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言之前:从盛世走向覆亡的清王朝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入北京城,明将吴三桂“一怒为红颜”投降清军,协助多尔衮金戈铁马踏过山海关。在接下来的20年里,清军相继平定残余政权,康熙继位之后又出兵统一台湾,终于实现天下一统。如果以1661年康熙帝玄烨继位开始,到1722年,雍正帝登基,再到1735年8月乾隆帝弘历继位,历史上所言的康雍乾盛世正式形成。
乾隆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均有建树,也将大清帝国的鼎盛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盛世帝国之外的西方世界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8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机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泛起波澜。而远在万里之外的东方大国——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王朝时期。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国开垦土地达七亿八千万亩,人口已达2亿多。从乾隆三十年至六十年(公元1765年—公元1795年),清国库存银长年保存在六千万两以上。对于农耕社会来说,“康乾盛世”进入全盛时期。
盛世的中国似乎比较平静。但是,由蒸汽机催动的远洋轮船的轰鸣声已经在中国的近海响起,资本主义的贪婪和逐利本性正驱动它的商船和炮舰快速驶向中国的海岸。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1776年。这一年,在英国,一个叫亚当·斯密的英国人完成了一本叫《国富论》的皇皇巨著。这本巨著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发展阶段;也是在这一年,在北美大陆,《独立宣言》发表,这标志着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诞生。
这一年是乾隆帝在位41年,经过多年的平叛,蔓延西部多年的大小金川叛乱被最终平定。好大喜功的乾隆帝以此给自己封了一个“十全老人”的名号。
资本主义的车轮在蒸汽机的推动下隆隆向前,工业产品也随之被大量生产出来。产品只有进入市场才能成为商品,不断拓展市场成为西欧诸国(特别是英国)的首要任务。
康熙时期,中国曾开放了四个口岸与外国通商。乾隆时期,对外口岸只保留一个。1782年,广东十三公行成立,这是清政府同意对外开放的唯一口岸。
进入1790年后,清帝国人口已达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4%以上。巨大的人口基数也成为西方殖民者眼中商品的巨大潜在消费者。
初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俄国)都希望和中国进行贸易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大清帝国的统治者却仍然沉醉在“天朝”帝国的美梦之中,根本没把这些夷人放在眼中,更不屑于和他们开展贸易。
初期的欧洲诸国还是耐心和诚恳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元1792年从英国出发并于1793年到达中国的英使马戛尔尼。他不仅带来了英吉利国王的书信,还带来了自动手枪、火炮、天文仪器等一大批礼品。但是,乾隆帝并没有因此松口开放更多口岸,而是给英国王写了一封居高临下的“诏书”。马戛尔尼最终只好心情沮丧地踏上归途。据说,在归国途中还专门去囚禁拿破仑的岛上拜会了拿破仑,从而引出了一句或真或假的“名言”。但英国政府并没有死心,1795年,英吉利王国再次通过商船奉表献物;1803年10月,嘉庆皇帝赐英吉利国王书,仍然绝口不提扩大通商之事。
也正是从1795年开始,鸦片开始随着输入的商品被大批量偷运进中国。从这时候开始到1838年底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办走私鸦片之时,时间长达40年以上。在这40多年里,鸦片走私愈演愈烈。1820年,英国输入鸦片约5000多箱;1834年,英国输入鸦片达21000多箱;1836年,鸦片输入超30000箱;1837年,鸦片输入39000余箱,;1838年竟高达50000余箱。鸦片的输入不仅损害国民的健康,还使大量白银外流,造成税银偷漏,严重危害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如果说,1792年英使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还希望能够和中国开展平等贸易的话,1836年,一个名叫义律的英国领事被任命为英驻广州商务监督,他的到来已经没有了马戛尔尼的谦逊和客气,盛气凌人的态度和他乘坐炮舰往来的招摇已经向外界传递出不祥的讯息。
1838年6月4日,义律代表刚刚抵达广东的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他伦前往广州向清政府递交文件,要求清政府与之通商往来。这时的态度已经有了“最后通牒”的意味。
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到来和严厉禁烟的举措终于让表面上保持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彻底撕下了虚假的面具。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在一番明争暗斗之后,战争随之开始。1839年11月26日,林则徐宣布,自12月6日起停止中英贸易;1839年12月13日,清政府下令严禁中英贸易。1840年1月5日,林则徐奉旨封港,断绝中英贸易。1840年6月21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此次战争的结果想必每一个读者都知晓。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日布与英国政府代表璞鼎查签订《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1843年7月22日,耆英和璞鼎查在广州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7月27日,中英广州贸易恢复。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大清帝国根基的话,在我看来,此时的清王朝已经进入快速下行的节点。
清王朝进入衰败下行通道并不能简单归因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大清帝国的社会矛盾日渐激化已经开始动摇清政府的根基。
1814年11月,河南、安徽等地开始出现“捻子”。“捻子”的意思是“一股、一伙”。早期捻子只是向乡民募捐香油钱、购买油捻纸于节日时聚众表演,以为人驱病、灾难牟利;后来发展至恐吓取财、勒索,这时候的“捻子”和土匪已经几无差别。随着荒年欠收,入捻人数越来越多,对地方治安造成极大威胁。清朝官方开始称之为捻匪。随着捻子势力越来越大,1830年2月,朝廷开始缉捕河南捻军。但是,镇压并没有起到根本效果,捻子在以后的几十年间,逐渐形成威胁清政权的捻军。
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中国近代史不能或缺的,他的名字叫洪秀全。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之前的1837年2月2日。这名广东秀才参加府试,最终名落孙山。
1843年,他第四次考试失败。在极度苦闷中,一本名为《劝世良言》的书让他幡然悟道。之后,他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于1844年和同乡冯云山等人“出游天下”,开始进行传教活动。当时的清政府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曾经四次考试落第的秀才竟然差一点将清王朝推翻。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也开始进入多事之秋。1844年11月29日,随着《上海租地章程》的签署,“租界”在中国出现。
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驾崩。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起了天平天国起义,并于1853年3月29日进入南京,开始与清王朝分庭抗礼。
1855年2月,各路捻军首领数百人在安徽雉河集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大汉国”,公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捻军势力的壮大开始进一步动摇清王朝的基础。
清王朝内忧未解,又添外患。1856年2月29日发生的马神甫事件以及10月8日发生的“亚罗号”事件直接点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兵燹战火。
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将战火烧向北京。1860年10月6日,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大火焚毁。
仿佛是回光返照的原因。1861年11月2日,慈禧联合奕新发动“辛酉政变”开始总揽朝政。随着一批“洋务派”开明人士进入朝廷中枢,致使清王朝迎来了一波“小阳春”——同光中兴。太平天国和捻军相继被镇压,洋务运动在大江南北迅速开展起来。1885年10月13日,海军衙门成立;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
在看似一片中兴的氤氲里走来了一位身穿洋装的年轻人,他就是日后革清王朝命的孙文。
1894年6月,孙文通过李鸿章的幕僚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但是,李鸿章对这个晚辈显然未予重视,连见都没有见就将其打发了。李鸿章和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广东蛮子最终将清王朝送进坟墓。
1894年注定是清王朝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蕞尔小国——日本发动的甲午海战中将北洋舰队击垮。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成为近代中国的一大耻辱。
1898年10月,义和团运动的序幕拉开,清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皇帝仓皇逃出京城奔向西安。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的签订让四万万伍千万中国人每人身上背上了1两白银负担。在我看来,《辛丑条约》的签订,除了预示着清王朝即将走入坟墓,还成为压垮清王朝的倒数第二根稻草。
而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革命的田野里迅速成长。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
虽然清王朝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希望以“君主立宪”的方式苟延残喘,还派出多批政体考察团赴欧美考察,希望通过“换汤不换药”的方式拯救即将覆灭的命运。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当年的孙文博士早已经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他的历史使命就是颠覆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旗帜下集结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其中的一些革命志士远没有孙文博士温文尔雅,他们崇尚铁血,他们一次又一次以暗杀和起义撼动着清王朝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
清王朝颠覆的时刻终于进入倒计时。
导火索则是四川的保路运动。
1911年春,清王朝玩弄立宪骗局,成立了所谓“责任内阁”。这个由皇族把持的责任内阁一上台就在5月9日颁布“上谕”,施行所谓“铁路国有”政策,宣布各省原已交商办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准备以“国有”的名义出卖全国铁路主权。这一行径不仅侵害民众利益,更大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正是这一倒行逆施的行径激起各阶层民众的愤慨和反对。与粤汉、川汉两干线相关的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四省展开了保路运动。
清政府对保路运动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高压政策加剧了各阶层民众的仇恨,开始从和平保路转向武装斗争。特别是四川的保路运动更为激烈。新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在诱捕保路运动负责人后,还对手无寸铁的民众开枪,造成“成都血案”。这一血案酿成了大规模民众起义。为了扑灭起义,清政府先后从湖北调派新军入川,还从其它省调兵增援四川。湖北新军被调入川造成湖北兵力空虚,给武昌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加紧串联和准备伺机起义。10月9日,孙武在汉口机关配制炸药不慎爆炸,起义消息外泄,陆续有革命党人被捕。10日,清军继续四处捕捉革命党人。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镇压革命党人的排长后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的枪声猝然打响。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仅几天的时间,就有江西、山西等10余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优势(共17票)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2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议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骞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6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布逊位诏书。但是,直至12日早晨,仍有人要求觐见皇太后意图阻止退位诏书的发布。面对此情此景,隆裕太后平静地对内阁全体道:“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于是,将逊位诏书盖印发出。
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的大厦终于訇然倒塌。
一个旧时代终于结束了。
一个新时代随之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