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菜·食话】美食写作勘误表——不再“吃”错别字

文摘   2024-12-19 17:15   陕西  

专注陕菜·陕西美食产业推动者!

写美食的人越来越多了,好事情,仓廪实而知礼节,盛世旺而兴文化。只就陕西美食的宣传推广而言,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些写美食的人,不管写的人是使命担当、兴趣使然甚或追名逐利,都值得赞许,毕竟这样的宣传推广能够广利八方。

只是写的人多了,风格就多样了,同样也就会有一些错愕之处,尤其是一些食物名称或制作办法,经常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有的错别字出现的频率还比较高。鉴于此,结合自身学习实际,列出下列较常见的,与大家共同再学习。

01

嫽扎咧

嫽扎咧,这个词不限于写美食的场合,但错误率几乎最高。嫽扎咧,意思是很好、非常好。嫽,美好的意思,“月出皎兮,佼人嫽兮”。(《诗经·陈风》),“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汉傅毅《舞赋》)。扎,在这里是“扎实”的意思,引申为着实、坚实等。咧,在这里是语气词,相当于“了”、“啦”、“哩”等。

所以,不要再写成嘹咋咧、撩咋咧等。

02

白剂馍

蒸馍、烙馍都要和面揉面,再剁成“面剂子”。白剂馍的“面剂子”,白白净净,啥都不放,所以谓之“白剂子馍”,简言之“白剂馍”。

所以,不要再写成“白吉馍”等。

03

饧面

饧面,“饧”,在这里作动词用,指糖块、面剂子等变软。“饧面”的作用是:可以让面团中没有吸足水分的粉粒有一个充分吸收水分的时间,让没有伸展的面筋得到进一步的规则伸展。“饧”过的面会更加地筋道、柔软,口感也更加的细腻和顺滑。

所以,不要再写作“醒面”。

04

臊子面

臊子是指切得很碎小的肉,被引申为“用肉末或小肉丁炒熟的用以调饭的肉羹”,后扩展到切碎的菜蔬等。用“臊子”调制的面条,称之为“臊子面”。

所以,不要再写成哨子面、梢子面甚或“嫂子面”。

05

酿皮、凉皮、面皮

酿皮本是凉皮、面皮的本真叫法,“酿”,在这里是“渐渐形成”的意思,气候学上有个名词“酿雪”,就是“空中水蒸汽逐渐凝聚而形成为雪”,“酿皮”的制作过程与其神似,故谓之“酿皮”。“凉皮”疑为白字,但已通用,姑且存之;面皮,在宝鸡一带是因为有“擀”甚或“烙”的缘由,看似用这些办法做成的像面条一样的东西,故谓之“面皮”。而在汉中,则是长期粒食大米的人们把大米粉碎后的末状物称之为“面”,之后做成的像面条的东西,称之“面皮”。

所以,酿皮、凉皮、面皮是这样的意思。

06

糁子

谷物粉碎成的小粒称之为“糁”,陕西人惯于把玉米(苞谷)粉碎成小粒后熬粥,故而有玉米(苞谷)糁子的说辞。这个“糁”普通话读音为shēn,陕西话读作zhēn,甚或是zēn,故而经常有人写作“苞谷榛子、珍子”等,其实是错别字。

所以,不要再写作苞谷榛子、珍子等。

07

甑糕

甑糕,普通话中甑读zèng,但陕西话读作“jin(进)糕”,中古时期的发音是cingh(精曾证三开 去声25径),可见陕西方言一定程度保留了古代的发音。

另外,与“甑糕”完全不同的“镜糕”,是一种糯米粉制作而成的、形状类似小圆镜的糕,两者不能混淆。

08

锅盔

锅盔,是陕西人烙的大面饼,又厚又大,好像给锅穿戴上盔甲一般,故名“锅盔馍”,简称“锅盔”。

所谓“锅魁”,大约是其它地方的人对锅里烙出的雄壮厚实的面饼的诙谐称谓,但不是陕西人说的“锅盔”。

09

黏面

黏面本意指陕西人惯常吃的不过水的面条,由于面汤的附着,面条黏糊糊,故谓之黏面。黏本读nián(年),但陕西人读作rán(然),所以有“然面”的说辞,其实应该写作“黏面”。

至于“燃面”,是其它地方的人,因为面条质地的关系,能够点燃,所以称之“燃面”。但这个“燃面”与陕西的“黏(然)面”没有关系。

10

筋道

陕西人吃面甚或吃馍都喜欢“筋”,“筋”在这里的意思是有韧性,引申为耐咀嚼。而“劲”指力气,所以,不要写成“劲道”。

11

菜合子

菜合子,放上馅料,把面皮“绞”起来称“饺子”,把面皮“包”起来称“包子”,把面皮“合”起来,称“合子”。陕西人惯于做菜馅的“合子”,所以有“菜合子”的说辞,简称“菜合”。

所以,不要写成“菜盒子”,盒子是容器,不是食物。

12

饸饹

饸饹本不用多说,但“饸饹”普通话读音héle(何乐),陕西人读作huóluo(活络),因此打字打不出“饸饹”,就有人写作饸络甚或饸烙等,知道了正确读音,“饸饹”就不会写错。

13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实际上的意思,是指把洋芋(土豆)用擦子擦成条,爱称“擦擦”。其实擦子也被称作“擦擦”。但洋芋擦擦一定是指擦成条的洋芋,再经过蒸制、炒制的“麦饭”类美食。

所以,不要写成“洋芋叉叉”等。

14

米线、米粉

米线、米粉,其实两者是一种东西,当年北人南征,就地取材,把大米磨成“粉”后加水漏出的东西。因其成“线”状,故称“米线”。也因其将“粒食”的大米磨成“粉”,故称“米粉”。地域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15

节节馍

节节馍不是“截截馍”。这种馍做法稍微简单,剁成“剂子”后几乎不再揉制,一节一节的,故称“节节馍”。

所以,不要写成“截截馍”。

16

干刨

牛羊肉泡馍里有一种风格的做法叫“干刨”,缘由是烹煮时汤汁收尽,很“干”,可以直接往嘴里“刨”。“刨”有páo\báo两个读音,陕西人嘴里的“刨”是木工“刨”东西的感觉,从一边向一边拨拉、划拉。所以,应该是“干刨”。

所以,不要再写作“干泡”、“干拔”等。

图片来自:罗海拍摄

17

色香味形

色香味形,这是饮食的基础标准,不要写作“色香味型”,形是形状,型是模型。

18

“爨,读cuàn,意思是香,本意是灶、烧火做饭之意。《广雅》中曾说“爨,炊也”。后引申为香气扑鼻的意思,味道爨得很!

所以,不要写成“窜”,窜是乱跑、逃走之意。当然,陕西人有把“爨”读quàn(劝)的,但不要写成荃、诠等。

19

电饼铛

电饼铛的铛字有两个读音,cheng\dang,两个意思,一是烙饼或煎其它食物的平底浅锅,此时读cheng;二是形容金属器物被撞击发出的声音,此时读dang。所以“电饼铛”读作电饼cheng,再不要读作电饼dang了。

以上一家之言,不揣浅陋,和盘托出,愿与大家交流商榷。让我们共同更好地宣传饮食文化、扬名陕西美食。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中转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归该权利人所有。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小陕推荐

Recommendation of Shaanxi Delicacy


End

标题




编辑 | 骞哲  主编 | 安娜

图片来源 | 陕菜网 骞哲朋友圈

如需转载本文 请后台联系告知

法律顾问 | 刘陆训团队 | 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



支持单位: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指导单位: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陕西省食品协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陕西旅游住宿业协会、西安旅游协会、北京陕菜协会
联合运营:陕西省面食产业发展促进会、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学院、陕菜研究院、陕菜供应链研发中心、陕菜文化研究会
战略合作:红餐网、成都海名会展有限公司、陕西广播电视台《好管家》栏目、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中国精品酒店联盟、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
合作媒体: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网络大V自媒体

陕菜网SCW
专注陕菜·陕西美食产业推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