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跌宕三十年(1920-1950)》前言:由盛世到覆亡的120年 ——1792年至1912年的中国

文摘   2024-11-09 08:01   北京  

《风雨跌宕三十年(1920-1950)》

前言:由盛世到覆亡的120

         ——1792年至1912年的中国

五、走向覆亡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携后妃仓皇逃往避暑山庄后,许多人都预言清王朝不久将灰飞烟灭。令人没有料到的是,在以“曾胡左李”为代表的中兴大臣辅佐下,从1864年前后开始推行洋务运动,从而让清王朝步出危局并实现了三十年的较快发展。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同光中兴”。

  几乎与此同时,外部世界已发生巨大变化。1868年,近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和“脱亚入欧”走资本主义道路获得快速发展。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于是,近邻中国成为其首要征服目标。

  清朝晚期虽出现“同光中兴”,但由于政治的腐败,民众生活十分贫苦,在军事方面也是外强中干。这与日本的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中日也必然不免一战。

  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处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日本的扩张和侵略行径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不断加快。

  1894年,由日本侵略朝鲜引发的甲午战争打响,最终结果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赔偿日本二亿三千万两白银,加重了民众的负担,还割让了台湾澎湖等领土。

  西方列强也趁着中国战败之机在中国攫取权益,致使中国的主权日益丧失。国运的衰退伴随着官吏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民变不断。189810月,义和团运动拉开序幕。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酿成庚子事变。《辛丑条约》的签署,致使四万万五千万国人每个人背上了一两白银的负担。

  当年曾向李鸿章进言的医学博士孙文此时已经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他在19058月成立“中国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誓言推翻满清政府。

  面对着江河日下的局面,清王朝曾还希望以“君主立宪”的方式继续维持其统治。但是,以推翻满清为目的的起义仍然此起彼伏,清王朝摇摇欲坠。

  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不断以出卖国家的权益向列强举债,以至于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终于,一桩看似普通的出卖汉川、粤汉铁路的侵犯行为终于酿成了“保路运动”,也最终成为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15月,清政府的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铁路、汉川铁路收归“国有”。这一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民怨,特别是触动了当时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以至于多地成立了有组织的保路同志会。

  四川保路斗争尤为激烈。1911715日,川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并武力镇压请愿群众,造成“成都血案”。中国同盟会号召保路同志军乘机起义,各路义军攻打成都并发展成为蔓延至四川全境的武装起义。

  四川形势失控。清政府为了控制局势进一步蔓延急调鄂军入川镇压,造成武昌兵力空虚,革命党人乘机于1010日在武昌发动起义并取得成功。此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布“光复”和“独立”,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烈火中訇然倒塌。19122月,清帝宣布退位。从此,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宣布结束。

  如果从1792年算起到1912年,整整120年时间。清王朝从康乾盛世一路下跌,经过两个甲子年的挣扎,终于走入历史。

  记得在洋务运动时期,“同光中兴”的重臣李鸿章曾经形容当时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王朝盲目自大,拒绝改变,终于被送入历史。回想清王朝120年来的巨大落差,不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思。


作家肖江的园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知名学者。从中学时代开始写作,一直笔耕不辍,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先后出版诗集《我心依旧》、《青春的和弦》、《与春天同行》和散文集《倾听花开的声音》等,曾获得冰心散文奖等奖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