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资产荒时期就要结束了?
作者 | 崔鹏
监制 | 张娅
一场大变化,不期而至。
前天,中国三个涉及资本市场的最高管理部门忽然联合发声。
央行、证监会以及金融监管总局———最新的政策变动,最重要的有四项。
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据测算,这大概能放出大约一万亿的流动性到实体经济中;第二个,把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也就是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
所谓的七天逆回购利率,就是央行在银行间市场放出流动性的短期利率(7天以内)。按道理说,这个利息降低才是正经八百的降息,和上星期都在关注的美联储降低的联邦基金利率是相对应的。
再有就是房地产的。存量房按揭利息也有0.5%左右的下降;新房二手房的首付比例都压低到了15%起。
另外,针对股票市场创设了新的金融工具,投资机构可以拿手里的金融资产向央行质押,获得的资金用来购买股票,而且只能用来购买股票———这个规定可以说是个方向性的扭转,在以前,管理部门通过金融工具释放的流动性一般都要加上一句话,不能用于投资股市。
总而言之,央行加码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而且以后还会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与近几年央行的其他放水操作有明显不同的是,这次的降息更类似一直被排斥的「大水漫灌」。
所谓「大水漫灌」,是央行在认为经济体整体杠杆率水平已经比较高,而各个经济部门流动性配置差别又较大的情况下,对广谱性降息的一种称呼。它听起来就像我们古代史书对非华夏民族的称呼那样,虽然没有直接贬低,但也带有明显的负面意味。
既要放水,又要让水很有智慧流向最符合时代发展的领域,使央行的放水动作近年来变得很复杂。为此,央行逐渐创设了很多种货币工具,这些工具的组合让央行有好几种方式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当然工具太多也会有它的问题。一类情况是,即使央行工具包里满满当当,组合运用精巧异常,但仍然不能完全控制钱的流向。资本只愿意按照最赚钱和安全的方向走。另外,丰富的工具组合应用,有时也会让微观层面的市场参与者不知所以,从而导致央行的意图在实现上大打折扣———这就是「差生文具多」谚语的缘由吧。
另一种说法是,央行的行为逻辑受到美联储的影响,上星期美联储宣布降息50基点,我们的流动性闸门也因此打开。
面对内地经济复苏的暂时缓慢,央行一直对释放流动性表现得羞羞答答,是因为中国和美国存在相当大的利差。本来这种差距已经让全球的资本流向美国了,如果我们再大大方方的放水,有可能加速这种趋势,也会加速人民币的贬值。人民币继续大幅度贬值对中国的投资、房地产......好多方面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当美联储真的开始降息周期了,我们再跟着做,汇率问题就会变成次要问题。
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和想却有所不同。
就在央行宣布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后一天多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市场应激反应,它不但没有下跌,反而上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了1:7的关口———如果按上面的道理,人民币利率下调,中美利率差再次加大,市场应激更应该是人民币贬值不是吗?
其实,这也不难解释,汇率市场参与者除了关注利差,还会预期央行新举措给中国经济复苏起到的作用,甚至后边这个因素会起到更加主要的作用。
不过不论什么原因,央行最新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它的作用类似于2023年底那次对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
股票,要不要抄底
宽松的流动性是股票市场上涨的最重要必要条件。还从来没有某个像样的牛市,是在货币紧缩阶段产生的。央行的行为,特别是他们新创设的金融工具以及许诺,对萎靡的A股当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从去年年中以来,决策层对股市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的管理者也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但他们似乎有一种认知,股市没有上涨原因是有某些不良参与者的捣乱造成的。
几乎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整个市场都在进行一场抓「坏蛋」的运动,并且收获不小。但也就是在这一年,股市更清澈了,但指数反而下跌了。自从那时起,市场参与者们就都盼望着有一个改变性的事件发生,以至于让整个市场的走势发生逆转。也许就是现在吧。
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沪深两市股指午后全线飙涨,收盘时沪指上涨3.61%、突破3000点大关,深证成指涨了4.44%,创业板指涨4.42%。香港股市的两大指数也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不过,就像巴菲特说的,一次牛市大概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充沛的流动性,企业利润的增长预期,以及投资者对股票接受程度的提高。
一次政策良性改变当然有繁荣市场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股市的长期上涨还是要依赖企业利润的整体改善。这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可以开始买房子了吗
房地产始终是经济的中心。平均来说,它占到中国人财富水平的70%。这也是为什么,房屋价格下跌幅度更大的今年,人们的消费相对去年更加萎靡最重要的原因———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财富减少了,财富减少的预期会抑制人们的消费。
其实和更加张牙舞爪的股市比起来,房地产的权重无论是在居民财富比例,还是经济占比上都要大得多。央行为股市升降利息为数很少,而为了房地产升降息确是种常态。
房地产市场会因为货币政策的改变而发生逆转吗?
从最近几个月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来看大概并不会。可以说,这比股票市场的传递要复杂得多。不过这种传递的缓慢也许正是投资者的利基所在。
应该看到,把中国这么复杂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上海的人均GDP是贵州六盘水市的三倍,这比上海和美国人均GDP的差距还要大。房地产在内地各个区域市场本身就处于周期的不同阶段。在新的经济复苏和接下来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城市之间也肯定会表现出更强的马太效应。
当然,就像所有的符合社会风序良俗的行为一样,要赚到钱,房地产投资也需要长期主义———毕竟,这也不是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