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用自己讨厌的方式教育学生

文摘   2024-11-20 19:30   浙江  

我的“泗水”年华


NO.61  我们正在用自己讨厌的方式教育学生 



有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描绘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和感激,表达了对学生时代老师的怀念和敬意。我们也时常会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来表示一种传承、延续。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从小学开始我就遇到了很多恩师,更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主动选择了师范专业,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我相信,很多人当老师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在我们的求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讨厌”的老师。他们或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没有吸引力,满堂灌,会让我们昏昏欲睡;他们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于我们的错误,只会批评、责骂;他们或作业批改随意,一个“阅”字、一笔对错就搞定;他们或从来不讲评作业,只会让我们自己对答案;他们或管控能力差,导致我们的班级、我们的课堂总是乱糟糟的……

有句话叫,老师可以“诲人不倦”,也可以“毁人不倦”。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因为遇到了这样的老师成绩下降了,自卑了、内向了,甚至辍学了。而那些能够在师资力量不强的情况下,依然取得较好的成绩,并能顺利考上普高、考上大学,当上老师的同学,通常都是自学能力、自我意识较强的人。

在学生时代,我们总是在埋怨这样、那样的老师,我们总是希望能换一个更好的老师,一个让我们钦佩、敬佩、敬仰的老师。但是,当我们走上教师岗位,成为人师之后,却不自觉地成为了那个我们“讨厌”的老师,正在用连自己都讨厌的方式在教育我们的学生。

有人说,时代变了、学生变了,但老师的教育方式却依然没有改变。是的,我们还是继承了那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我们习惯了用“戒尺”代替教育,习惯用作业代替学习;我们习惯了满堂灌,习惯了大声责骂;我们习惯了放弃后进生”,习惯了优待“学优生”。我们有太多习惯,被习惯控制着。

我们讨厌那些只关心成绩的老师,希望他们能够关注到我们的内心世界。如今,我们却也是如此,把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总是喜欢跟学生分析成绩,却很少思考成绩背后的那些事,更是很少走进学生的心灵,去认识、理解、尊重他们。

我们讨厌那些上课无趣的老师,希望他们能够幽默点、生动点、温柔点。如今,我们却也是如此,很少认真备课、很少研究学情,拿着网上的课件直接去上课。我们没有丰富的教学方法,只有“一讲到底”。在课堂上,我们不允许学生有“异样的声音”,不允许有笑声、不允许有议论声。我们用严厉的眼神盯着学生,用粗暴的声音批评学生。无趣、可怕的课堂,让多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我们讨厌那些不改作业的老师,希望他们能够及时批阅、及时讲评。如今,我们却也是如此,很少及时改作业,甚至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无动于衷。一句“我太忙了”,就打发了学生。殊不知,漠视学生的作业,就是漠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当作业失去了“及时性”,也就失去了“有效性”。

我们讨厌那些只会批评的老师,希望他们能够多倾听、多换位、多交流、多理解。如今,我们却也是如此,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天大的事。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只会斥责、谩骂,总是翻老账、算总账,却很少与学生坦诚交流、真诚相待。没有真心的倾听、交流和沟通,失去了把“错误”化为教育资源的机会。

我们讨厌那些区别对待的老师,希望他们能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如今,我们却也是如此,把“学优生”当成“亲人”,把“后进生”当成“敌人”。我们总是把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学生作为自己的骄傲、自己的荣誉、自己的成就,却很少提及其他学生。

细细想来,我们所讨厌的那些老师的行为,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甚至早已深入“骨髓”,我们却不以为然、浑然不知。或许,这就是最简单最易学的方式吧。又或许,这就是教育的一种循环吧。

如果这是一种循环,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在我们这一代老师身上得到阻断。我们不能再用连自己都讨厌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了,因为我怕,他们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未来的学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时,请备注作者信息)

作者:蒋健
职务:党支部书记、校长
单位: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


我的第一本著作


乡之育
一名乡村教师,唠唠教育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