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城市最快捷的方式,可去看博物馆,本地的历史人文精华都在里面,配合城市规划馆的浏览,市容市貌、美景美食的翻阅,基本上对这座城市就能有个概观。
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的阜阳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2.6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件、二级文物331件、三级文物2994件。如此体量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花一两个小时去看,只能算是溜一圈下来,所以我要用“遛弯”来表达我有些失敬的歉意。本来至少会有三个小时看的,不料叫毗邻的阜图给迷住了。男人的花心很难抑制,所余部分只够在阜博里走马观花的了。
我发现大多数城市的图书馆设计都还算中规中矩,有构思却还要端持庄重;一到博物馆这一块就心乱神迷了,大搞奇形怪状。
阜博的外观大框显然有用意,我看了半天却不知它想说什么。
超爱它的大厅,开阔宽敞,正大光明的面目,朗朗豪爽的性情,一扫传统博物馆的幽暗、沉闷。
博物馆里地下出土的东西居多,尤其是墓葬物,几千年几百年的深埋,自带一种阴森,我不大能适应它的声息。有个这样的大厅平衡着氛围,感受会好很多。
看博物馆我着重三样:首选镇馆之宝,可显示其厚重程度;其次看馆藏特色部分,观其文化底蕴如何;最后要大致弄明白此地原住民的来龙去脉,以及历史文化名人的驻留,体察其民风与文化渊源的由来,鼎盛期的知名度。
1957年阜南朱寨小润河北边出土的龙虎铜尊等八件商代铜器,属于商代重器,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阜博显然把它当作镇馆之器物了。
给我很大惊喜的倒不是这件宝贝,而是解说它的小学生,假期来这里做志愿者的小义务讲解员。小娃字正腔圆,背得滚瓜烂熟。我原打算扫一眼就走,但他的听众就我一人,只好耐住性子听他讲完,夸他几句。
阜博这一招厉害,我看还有年纪很大的老同志在解说,显然也是志愿者。
人文历史其实就是传承与交流,一老一少是最好的文化使者。
要依我的喜好评断,“阜阳汉简”当为阜博馆藏第一。
汝阴侯墓中出土的“阜阳汉简”,内容丰富、成书年代早,史料价值高,为考察秦汉时期的历史、语言、文字及书法艺术的发展源流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诗经》《周易》《仓颉篇》等13部被国务院公布入选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汉简原件,由其笔划,能接近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感觉分外亲切。
阜阳的传统书画在安徽属大市,实力雄厚,名家辈出,可能也与这一份历史底蕴关联着。
阜博馆藏丰富,包括新石器时代至汉唐时期的文物,如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等。二十八宿圆盘、西汉鎏金铜座玉杯、西汉“游丝工”玉人佩、新莽“井田”铭铜镜、东汉青铜辟邪、东汉彩绘陶望楼、新莽“大泉五十”青铜钱范等珍贵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其中二十八宿圆盘距今至少有二千一百多年,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赤道式天体测量仪器。
阜博馆藏特色为古代铜镜,数量之多,品质之高,花样之繁,跨年代之久,为国内博物馆所罕见。
如此品貌的铜镜,应为官宦之家或大户大贾所持有,大多由本地出土,可见当年阜阳是多么的富庶。
我看它一面唐代的真子飞霜纹铜镜,制作与图案刻画极其精美,竟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来,不禁哑然失笑。
阜阳与淮北虽同属皖北地域,但无论是语音、饮食、人物风貌差异明显。
两地的族群文化由来不同宗。淮北先秦属宋,做过陪都,文化底色由来于此,它与商文化、宋文化勾连很紧,也是汉文化的腹地;阜博概括阜阳由“夷人东来”,到“楚风淮韵”,我以为极其精当。
西周至春秋,阜阳为胡国都城。公元前495年,楚灭胡后为楚地,楚风烙印阜阳数百年。阜阳人雄健、慨然之气,从元末刘福通的红巾军,到清末张乐行的捻军,都有楚风的影子在。
这座城也是淮河文化的聚集区,南北融合,因混杂而丰富。
宋代是阜阳的高光时期,它离京都开封三百公里,属州府治地,京畿重镇。宋代驻留阜阳的名人以欧阳修、苏东坡为首,二人在阜阳都留有路名,还有因在此击溃金兀术十万大军的顺昌大捷而一战成名的宋代名将刘錡。
可惜在博物馆里留有的痕迹与实据太少了。
在阜博看到极其正面地介绍国民党正规军,勾勒其抵抗日寇的阜阳保卫战大捷,附带还有参战将领的图片。
这一面历史往往会被掩埋。
很让我感觉温暖的是,阜博很人文很温馨地复制了阜阳老城的场景。尽管只是想象之作,但一些招牌、物事在旧书里有迹可循。
它亦摘取了“阜阳图书馆”这一点烛光来复制时光。
它使得博物馆变得面目亲和,历史是可以栩栩如生的,你我皆在其中。
画龙点睛的一笔在阜博大楼外。
一块装饰着城墙的小广场,上面刻写了《阜阳县城厢图》,从民国续修的史志上摘取的。城墙、城门楼,北门大街,基督教堂,五门楼,张家祠堂等等。
那也是曾经的阜阳,令人向往。
作者相关文章
关注马尔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