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还能坚持多久

文摘   2024-08-06 21:47   江苏  


作者 | 崔鹏

监制 | 张娅


眼下,关于奥运会,大家聊得最热闹的可能是乒乓球女单比赛,一名中国女选手「意外」战胜更受欢迎的同胞。输掉比赛选手的一些支持者甚至在公共平台上散布流言,诅咒获胜的对手———我们可真够卷的!


这种行为肯定是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但,粉丝们对奥运金牌的紧迫感,的确有他的道理———因为从经济的角度看,奥运会真的不知道还能再办几届。或者,用更积极一点的语态说:像奥运会这么差的「生意模式」,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的确也不容易。


现在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亏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止于此,奥运会还经常给举办城市带来经济难题。


奥运会现在成了一庄糟糕的生意。他到底差在哪呢?


首先一个,就是项目执行期非常长,而且需要主办方先进行巨量投入。


一个申办奥运城市的标准流程是,在离该届奥运会举办的十来年前,主办城市先有了想法,然后再来个彻底的城市大扫除,再然后去国际奥委会报名,再再然后还要请奥委会的人来参观,再进行竞选投票。如果投中了,该城市才能进入奥运会筹备期,才有资格针对奥运会大兴土木,而土木建设周期还需要七年。


一般来说,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统治全球之后,主流经济体的流动性周期基本在十年左右。所以即使是已经确认举办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和国家,也很难根据眼下的经济状况,预期对七年后的奥运会进行一种什么规模的投入


举个例子你就会更清楚这种跨周期项目有多难执行。


奥运准备期经济变脸最明显的大概要算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2009年,里约决策主办奥运的时候,巴西经济简直堪称奇迹。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主流经济体无不造成明显的杀伤,这里包括美国当年的GDP增速接近于零;而中国也只有9.65%———这里把中国9.65%的增速称为「只有」并不是笔误,要知道2007年,中国速度是14.23%。


而巴西呢,当年以美元计,GDP增速是令人膛目的21.3%,从2001到2008年,巴西经济累计增量更高达231%。国际奥委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把主办奥运会的资格给了巴西。不过,在2015年,巴西经济开始负增长,里约奥运会也是在巴西经济大衰退中度过的。


把奥运会主办权交给一个经济出现大起伏的城市,对国际奥委会来说是所托非人。对于主办方自己也意味着更大的不经济———这是因为,一个经济体的决策者在经济繁荣阶段对未来总容易偏于乐观,因而投入过高,但七年后,其经济很可能已经陷入衰退。


其实这一届的主办方巴黎也是如此。在2017年,由于全球面临美元收缩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原先申办奥运的国家都吓得退出了。最后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为什么巴黎当时没有退选?这并不完全是那个梗:谁勇敢就站出来,结果大家都退一步,只剩下巴黎原地未动。


2017年,马克龙39岁,刚当选总统,正是豪情万丈,顾盼自雄之时。而且当时的英国刚刚公投脱欧,欧盟震动,各国民粹蜂起。承接举办奥运会项目,正可以彰显法国的欧盟基石作用。


七年以后的今天,马克龙的改革对经济的正向效果非常有限,但在让他和他的政党成为孤家寡人的效果上却成效显著。在6月的议会选举中,马总虽然成功使出「拖刀计」,但事实仍然充分地表明,在他管理法国的时间里,整个社会走向与其政治理想刚好相反。此次奥运会,主办方也要继续对不满足的利益群体做出更明显的让渡。


在经济繁荣和政治自信状态接活,在衰退中咬牙举办完,好几次奥运会都是在主办方这种状态下进行的。


奥运会架构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就是国际奥委会。


奥运会主办方的收入,大概主要分为四块,门票、周边产品、厂家赞助和转播权收入。


四个部分中,转播权收入绝对是大头,除了东京奥运会以外,转播权占收入比基本超过55%。这块大蛋糕中,在1994年之前,国际奥委会要拿走70%的份额。2004年雅典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份额又降到49%。这额外说一句,为什么国际奥委会在雅典奥运会后降低分成比例?最重要的原因是,雅典奥运会直接把希腊经济给干毁了,亏损了80亿美元。然后还对欧洲陷入欧债危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除此之外,平均来说,国际奥委会还要拿走奥运会门票和周边收入的10%份额,如果奥运会主办者的账上有盈利,那么国际奥委会还要拿走20%。


根据国际奥委会自己的表述,他们收上来的钱,90%又流回到各洲各国的奥组委账上,以推动奥林匹克精神和品牌。咱们先忽略奥委会各个堂口之间分账方式产生的不公平,也可以注意到,对那些奥运会举办地来讲,即便举办奥运会时被国际奥委会拿走的钱完全流回到本国奥组委,也很难用来弥补亏损。对大多数国家来讲,这两个账户完全是分开的。


如果细读奥运史,会注意到,亏损虽然是办奥运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在历史上某个时间段却有不同


那就是从1984年到2000年,连续五届,奥运会主办方是盈利的,之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才又陷入亏损———其中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未公布财务数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是微盈利的。


贯穿那个年代有个伟大的人物,就是西班牙人,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侯爵。这位已故老先生的任期是1980年到2001年,基本就是奥运会最兴盛赚钱的年代。


那么,奥运会给主办地带来繁荣的情况是个「萨马兰奇」异数吗?


恐怕也并非如此。


萨马兰奇主持奥委会工作的时间正好和从1980年代开始的,罗纳德·里根、撒切尔夫人,还有我们的先贤邓小平,共同携手开始了一场全球化变革同时。全球经济效率由于中国的加入带动的资产重新配置,整体效率逐渐提高,特别是基建收益率也在逐渐提高。而这种状态基本维持到2010年代的前半期。


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所谓的「新常态」阶段,主流经济体投资收益逐渐下降,奥运会带来的经济难题就又出现了。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主办奥运会城市的选择上存在一个悖论。在全球一线城市,基建普遍呈现饱和、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情况。而在很多非一线国家的城市,比如缅甸的仰光或者喀麦隆的雅温得,根本不存在上边说的这种饱和,如果在这些城市举办奥运会,肯定在经济上给主办方带来非常好的收益,而且从全球经济总体效用来看,这也是好事。但国际奥委会从奥运会举办质量的角度考虑,又不能把奥运会放到那些非一线国家城市。


奥运会,这个人类最昂贵的派对,在投资边际收益极速下降,社会舆情层面,锦标主义逐渐被抛弃,民粹情绪上升的世界上,真的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叁拾代
黄金中年的客厅读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