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荐】馎饦,1600年前的手揪面片片,你吃过吗?

文摘   2025-01-04 10:17   陕西  


专注陕菜·陕西美食产业推动者!

原名:《馎饦小考》。
面类食品在宋代以前,由于分类极不科学,出现了许多不同称谓。汉唐时期多将面制品称为饼,并以其作法或形状命名,蒸食者谓之蒸饼,煮食者谓之汤饼,状若细绳者谓之索饼。
近读《齐民要术》,发现有“馎饦”之品名。《齐民要术》系南北朝时北魏高阴太守贾思勰撰写,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说明“馎饦”已非常久远。贾氏将“馎饦”列为饼属,并记述其作法是“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其特点是“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由此可知,“馎饦”是将和好的面团用左手托起,在手搓拉出大拇指状的条,并揪成约二寸长的薄面片,旋即投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而食。它是一种煮制的面食,若按唐代对面食的分类来看,应属汤饼之类。
馎饦虽是一种煮制的面食,又属汤饼之范畴,为何要以馎饦来命名?原来,馎饦亦写成“不托”托,它是按这种面食的制作方式而取名的。据唐代李匡义《资暇集》记载:不托,言旧未有刀机之时,皆掌托烹之,刀机既有,乃云不托,今俗字有馎饦,乘之且甚。”这就是说,在“刀机”尚未出现之际,制作这种面食必须用一只手的手掌托起面团,即《齐民要术》所谓的“宜以手向盆旁”,而用另一只手揪成面片;“刀机”出现以后,其作法已不再用手掌托面团而改为用刀切面,“不托”之名,由此而来。还因为“不托”是面食名称,便给不字右侧加食旁,将“托”字提手旁亦换成食旁,成为“饣不饦”,继而又演化成为“馎饦”。
唐宋以后的饮食史料中,馎饦两字很少出现,已被汤饼替代,归为汤饼之类。到了清代,饼与面条已区别开来,清代长安人薛宝辰《素食说略》中,就明显地将饼与面条分为两类而叙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陕西省周至县,至今还有一种其作法酷似昔日“馎饦”的面食品种——翠峰饦饦。其制作方式与《齐民要术》中描述极为相近,名字也为,疑似“馎饦”的正宗传承,不同在于吃法、味型上更为丰富多样。至于其他地区揪面片、拨鱼之类的面食,大概是这种古老饮食的衍生。








作者:王龙学


王龙学,讲师职称。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退休教师。80年代在西安市烹饪研究所从事烹饪历史和烹饪理论研究;曾参与仿唐菜点的史料挖掘、查阅整理和鉴定工作;参编《中国烹饪大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西安饭庄 》《西安名食》《面点小吃制作工艺》等书籍;曾在《中国烹饪》《四川烹饪学报》《西安晚报》《饮食天地》等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论文和烹饪科普性文章。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中转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归该权利人所有。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小陕推荐

Recommendation of Shaanxi Delicacy


End

标题




编辑 | 骞哲  主编 | 安娜

图文来源 | 陕菜网

如需转载本文 请后台联系告知

法律顾问 | 刘陆训团队 | 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



支持单位: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指导单位: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陕西省食品协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陕西旅游住宿业协会、西安旅游协会、北京陕菜协会
联合运营:陕西省面食产业发展促进会、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陕菜学院、陕菜研究院、陕菜供应链研发中心、陕菜文化研究会
战略合作:红餐网、成都海名会展有限公司、陕西广播电视台《好管家》栏目、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中国精品酒店联盟、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
合作媒体: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网络大V自媒体

陕菜网SCW
专注陕菜·陕西美食产业推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