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快,又是一年腊八节。民间俗语讲“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腊月里第一个节日,从腊八开始,正式奏响了传统新年的序曲。每逢此日,西安到处挤满了排队等粥的人,不但是寺庙里,许多餐饮商家、慈善协会也纷纷熬粥,向广大市民赠送,连严寒也无法阻止大家喝粥过节的热情。人们互道祝福,敬祝安康,情绪高涨。随着这股热情与爱心的传递,城市里充满了温馨,年味也逐渐浓厚起来。蓝田茂盛酒店为市民送腊八粥
咸阳禧田园餐饮 老街马家甜食店为当地市民送腊八粥
西安市慈善协会与西安慈善和乐之家举办“温情腊八·粥暖人心”活动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颇为久远。先秦时期,唯一的节日就是腊日,最初的腊日定在冬至之后第三个戌日,从王族到民间都要举行腊祭,仪式相当隆重,这其中包含了祭祀天地先祖、祭灶、举行驱傩、以及辞旧迎新等一系列活动,后来祭灶和除夕单拎出来,有了各自专属的日期、食物和仪式。而腊日,后世因十二月八日正值上弦月相,恰似一张弓满弦的样子,所以逐渐被固定在了十二月八日。此举也是为了更好的安排节日活动,理顺腊祭与迎接新年之间的关系,是故历代沿袭之。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也相中了腊月初八这一天,于是腊八也就成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如此有了皇家的背景,佛家的宣扬,腊八节成为一个非常富有文化内涵且深受大众喜爱的节日。作为节日,不能没有专属的节日美食。于是,美味可口的腊八粥就这样诞生了。由此还衍生出腊八醋、腊八蒜、腊八酒、腊八面、腊药等饮食。腊八粥最早叫做七宝五味粥,食材有松子,核桃,柿子,小麦,栗子,豆类,乳蕈。将这七种食材一起熬煮,遂成七宝五味粥。一开始就是寺院在腊八熬粥,供应僧人食用,同时对外施粥。南宋书籍《梦梁录》中,就曾这么记载过腊八粥,“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苏东坡言“今朝佛粥更相馈”,佛粥即是腊八粥。因为有了腊八粥和寺院的善举,腊八节也肩负起了“粥济天下”的重任。后来腊八粥逐渐在民间百姓中流传开来,除了自家吃,很多非信佛之家也会在腊八节馈粥施粥行善。据民国《华阴县续志》,陕西华阴一带,“好善者募敛米面,设粥通衢,以施乞丐、行路之人。”清光绪《天津府志》中则记载了天津在腊八这天的善举:“以米、豆、枣、粟杂煮之,曰腊八粥,兼饲贫。”
听母亲说,她儿时过腊八节,头天夜晚要将晒干的大苞谷粒煮整整一夜,次日清晨锅里表面会浮起一层厚厚的苞谷油脂,油香与苞谷的清甜混杂在一起,十分甘美。这时以泡好的黄豆,胡萝卜、豆腐、粉条、白菜等菜肴和着自家做的肉臊子一起炒制,再将熬煮一夜的大苞谷混合一锅,加水煮开,这就是关中地区的腊八粥。出锅后调入油泼辣子、盐和醋,美味无比。当然里面下入面条或者菱形面片,就是腊八面了。家家户户做的大致相似,但各家有各家的味道。
母亲说做好的腊八粥还不能吃,而是先端给周围的邻居,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如此,相互赠送,邻里之间关系也极为融洽。我想这种做法也是施粥在民间的一种延续。每每提及此事,母亲眼中满溢着幸福。的确“给永远比拿愉快”,虽时过境迁,那份相互关怀,相互赠与的心情却一直延续,也塑造了人们善良、古道热肠的秉性。
锦翔炝锅鱼邀请环卫工人进店喝腊八粥
如今时代发展,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传统节日都被车水马龙的生活所淡化,但一到腊八节,一切又回到了淳朴古风的时代,人与人的距离开始拉近,递一碗粥,温暖一座城。爱心可以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从古至今,一直维系着。一碗浓浓的腊八粥,给处在寒冬中劳作的人们送来温暖与对于美好的无尽遐想。人们都希望结一份善缘,请一份安康。
陶渊明有诗云“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腊八过后,新年开启,团圆在即,之后便是春天,又一个美好的起点向我们走来。腊去春来,喝一碗腊八粥,愿事事“粥”到,好事“粥”而复始。
汉阴“点亮心灯”公益组织为当地市民送粥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中转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归该权利人所有。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Choiceness of Shaanxi Delicacy
图片来源 | 陕菜网朋友圈
如需转载本文 请后台联系告知
法律顾问 | 刘陆训团队 | 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
指导单位: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陕西省食品协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陕西旅游住宿业协会、西安旅游协会、北京陕菜协会联合运营:陕西省面食产业发展促进会、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学院、陕菜研究院、陕菜供应链研发中心、陕菜文化研究会战略合作:红餐网、成都海名会展有限公司、陕西广播电视台《好管家》栏目、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中国精品酒店联盟、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合作媒体: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网络大V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