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菜·食话】柿子在陕西被变出的万千戏法

文摘   2024-12-26 17:15   陕西  


专注陕菜·陕西美食产业推动者!

柿子,原产中国,据载汉初已有栽培,司马相如所著《亡林赋》中,便有“枇杷燃柿”之句的记载,也就是说,柿子在中国至少存在2000多年了。另据《本草纲目》载,柿子当时在中国有70多个品种,而当代有关资料表明,现有品种达900多个。

柿树是深根性树种,又是阳性树种,喜温暖气侯,充足阳光和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适生于中性土壤,较能耐寒、耐瘠薄、抗旱性强等。如此说来,在陕西的关中以及南北山中原上,广为生长柿子树就是比较合理的。

图源:大美富平

陕西的柿子很多,品种也不少,但比较出名的有两种,一是富平周边的尖柿,二是临潼周边的火晶柿子。正是有了这两个优良品种,才让陕西人把柿子吃得丰富多彩,不独鲜食,更是运用了晾晒、烹炸、发酵等手法,充分地吮吸了柿子的五滋六味、香甜酸爽,等等。

图源:大美富平

最值得称道的是“柿饼”。柿饼看起来好像是为了长久保存柿子的“干化”形态,但实际上更有深意。科学研究标明,新鲜的柿子里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果糖等。当新鲜柿子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而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则随之渗透到表皮上来。这两种糖的性质不一样,果糖味道很甜,容易吸收水分,在它渗透到柿饼的表面时,就抓住空气中的水分,黏附在柿饼的表皮上,类似蜜饯外面的糖浆。葡萄糖的甜味不如果糖,也不容易抓住空气中的水分,它渗透到柿饼的表皮上时,就成为一层白色的粉末,正好把黏附的果糖包住,从而让柿饼的形态变得干燥易存。如此一来,这柿饼就不是柿子的简单的果干,更多的是是实现了成分的重组,不独改变了形状,更多的是改变了口感、提升了口味。所以说,柿饼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鲜柿子的一大提升,它的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食用可以补充一些微量元素。但毕竟柿饼是柿子的“浓缩”与变异,相对难消化一些,所以不能贪食多食,当然实践标明,如果在吃柿饼的时候喝点热茶,则能相辅相成。

图源:大美富平

柿子饼。必须要说明的是,在陕西,“柿饼”和“柿子饼”是有严格区别的。所谓“柿饼”就是上述性征,而“柿子饼”则是另外一种柿子的加工品。

一般说来有两种,一是农家“柿子饼”,二是西安城里食肆所售的“黄桂柿子饼”。

图源:大美富平

农家的“柿子饼”,最简单的就是软柿子去皮留瓤,之后与炒面搅拌成团,再做成小饼,简单的在鏊子里烙一下即成。说起来柿子之所以能这么吃,最早还真不是为了美味,只是为了“瓜菜代”般的饱腹,曾经的柿子、板栗乃至红枣,都是饥馑岁月里的“铁杆庄稼”。当然还有更直接的吃法,那就是一口柿子一口炒面,稀里糊涂地哄饱肚子,相信有许多四五十岁往上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但话说回来,这种极简版的“柿子饼”,偶尔一吃还是不错的,果香麦香,软软糯糯,现在还偶尔能见到朋友圈里有人晒这个,当然已经是喜乐怀古的幸福范畴。

图源:西安旅游集团

黄桂柿子饼。生活条件好了之后,人们把柿子饼升级换代地做出了“黄桂柿子饼”这样的美味。这是一个包馅的食物,皮面使用当季新鲜火晶柿子,去瓣洗净打成柿子酱,辅以少量面粉制成。馅料则有牛羊脂油、黄桂、核桃仁、玫瑰、青红丝和蜂蜜等。皮面包馅后揉压成小饼状,之后在平底锅中油煎。出锅后外焦内穰,柿子的清香和馅料的丰润纠合交织,互相成就,煞是美味。这道美味是西安的名小吃,过去在柿子成熟后就能尝到,守着摊子吃最佳,外皮焦脆内瓤软糯黄桂味飘香,刚出炉的镬气犹存,最是解馋。当然有更多的人打包带回,回家后简单烤制之后,也能让家人一饱口福。

图源:新东方烹饪网

柿子糊塌。这应该是农家柿子饼的升级版、黄桂柿子饼饿简略版。同样的火晶柿子的内瓤,拌和少许面粉成糊状。之后用特制的中凸的手勺盛满柿子面糊下油锅炸,半熟时手勺与勺中物分离,再炸不长时间,则取得焦黄暗红兼具、小圆镜般形状的小饼。因其原料是糊状,之后成面“塌”状,故谓之“柿子糊塌”。顺带说一句,陕西关中人把不大规则的馍饼,就称之为“塌塌”,比如别处称之“玉米面发糕”的东西,关中人称之为“苞谷面塌塌”。此物较之黄桂柿子饼要简便,当然也廉价,但似乎更多了柿子本身的清甜。

图源:西安文旅之声

柿子醋。几乎所有的关中以及南山北原的人,对柿子醋的印象都很深。这一是味蕾的记忆,二是柿子醋本身的淡雅果香。当然还有一个元素,过去关中人酿醋,当然也会用各种粮食来做,但在粮食十分金贵的时候,廉价而量大的柿子就是重点。曾记得小时候几乎家家会做柿子醋,户户主妇都是个中高手。到现在还记得一个情节,那是将近半个世纪前了,在一次一个老亲戚过寿的时候,闲坐等饭的一群女亲戚,互相间交流的主题就是怎样做柿子醋,有意思的是,平日里可能怯懦内敛的她们,对自己的柿子醋都充满了自豪,那语言就是“哎,你都不知道我做的柿子醋有多酸,酸得很酸得很...”呵呵。

柿子酒。过去鲜有用柿子做酒的,大约一是酒不是必需品,二来制作技术更难。但近年出现的柿子酒,还真让人觉得柿子做的酒真不错。它几乎具备了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都占一点的优点,口味淡甜,果香犹存,加之度数不高,还真能催人多饮呢。

图源:蓝溪金炫

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对食物的寻觅与制作,有着这样的表征:但凡能挖空心思寻觅食材的、对食材能够充分利用的、把食材加工炮制得丰富多彩的地域,一定是文化根脉深厚且有着更广阔发展前景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种新型食物的发明,一点也不亚于一项科学发现。这话还是一个西方人说的。由此可以为中国再次自豪,当然,具象到陕西这块地方,不独自豪,而且更加热爱。就如一个价值不高的柿子,在陕西能够制造出如此风味别具、品类丰富的食物,不正是这块地域饮食文化的丰灿与发达,这块土地的厚重与博大。

柿子,“可入心肺、大肠经,”是中国传统的药食兼用的药材,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消肿软坚,健脾益气,养胃和中,涩肠止血......适当地多吃点柿子,到陕西吃点各种各样的柿子美味,一定会更加事事如意。

图源:渭南文旅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中转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归该权利人所有。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小陕推荐

Recommendation of Shaanxi Delicacy


End

标题




编辑 | 邱泽轩  主编 | 安娜

图片来源 | 网络

如需转载本文 请后台联系告知

法律顾问 | 刘陆训团队 | 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




支持单位: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指导单位: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陕西省食品协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陕西旅游住宿业协会、西安旅游协会、北京陕菜协会
联合运营:陕西省面食产业发展促进会、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学院、陕菜研究院、陕菜供应链研发中心、陕菜文化研究会
战略合作:红餐网、成都海名会展有限公司、陕西广播电视台《好管家》栏目、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中国精品酒店联盟、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
合作媒体: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网络大V自媒体


陕菜网SCW
专注陕菜·陕西美食产业推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