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赋能的四条路径
文摘
2024-11-15 19:31
广西
我一直认为,教师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自我成长,是自觉、自主、自然地“修炼”自己,也就是“自我赋能”。如何赋能?通过阅读很多关于教师成长话题的著作,我们都可以发现,这其中不乏有借阅读、写作之力,不乏有深究教学问题之力,亦不乏有汲取他人经验之力。可以说,每一个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的教师,每一个从乡村一线教师到特级、正高的教师,皆必经“自我赋能”之路。最近,我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梁增红的《自我赋能:教师的成长关键与修炼》一书,品味了他是如何淬炼成长之力。本书共分四辑,分别为“在教育思辨中生长”“在教育细节中修行”“在教育阅读中明亮”和“在提升格局中突围”。这就是梁增红的自我赋能路径,也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可以借鉴的路径。所谓“在教育思辨中生长”,就是要培养自我的思辨力,对教育现象有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所谓“在教育细节中修行”,就是要培养自我的观察力,对教育细节有深入的审视;所谓“在教育阅读中明亮”,就是要培养自我的学习力,保持良好的教育阅读习惯;所谓“在提升格局中突围”,就是要培养自我的创造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培养思辨力,意味着教师需要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深入思考教育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对不正常、不科学的做法,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切不可做“教育失语者”。比如,梁增红认为教育生活的快乐就是享受过程,如果被功利绑架,快乐的翅膀就无法自由伸展,对天边的云彩就只能望而兴叹;再如,关于教学与教育,他认为“二者一体两面,不可分割。所有的教学都是教育——除非,老师本身不合格”。又如,他说:“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然后再谈培养‘人才’。”其实,教师的思辨力,就是要对教育有正确的认识、辩证的思考,就是要对“人云亦云”的事有清醒的判断。思辨教育,就是探寻教育常识、恪守教育规律。培养观察力,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教育细节,挖掘细节蕴含的教育资源,在细节中体悟教育“大道”。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的那样,“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教师要成长,把教育细节做好必不可少。如,在教学设计时,多关注一些“弱势学生”,为他们准备一下适应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用积极语言评价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作业的亮点;做一个不拖课的老师,尊重学生的休息权,保障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细节,就是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每一时、每一处,可能就是那些老师不以为然、学生却非常在意的事。培养学习力,意味着教师要做一个爱阅读之人,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充盈精神,“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法国著名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曾说:“阅读是为了活着。”李镇西认为:“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要让学生感到你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更多地来自阅读。”可见,阅读之于教师职业价值的重要性。阅读可以不断减少自己的无知,就像梁增红通过阅读知道了“婆娑”与“娑婆”区别,知道了“泰半”、“辟支果”和“揭橥”;阅读可以影响自己的一生,恰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对每一个教师的影响力。可以说,多读“生命之书,知音之书,伯乐之书”,不仅可以明亮自己,也可以明亮学生。培养创造力,意味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格局、境界,用脚踏实地“踏出”人生印记,用仰望星空“绘就”人生梦想,创造更好的自己。创造自己,要有一颗谦虚之心,正如梁增红在《且慢腹诽专家》一文中写道:“要想对专家评头论足,先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专家。”创造自己,要有一颗敬仰之心。梁增红与温儒敏的接触,让他感受到了何谓真正的大师;与江锡铨的师生情谊,让他明白了“老师”儿子的真正含义。创造自己,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教育、敬畏学生、敬畏课堂,坚决不做“教奴”。创造自己,要有一颗进取之心,以“主动修炼”收获成长,用教育写作表达自己的快乐、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的,教师成长也是如此,一辈子自我赋能、一辈子赋能自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追寻到教育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时,请备注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