的愿望,从而产生学习内驱力。”因此,王春易提出,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有意识地制造认知冲突,然后引导学生解决冲突,不断经历认知“平衡—失衡—平衡”的过程,历练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而认知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已有经验和科学原理之间的矛盾;第二,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第三,学生的感觉、知觉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

其次,情境可以促进深度思考。一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后,就需要让其保持下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持续思考和积极探索,使其走向深度思考。同时,情境还可以柔化、弱化挑战性问题和学习任务。

那么,如何创设真实情境?为此,王春易有三方面的建议。首先,教师要深入生活,注意观察和积累。可以从日常生活、现实事件,以及历史、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中,寻找真实情境。其次,要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可以从书本上、从网络媒体中获得真实情境,还可以与专业人士交流,了解相关专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将真实的研究课题、发展难题作为情境引入教学中。最后,还要对真实情境进行多维度的理解。真实情境有时不一定绝对真实,相对于外部环境可能不是真实的,而对学生来说则是真实的,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生为此进行的探究活动是真实的。这样的情境同样属于真实情境。

显然,创设真实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实情境中常常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本身就蕴含学习任务,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我的第一本著作


乡之育
一名乡村教师,唠唠教育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