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践,就是动手做翻译。翻译研究,研究的对象是翻译实践。
这两者就好比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搞创作的人,很多时候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并无多大深究,只是觉得这么写下去,比较容易吸引人,读者比较喜欢,也就是存在所谓的套路;而做文学评论的人,有时候会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作者本人都未必认为是这样,但评论的人有自己的方法,经评论者这么一分析,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
放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上也是如此,所以,坊间经常会有论调说,做翻译,本科毕业足矣,因为翻译能力这种事情,最多只能在学校里打个基础,更多的时间需要花在进入社会之后。很多人翻得很好,但是你要问他为什么,他可能也未必说得出个一二,于是,许多人说做翻译不一定需要学理论。个人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以偏概全了。实践者可能在理论掌握上,有所欠缺,所以并无觉得自己有在使用什么理论,但是翻译研究者,套用一些理论,还是可以对翻译作品做些颇有道理的分析。这说明,翻译理论总结了某些指导翻译实践的客观规律,而实践者不自知罢了。
但是,这两者能转化吗?似乎是不能。所以常会听到坊间对在学校里做学问的拥有博士学位的老师的嘲笑,认为他们在实践工作方面,可能还不如只有本科、甚至专科毕业、但实践经验丰富的译者做得好。文学领域似乎也是如此,出名的文学评论家,鲜有自己下场,写出好作品的。
无论做实践,还是做研究,都需要花精力下去,才能出成绩。研究理论的去做了翻译实践,Ta就没精力再去搞研究;而做翻译实践的去搞理论,会觉得空洞、抽象,全无一点趣味。
有幸读了个MTI,对这方面有了一点切身体会。比如,借着某个课程的期末论文,对中美两部公司法做了个小小的对比研究,研究得出中国公司法英译本的某些用词有待商榷(详见: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修订版)英译本选词问题)。研究的工具很时髦,用的语料库工具,研究了频次问题,得出的结论,似乎有点价值,但实际上,又没什么价值:实践中,这样的小瑕疵,似乎没有什么人关注;就算是错的,用的人多了,最后,可能就变成正确的了。而对于一般的翻译实践者来说,做这类所谓的研究工作全然没有什么经济回报:有这功夫,多翻几千个字,多赚个三五百块不好么。而对翻译研究人员来说,研究如此微观的东西,似乎也毫无价值:告诉实践者,这个词用错了,应该用那个词。这点成果,似乎都羞于拿到台面上来,但其实对译者来说,这个又比较重要:字斟句酌,不就是译者的日常工作么。
翻译研究到底研究什么呢?AI回答说:
翻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的核心领域广泛而深入。它主要探讨的是翻译的本质、过程、方法、标准、功能、历史以及与翻译相关的问题。具体来说,翻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探讨翻译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这包括对不同翻译流派和理论的分析和评价,以及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翻译过程:研究翻译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理解原文、转换语言和文化信息、表达译文等步骤。这一过程涉及翻译者的心理过程、认知策略和语言处理能力。
翻译方法:研究不同翻译方法的应用,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以及这些方法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的适用性。
翻译标准:探讨翻译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如准确性、流畅性、可读性、忠实性等,以及这些标准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翻译功能:研究翻译在文化交流、信息传播、语言学习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包括翻译在不同领域(如文学、科技、法律等)中的应用和效果。
翻译历史:考察翻译活动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的特点和影响。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翻译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功能和作用,探讨翻译如何传递和转换不同文化的信息和价值观。
翻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翻译学还关注翻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如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机器翻译(MT)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影响翻译实践和翻译行业的发展。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翻译研究非常空洞,指导不了实践,因为他们认为的翻译研究,研究的就是翻译的方法,但实际上,这种微观层面的研究已经被研究的透透的了,也出不了大的成果。现在更流行的似乎是翻译史、翻译过程(比如脑活动)、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还有翻译技术的研究。
所以,翻译的研究和实践,虽然都是围绕着翻译,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就好比一个在专注于造路,用更快更好的办法造路,双向多车道,宽敞的大马路,出来之后,交通参与者就能顺畅参与其中;而另一个,则是在埋头赶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踏出了一条路。
如有翻译需求,请联系微信:21576612
985高校翻硕行业导师/MTI全日制研究生在读
CATTI二级笔译/TEM-8/千万字翻译经验
北京有译思、上海唐能、广州博朗、赛思汇译...签约合作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