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本海默在实验室里表现不佳,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尼尔斯·玻尔对他说:“你不必识五线谱,才能听到音乐,你能听到音乐吗?”奥本海默:“我能听到音乐。”玻尔:“那你去跟德国的玻恩学习。”
据说,帕伐罗蒂就不识五线谱,但不影响他成为历史上最好的歌剧男高音。科学也好,艺术也罢,首要的是你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感受力、洞察力,而不必门门优秀。有时候,某方面的缺陷,也是一种天赋,它增强了你另一方面的力量。体育上“十项全能”的竞技者,几乎没有一项会是世界第一;而世界第一的人,没有一个会玩“十项全能。”本人曾开玩笑说:“十项全能,实际上是‘十项全不能。’”
2)奥本海默在左派的集会上遇到了美女、美国共产党员琼·塔特洛克。然后他们就睡在了一起,当要达到高潮时,琼不知何故停止了运动,并下了床。她走到书桌旁,看见一本摊开的书,便拿了起来,问:“这是什么书?”奥氏回答:“梵文书,《薄伽梵歌》”。琼坐到了他的两腿之间,一边运动、一边说:“能念一下吗?”奥氏不知是痛苦,还是欢欣,但肯定是很“吃力”地念道:“我现在成了死神,是这个世界的摧毁者。”一种快乐就是痛苦,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一线之隔、互相交叠的喻意充满了画面。
琼·塔特洛克成了奥氏的长期情人,最后,或许也因奥氏不能再见她而自杀。
爱一个人,或被一个人爱上,有时候会使人无生路可走,只有死路一条。为了和平而去造原子弹,而原子弹却使人类有了自我毁灭的能力。这是本电影的主题,也是奥本海默的贡献和原罪。
所以当英国人把尼尔斯·玻尔,奥氏的导师,从丹麦救出来,送到“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时,玻尔对奥氏说:“我不是来帮你的,没有我,你也能造出原子弹。我是来告诉那些政客们,原子弹不是一个新武器,而是一个新世界,但人类还没有准备好。你就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赋予了人类以自我毁灭的能力。他们应该尊重这一点,否则你没法把它造出来。”
另一方面,当获知琼服药自尽后,奥氏几近崩溃。他的妻子琪蒂把他摇醒,并骂道:“你犯下了罪行,不能再指望别人怜悯你。振作起来,他们需要你。”
创造和毁灭、痛苦和欢乐、原罪和救赎、荣耀和污名,是本电影的主题,也是主人公奥本海默一生、一身跨越两极的命运。
3)奥本海默搭上了哈利逊医生的妻子琪蒂。琪蒂之前已有两段婚姻。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个富家子弟,但热衷于工人运动,最后去西班牙参加反弗朗哥的战争。
“乔一从战壕探出头来就被射死,意识形态使他白白地死了。”
奥:“他是为西班牙共和国牺牲。”
琪:“我的丈夫付出了我们的未来,却只挡住了一颗法西斯的子弹,这是白白的牺牲。”
琪蒂爱上了奥本海默,她的这个第四任丈夫,造出的炸弹杀死了约15万人,而其中的大多数,连从战壕里探头被打的机会都没有。第四任丈夫为第二任丈夫报了仇?还是本人联想太多?
4)“genius is not guaranteed wisdom-天才未必是个智者”,这是某人对奥氏的评价。就连他的暗中敌人,斯特劳斯都说:“他经受了这么多,竟然还如此单纯。”
在他受迫害时,在他的听证会上,恶意的检查官罗杰·罗博问他:为什么要隐瞒埃瓦利尔、一个法国共产党员暗示他可以传递情报到苏联的情节?奥氏答:“因为我是一个笨蛋。”奥氏不认为自己的朋友真是间谍,不想告密,所以隐瞒、甚至说谎。奥氏至今被认为是最聪明的科学家,是科学家的科学家,因为他几乎能把握物理学和化学的各种分门别类,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个天才,也因为是天才,所以对人情世故、政治利益、人际关系一无所知,或不屑于知其一、二。一个绝高智商的人,为什么要苟且于说不明、道不清的营营情商?而浪费自己的宝贵才华和时间?就这点说,要置他于死地的是那些积累了千百年的世故、世俗和营营众生,他必须为自己的得天独厚的才智付出代价——不仅是他一个人,而是所有的天才。上帝爱他,庸众必定妒忌,他们连上帝的独生子都敢杀,何况一个犹太人科学家。
5)在奥本海默受到怀疑、质疑的最艰难的时刻,他去见爱因斯坦,爱对他说:“我离开德国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们这样对你,你应该背弃他们。”奥氏回答:“但我是如此地爱着美国。”爱因斯坦:“那就让他们下地狱。”
这段对话,很耐人寻味,其背后的导演的视野,可作十分远大和深刻的推测。第一,麦卡锡主义的反公,有多少台面下的心理因素是反犹?剧作家、梦露前夫阿瑟米勒是犹太人,被麦卡锡关进了监狱;著名犹太人指挥家伯恩斯坦被列入黑名单,还有一干好茉坞头牌犹太裔人士。第二个问题,美国左翼人士有多少犹太人?左翼立场是否就是通苏?第三个问题,曼哈顿计划中六位领衔科学家有三位是犹太人,除奥本海默外,还有“氢弹之父”Teller/泰勒”和计算机之父诺依曼。那么1954年对奥本海默安全资格的否定,是否亦是对犹太人身份的科学家的怀疑和忧虑?否则,小人斯特劳斯的小技,不会得逞和公开得逞。从爱因斯坦那段话里,可见他本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那么导演诺兰想暗示什么?
希特勒称量子力学为“犹太人的科学”,量子力学早期三奠基人:普朗克、玻恩、玻尔,其中后两位是犹太人。希特勒反犹,直接或间接结果是弃用犹太科学家造原子弹,而让海森堡主持,但是他错了方向。而“洛斯拉莫斯”实验室六个核心人物中有三个犹太人——奥本海默、氢弹之父泰勒、计算机之父诺依曼。原子弹,犹太人的弹头?他们用来复仇法西斯的德国。同时,共铲主义,好像也是犹太人的主义,所以泄露给苏联人的核机密要由犹太人科学家担责?
二零二一年,根据俄罗斯的解禁挡案,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奥本海默不是苏联间谍,他没有泄露任何情报。他,其实一直受着怀疑。
犹太人科学家在德国因受疑而被弃用,在美国因启用而受疑,似乎错的总是犹太人。
6)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而德国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团队左派人士要求奥本海默停止核试验。
奥本海默:“我们是理论家,我们会为自己想象的未来而恐惧,但是其他人需要理解才会,而要理解它,就要使用它。”
这段话很有说服力,就象西拉德——核物理学家,他和爱因斯坦一起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要他造原子弹;后来,又写信给杜鲁门总统不要造原子弹——对奥氏说的:“只要你想,你能说服任何人,包括你自己。”说服力,来源于知识和推理,但它只是在一定的情景/context/上下文中有效,如果情景变了,转移或增大,原来的说服力便会失效。德国战败,日本投降,为什么还要造厉害多倍的氢弹?所以奥本海默反对。认识到真相、预见到后果,依靠的是智力和理性;但说岀来,并且明知与权威人士相左,明知自己会受到进一步的怀疑,依靠的是良知。
一个有理智而少良知的人,是冷血;一个有良知而少理智的人,是热血;而理智和良知高度相当的人,如奥本海默,则会进行一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的不息的战争——原子弹之父、世界的摧毁者,美国人、犹太人,偷情者、通敌者;爱国者、叛妻者……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