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 | 浅谈吴柳芳擦边事件

文摘   体育   2024-12-31 11:35   北京  



INTRODUCTION

事件介绍



吴柳芳,中国前竞技体操运动员,曾效力于中国国家女子体操队,在其体操生涯中屡获殊荣。2010年在体操世界杯中更是大放异彩,赢得了女子高低杠总冠军、女子平衡木总冠军以及女子自由操总亚军,可以说其是体操届的新秀,但职业体操运动员的生涯总是短暂的,2013年12月,吴柳芳因伤选择退役,在工作中辗转几年后近期试图转型为网络主播,但其穿着国家队队服跳起性感舞蹈,感情上使得体操迷们认为有损国家形象难以接受,当然也有不少人表示对此表示支持,理由是吴柳芳在不违法的前提下选择职业并无过错,因此引发热议。



REVIEW

        事件评论       


 

本次案件揭示了职业体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两大法律难题:运动风险的知情同意原则与联盟健康保护义务的边界。

一、事件成因
(一)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境
与吴柳芳一样,大多优秀的国家运动员都是从小接受专门训练,多年的体育训练让他们在比赛场上闪闪发光,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往往很短,除去出色的体育技能,他们能拥有的还有什么技能呢?头部运动员还可以靠名气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这是少数,大多数运动员没有学历、没有更多谋生技能,更有甚者带有一身伤病,很难找到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同时工作岗位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与男子足球、男子篮球不同,体操、举重等项目的市场相对较小,以举重冠军邹春兰为例,台上风光无限,退役后却只能去当洗澡工,原因很大一方面在于市场并不是很需要一个举重冠军。如上述原因,再就业成为了退役运动员不得不面临的困境,如何保障他们平稳地从赛场过渡到社会是如今吴柳芳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二)经济压力大
经济压力是诸如吴柳芳此类并不出色的运动员在退役时共同面临的问题。吴柳芳在国家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担任的都是替补席位,甚至“正式上场”的消息还会被当成烟雾弹迷惑对手,与一些头部体育明星相比,吴柳芳确实算不上名气有多大,在我国名气与收入挂钩的环境下相应的吴柳芳可以拿到的实际物质回报也不多。虽说退役后有关部门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但据了解,吴柳芳却迟迟没有得到她应有的编制待遇,为了谋生,吴柳芳只能“另辟蹊径”。
(三)流量的裹挟
直播行业向来尊崇流量为王,擦边直播以其较强的刺激性和话题性吸引观众眼球,许多主播凭借擦边获取了显著的甚至超出本职工作的收入,吴柳芳所具有国家运动员的身份更是一个引爆话题的流量噱头。客观来说,短视频创作者具有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创作的自由,吴柳芳虽穿着清凉却并未违反平台公约,但争议就在身份的反差。国家队制服与性感衣着之间的切换,体操冠军标签的营销引流,流量拉扯之间对国家队员的身份、国家权威进行了结构和破坏。
二、应对策略
(一)预退役运动员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退役运动员在就业市场没有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专业技能,在体育比赛场上他们是聚光灯下的冠军,但在求职市场上,他们甚至不如普通求职者。因此各地体育部门和相关机构应为预退役运动员开展技能培训,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尽力帮助退役运动员掌握契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为其量身制定培训方案,或者结合运动员自身意愿,在其他领域像市场营销和播音主持为其提供相关发展平台。在运动员就业后建立跟踪机制,同步了解工作情况和工作问题,为运动员融入现有工作环境建立技能和心理支持。
(二)加强直播平台监管
相关视频之所以争议如此之大,除了吴柳芳身上的体操运动员标签对于国家权威的解构外,还有对所谓视频“擦边”和低俗的定义。目前来说,这仍是一个主观化范畴,相关视频平台并未给出明确的界限。
(三)重视MCN行业治理
据吴柳芳所言,自己的擦边行为是公司要求的。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提到背后运作机构:MCN,总所周知,MCN是一种网红孵化模式,但就本质而言仍是资本。资本为逐利而生,争议在哪里,流量在哪里,赛道就哪里,利用吴柳芳的反差身份无限制造割裂,此次争议MCN“居功至伟”。立法部门应出台相关娱乐法,明确MCN机构在内容创作、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义务,对该类违法MCN机构实施更为严厉的处罚;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制定MCN机构自律公约,必要时可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对机构进行差异化监管,尽力铲除MCN中的毒瘤。

作者简介:

卢帆,北京工业大学2024级法律硕士。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体育与法”公众号立场。

欢迎积极参加投票支持作者,投票无需关注。

提示:请先选择“投票”或“弃权”,再点击最下方“投票”按钮方为完成。





更多活动文章及通知,请点击以下链接

审校:雷米

编辑:谷月、穆勒

本文为“2024体育法律事件评论征集”活动来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体育与法
体育法智库 研究 律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