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 | 健康与公平的双重考验:治疗用药豁免新规的意义与挑战
文摘
体育
2025-01-03 13:16
北京
2025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修订了《治疗用药豁免实施细则》。新规对豁免申请的条件、审批流程和药物使用监管作出了更加细化和严格的规定,旨在为运动员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同时维护竞技体育的公平性。治疗用药豁免(TUE)制度是一项特殊规则,允许因健康问题需要使用禁药的运动员,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获得使用权。多年来,豁免制度在保护运动员健康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一方面,复杂的申请程序可能使部分运动员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公众对于豁免药物的使用往往存疑,质疑这是否成为提升竞技表现的“合法捷径”。新规的发布无疑是对这一领域的回应,但其具体实施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仍有待观察。本次案件揭示了职业体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两大法律难题:运动风险的知情同意原则与联盟健康保护义务的边界。
竞技体育是一场追逐极限的旅程,运动员为此付出了无数努力,但身体健康却往往在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遭遇挑战。特别是当某些病症需要使用禁药才能缓解时,豁免制度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获得豁免并非意味着一切顺利。对于申请豁免的运动员来说,获得批准可能是一场心理和时间的双重考验。严格的审批流程使得一些急性病症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而即使豁免成功,外界的质疑也常常伴随而来。一旦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色,公众可能会质疑他们是否通过豁免获取了“不公平的优势”。这种质疑不仅损害了运动员的名誉,也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复杂的是,那些因审批被拒而无法用药的运动员则面临更加艰难的选择:要么冒着健康风险坚持比赛,要么因伤退赛或放弃梦想。这种两难的处境说明,豁免制度在实践中,仍未能完全实现健康与公平的双重保障。此次修订的细则在规则设计上更加科学化,亮点颇多。首先,明确要求申请者提供详尽的病历和医疗报告,审批过程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其次,动态监管机制的引入确保了豁免药物使用的全程追踪,从根本上减少了滥用的可能性。这些改进体现了对运动员权益和比赛公平性的双重考虑,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问题。审批流程的严格可能让一些急需治疗的运动员处于被动状态,尤其是那些在比赛前夕突发健康问题的运动员,他们可能因时间不足无法完成繁琐的申请。此外,新规对透明度的要求,也在隐私保护方面引发了担忧。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属于个人隐私,如果这些信息被公开或泄露,不仅可能对其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舆论对其用药的过度关注,进一步加剧其心理压力。全程动态监管虽然科学,但也可能让运动员感到被时刻审视,心理负担随之加重。要让新规真正惠及运动员,制度设计和执行需要更贴近他们的实际需求。首先,应为急性病症患者开设绿色审批通道。高效的应急机制不仅能够避免因审批拖延而错过治疗时机,还能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保住运动员的参赛权利。其次,加强隐私保护是提升制度信任度的关键。豁免申请可以采用匿名审核机制,仅向审批人员公开必要的医疗信息,而非完整披露运动员身份,从而在透明和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此外,为运动员提供心理支持服务也十分重要。在申请被拒、受到外界质疑甚至承受舆论压力时,运动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心理疏导体系,帮助他们应对困境,重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最后,国际协作同样至关重要。中国的豁免制度需要与国际反兴奋剂规则接轨,确保国内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同样能够获得公平的豁免待遇。只有规则的一致性,才能真正保障运动员的健康与公平竞争的权利。《治疗用药豁免实施细则》的修订,是一次重要的进步,它展现了我国在反兴奋剂领域的努力与决心。然而,制度的真正价值并不止于纸面,而在于能否在实践中惠及每一位运动员。健康是运动员追逐梦想的基石,而公平是体育的灵魂。在规则的执行中,既要有刚性的标准,也要注入更多柔性的关怀。未来,只有将科学化的管理与人性化的服务相结合,才能让运动员真正感受到公平与温暖,确保他们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为荣誉而战。这不仅是规则的使命,更是体育精神的延续。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体育与法”公众号立场。
提示:请先选择“投票”或“弃权”,再点击最下方“投票”按钮方为完成。审校:雷米
编辑:谷月、穆勒
本文为“2024体育法律事件评论征集”活动来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