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壮拳,又称昂拳或军拳,是广西壮族地区流传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武术。它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西瓯,并在明朝时期被戚继光等名将用于训练士兵,对抗倭寇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壮拳的动作彪悍粗犷,形象朴实,功架清晰准确,步法稳健,拳刚势烈,多短打,擅标掌,少跳跃。其发劲与声气合一,结合使用壮语发音,借声气摧力。这种风格体现了壮族人民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民族特性。
古壮拳有35种拳术套路和14种器械套路,如擒功大王拳、霸王锤、梅花椿拳等。招式中常用肘击、膝顶、鞭腿、头撞、撕咬等技法,具有极强的杀伤力。步法以蛇形步为主,较少使用高腿,腿法主要用于快速移动和破坏对方重心
动作中强调肘击、膝击和咬击的使用,这些技巧在实战中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壮拳的步法没有明显的弓步和马步,类似猴子满山跑,快慢无章,但动作势烈、剽悍粗犷。
壮拳的招式包括直摆勾、正蹬腿等,腿法较少,这与广西多山地的地理环境有关。
壮拳还融合了一些外来的元素,如北方长拳的功架,使其兼具大架子的特点。
古壮拳在古代战场上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明朝时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曾利用壮拳训练士兵,抗击倭寇。壮拳不仅用于个人搏斗,还被用于军事训练和防御外敌。
古壮拳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西瓯,经过宋、明等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武术体系。
在明朝时期,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将壮拳融入北长拳,使其兼备大架子,并在抗倭前线大显身手
古壮拳不仅是一种徒手格斗术,还包括多种兵器格斗技法,如长枪术、刀盾术、双刀术等。
古壮拳招式中特别重视肘法、膝法和撕咬等重创性杀伤性技巧。
古壮拳在广西壮族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它不仅是壮族人民在与猛兽和敌人对抗中锤炼而成的瑰宝,也是壮族先辈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据中央民族大学韦晓康教授的研究推测,古壮拳的发展历程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古壮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和推广。
例如,在百色市,古壮拳被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并在校园中推广,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
此外,广西还举办了多次古壮拳擂台争霸赛,进一步弘扬了这一传统武术。
然而,尽管古壮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推广,但它仍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许多传统招式已经失传,相关资料也较为匮乏。因此,加强古壮拳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品牌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传承人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古壮拳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古壮拳有望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