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以“三战”套路为其基本功的组合训练。
所谓“三战”,就是进退三步之内的实战练习,端正动作规格。
凡初学武者,“必以三战为先,.端正为务,然后练其筋骨出力、手足相应。”就是说必须把三战作为基本功来训练,做到肢体归于瑞正,然后全身各处协调出力,手足、呼吸互相叫应。
“七步三战”是永春白鹤拳的入门第一套路,被视为永春白鹤拳的“拳母”,即根基。该套路通过进退各三步,收式一步,共计七步的实战练习,强调以“中盘马”为主,旨在使练习者掌握一身“子午中正”的功夫。
通过系统性地训练桩马功法、身法、步法、腿法、手法和呼吸调息法,练习者可以端正动作规格,理解力与劲的产生和运用,领悟“吞吐浮沉,刚柔缓急”的意义。
学习“三战”,要求头身子午中正,桩马门户稳固。具体要求:头正、颈直、沉肩、卸膊、挺胸、直背、收腹、起腿、落腰、敛臀。
第一,要求头颈提正。
头为一身之主,一身要端正,斯文一体、子午捧定。
具体要求头顶天平〔前额)上顶,颈部肌肉紧张,下颏内收,正对前方,牙关放宽,眼观手尾,气随手出,眼神藏守,四面观瞻,耳能闻风,八方谛听,下颊要直坠内收,顶力向上聚于百会,头有顶戴石磨之意。
第二.要求胸肌挺起,两肩沉落。
胸部要挺起,口内舌尖抵在上额处、咽喉、丹田之气提起,这样口、咽喉和小腹丹田连成一条畅通气道,有利于呼吸和发力,不致使气有停滞抑郁在胸之弊,也就是要“中气开通”。
两肩要向内展开沉落,两肩脾和腋窝要夹紧挺起,背后两肩胛骨向脊推骨夹紧内收,掩护住背后青育穴,两肩要有挑千斤重担之意。
用力时要能来能去,出入自然。
脑后大推骨要沉落,脊推骨要由上而下直力插落,尾闾骨收束敛合,形成一条直线柳举连。身腰前面的膀要提,气力聚于丹田,胸部挺起献出,全身不能烦斜摇动。腹肌与背肌裹紧,连成一个整体。
第三,两脚要成“不丁不八”状。
两脚的步型有上中下三盘马势,步法有“丁字马”、“八字马”、“不丁不八马”。在三战的基本功训练中,要求以“不丁不八”的中盘马为主。
两脚的脚然和脚后跟部位都要贴紧地面,俗称“四点金落地”。
两膝部活动要灵活,一住脚便要有硬气吐雄之势,当起则起,该落则落,视势而变动步法,如水流无定势。
两脚内侧肌肉之力要收提而起,向后卷至腹股沟;外侧肌肉要直放落至脚底,与地面贴紧,两拼部向尾间骨收束夹紧,又要向脚掌心涌泉穴及脚后跟落力,形成“内腿收起,外腿放落”的合力,这时就会自然而然感到有“真力”自脚底提起冲向腿、胯,与腰肩抽束(上沉下顶),汇聚于头顶百会,联成一个整体。
在出马进前之时,前脚要与后脚腿头(胯部)叫应。脚一着地,胯股二侧肌肉要收束叫应,“全身发力齐动,手动而脚进,脚进而手动。
如手动而脚不进则无力,脚进而手不动则无势,无力不能伤人,无势反被人伤”,这正是手脚相应不可有所差失的道理。
前脚一着地,两脚掌趾及掌心便要活动,用加占地,相应的两手便有回弹的动力,这就会产生收提和沉伏的劲力。
第四,两手要用“招阳”之势。
两臂各分有三节,肩关节称为上节,肘关节称为中节,腕关节称为尾节。肩关节以下至肘关节以.上称为内节,肘关节以下至腕关节以上称为外节,腕关节以下至五指尖称为梢节。
上节要求沉肩,中节要求吞坠,尾节要求灵活,如“猛虎擒猪、蛟龙戏水”之势。内节要求练得硬如铁,外节要求练得软如绵,变化灵活,梢节要求练得象塘和胶一样,一粘即着,如“猛虎洗爪”一样,五个手指在着势时要象铁棍一般坚硬。
内外尾三节之肩髃、肘凹、合谷三穴顶天向上,即所谓“井井朝天”。以关节为门户,以手指为枝叶,一手能做上下左右出人六种的变化动作。出手要如刀刃之锋利,能断筋碎骨。
出手时要如“弓弩射箭”之快速,来去无影。左手接敌,右手策应,右手接故,左手接应,如“父子相随”之状。要遇到空门则过,遇到破绽则入,一切均要遵循“子午”而变化。
两手一动.便要一齐用气发力,“气顺不带火(停滞),火化气自然而出”,这样,对敌接手,就如鸿毛之轻,假如用力不齐,勉强而为,对敌接手,就譬如对泰山之重。
“七步三战”作为永春白鹤拳的基本功训练,要求练习者做到头正、身正、步正,以“中盘马”为主,练出“宗劲”,即小狗从水里出来后抖掉身上的水的动作。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注重外形的端正,还强调内在功力的培养,要求全身协调出力,手足、呼吸互相呼应。
“七步三战”是永春白鹤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可以为学习永春白鹤拳奠定坚实的功底基础,并体现出永春白鹤拳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