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去读研: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写跑偏的

文摘   2024-09-20 21:48   浙江  


这个公众号的名称是“39岁去读研”,之前叫“39岁去考研”。考研也好,读研也罢,加上39岁这个限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中年人备考读研的故事。


但关注我的朋友们一定会发现,我写跑偏了:原创内容里,有关考研、读研的内容并不多,与其他读研类公众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从“考研”改为“读研”,一方面,确实是阶段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我发现写不了太多的备考内容。综合起来,我一天最多只有一小时的备考时间:坐地铁通勤,单程是半小时。剩下的就没时间了,在办公室里,可没办法光明正大的看书:我的工位是CFO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CEO前去找CFO商谈要事的必经之地。而我下班的时间,得22点往后了,一周至少还有一天得0点之后下班,996的作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备考的时间。


考完研,到报到入学之间的大半年,是在为生活而奔波:考完研的第二天,就被通知下岗,虽然虎口拔牙,成为极个别拿到N+1的人,但不到六位数的补偿款,支撑不了太久。


这大半年里,开始琢磨如何成为一个自由译员,接点单补贴点家用。于是,慢慢开始写点如何找翻译兼职、如何接翻译稿的文章。于是,还没“读研”呢,就已经偏离正题了。


之后,研究生开学了,趁着新鲜感写了几篇文章,之后便没有再写,因为课程大同小异,上多了,就没什么意思了。而且,第一学期理论课居多,加上我也没怎么读理论书,所以,心得有限,最重要的是,这种文章没什么阅读量。


随着合作的翻译公司越来越多,接的稿件也多样化起来,结合实践课程得到的一点点心得,慢慢将文章主题聚焦于翻译心得。


随着AI大模型的推出,也开始对技术做起了点评:因此,还受到了业界几位大咖的关注。


因为某堂课的作业是翻译某本书,发现这本书的中译本存在许多错误,于是斗胆对这本书做起了点评,还收获了8万多的阅读量(迄今为止最高,不过文章已删),更重要的是,收到了译校此书的机会,更感受到了译书工作的不易。


随着DTI的落地,也整理搜集了一些有关DTI的材料,得到了不少高校学者教授的关注。


综合起来看,虽然,写的东西比较零散,东一枪西一枪,但总归是聚焦于翻译,也算是有个中心点吧。


现在,毕业在即,恐怕,这个名称又得改一改了。





如有翻译需求,请联系微信:21576612

985高校翻硕行业导师/MTI全日制研究生在读

CATTI二级笔译/TEM-8/千万字翻译经验

北京有译思、上海唐能、广州博朗、赛思汇译...签约合作译员



39岁去读研
男,39岁回归校园,全日制翻译硕士在读。985高校MTI行业导师/CATTI二笔/专八/中译协会员/千万字翻译量。如有翻译需求请联系vx:215766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