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新媒矩阵 马震洲(德国)
在众多德意志哲学家、思想家的群体之中,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本身就是一个异类般的存在。他在病发、陨落之后的一百多年间仍然声名显赫、争议不断,很大原因其实是来自各色各样的后人对于他的误读和曲解。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他的一部著作的标题:《权力意志(德语:Der Wille zur Macht)》。
尼采所著《权力意志》德语原版的封面
《权力意志》被认为是尼采在他创作晚年中的最重要著作,是后人根据他的零乱手稿剪辑而成。贯穿于尼采思想脉络中的所谓“权力意志”本该是一种最基本的原动力,被尼采用来诠释物理上的演变、动植物的繁殖,并由此及彼、由低及高地推而广之到基于人类的心理所形成的文化、社会现象。而当人类在二十世纪见证了权力的无限扩张、意志的疯狂爆发之后,对于“权力意志”几乎只剩下了腰斩式的理解和阉割般的滥用——尤其是让一个可圈可点、可商可讨的哲学概念沦为了政治标签。这一现象在“权力意志”的诞生地尤为普及,乃至于每每涉及权斗、政争,“权力意志”也会成为胡适之先生口中的“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着2025年2月底提前大选的临近,“权力意志”——毋宁说是攫取“权力”的专属“意志”——又会成为一些政客们的心心念和口头禅。不禁让人一语双关地问,到底是“德意志”还是“权力意志”?!
德国漫画:2025年联邦议院大选,讽刺的是各色主流政党在扩军备战上的惊人一致
在德国各主流政党中,最能体现那种对于“权力意志”的世俗化和工具化的,莫过于被合称为“联盟党”的两家联盟:基督教民主联盟(德语: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简称:基民盟/CDU)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德语:Christlich-Sozialen Union,简称:基社盟/CSU)。
他们也是唯二将宗教信仰植入名称、昭告天下的德国主要政党,其深刻背景一直可以追溯到“魏玛共和国(德语:Weimarer Republik,1918-1933年)”。当时,德国政坛上的主要保守派势力是植根于德国西部、南部的“中央党(德语:Zentrumspartei)”,最主要联结点是共同的天主教信仰。而在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宗教改革(德语:Reformation)”之后改换到新教(德语:Protestantismus)或是福音教会(德语:Evangelische Kirche)的德国东部和北部地区无形中就被排斥在外。由此也造成了泛保守派阵营的各自为战,在面对来自左、右两翼的挤压时无力应付。无论如何,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德国社会中间偏右的保守阶层共同呼吁,组成一个超越教派归属,而以共同的基督崇拜作为最大公约数。
联邦德国早年时基民盟的竞选海报,口号是:我们要维护一个笃信基督的德国,背景是著名的美因茨大教堂(Mainzer Dom)
从组织架构上看,这确实是两个独立的政党,但在一分为二之余又绝妙地合二为一。建党之初,联盟党是依照自下而上的模式,先建立地方党部,然后以联邦州一级行政区为组合单元,最终合成为全联邦的架构。鉴于巴伐利亚地区一贯的相对独立性,巴伐利亚州的党部自行登记为不同于基民盟/CDU的基社盟/CSU,以示并不隶属。但同时又牢固确立相互之间的“姊妹党”属性,其关键核心点是:基社盟/CSU仅限于巴伐利亚地区,而基民盟/CDU也在巴伐利亚地区不开展政治运作。而在联邦层面,自从在1949年的联邦德国建国后的第一届大选起,两党就在联邦议院中组成基民盟/基社盟(CDU/CSU)党团联盟,在联邦德国迄今的75年中,以得票和议席为标准,在德国政治色谱中被标注为黑色的联盟党在60年间一直是第一大党,唯独的例外是在1972-1976、1998-2005和2021至今。
联邦德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的历届政府:左,历届内阁;中,历任总理;右,历任副总理(其中以颜色标注相关政党,黑色就是基民盟/基社盟)
与联盟党没能捍卫第一大党的地位相伴随,他们是在1969-1982、1998-2005和2021至今的23年间在野。但也由此可见,联盟党在联邦德国成立以来的的执政年份超过2/3。
此外,以德国宪政序列中排名1、2、3号的人物为计,在12位联邦总统(德语:Bundespräsident)中,来自基民盟的占了7位——另有两位也是依靠联盟党的票数才能当选的;在13位联邦议院议长(德语:Bundestagspräsident)中,先后有10位联盟党人士担任这一传统上属于议会第一大党的要职。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历任联邦总统
而在总共9任实际掌握最高政治权力的联邦总理(德语:Bundeskanzler)之中,所在党籍无非是要么基民盟,要么社会民主党(德语: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SPD)。虽然基民盟籍总理与社民党籍总理的人数之比是5:4,但他们的执政年限之比则是一边倒的52:23——单单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三位联邦总理的在位时间就分别长达14、16、16年!
从这一组数据中不难看出,联盟党及其首要对于联邦德国成立、发展、统一以来的卓越影响力,似乎完全符合德语中“staatstragend/承载国家”一词的含义。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历任联邦总理
除了联盟党自己青睐的“staatstragend/承载国家”之外,来自旁观者冷静观察、无比传神的描述则是“Kanzlerwahlverein/总理选举协会”的外号。
在战后重建国家的努力中,制定《基本法(德语:Grundgesetz)》的先贤们立意吸取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多种教训,将政治权力归并在必须接受议会监督的联邦总理手中。从第一任联邦总理阿登纳起,这一职务成为了联邦德国内外政治活动的中心与重心,这一宪政体制也被称作“总理式民主制(Kanzlerdemokratie)”。由于在西方主要语言中,德国的总理(Kanzler)有着相应的专门称谓(如英语中的Chancellor、法语中的Chancelier),这一专有名词的德国特色扑面而来。
五十年代时基民盟的竞选海报,以阿登纳总理为最大的竞选引擎,口号就是:不要试验!
不同于纷纷以各自纲领为出发点的其他党派,联盟党的核心要务就是整合起相对保守的各社会阶层,确保本党候选人当选为联邦总理,从而把持住国家政权。在循序依规地赢得和维护政权面前,所有其他政治理念、愿景和展望都是从属的。在权力面前,如非必要,纯属可有可无。最直接、最简短,也最完美的表达出这一“权力意志”的莫过于:“Opposition ist Scheiße!(在野就是屎!)”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嵌入了一句粗话,毕竟德语中的Scheiße就是如同英语中的shit一般的存在——大家几乎随时随地会随口而出,但都不记得、不承认自己说过的那个词。
在柏林的基民盟总部大楼
联盟党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理就是围绕着夺取和占有联邦总理宝座的,在这一超越了目标、宗旨层级的“权力意志”面前,如果遇有紧要风险,个人——即便是高不可攀的历史人物级别——可以在斗转星移的倏忽之间面临乾坤颠倒。万一有大权旁落之虞,一旦是再攀登顶无望,历任基民盟籍总理、历任基民盟的主席都曾经历过整个党内权力系统的“风刀霜剑严相逼”。党派从来不是慈善机构,像联盟党这样的“总理选举协会”更不是。选不上联邦总理或机会渺茫都是换马的天然理由;倘若局势使然,总理当不下去了,或是有更适任的继位者,可以软硬兼施地走人/使人走——除非有本事像科尔和默克尔两位联邦总理那样,一一剪除党内的“王储”以自固。
基民盟的历年党员人数变化(以“千”为计量单位)。即便是处于连年下滑,基民盟于2009年超越社民党,首次成为党员人数最多的第一大党
也正是围绕着对于总理权位的争夺,以及展示相关“权力意志”的比拼,每当联盟党限于在野的泥沼之中,当时的基民盟主席都会有如开启了魔咒一般,需要经受那一代基社盟主席的反复刁难和“撕咬”。
1976年是科尔接掌基民盟主席的第一次大选,虽然起手就取得了历史上第二的选战佳绩,但仍然被时任基社盟主席的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Franz-Josef Strauß)百般贬低,甚而至于公开宣布终止与基民盟的议会党团同盟,并要把党建扩展到全联邦。震惊之下的科尔一方面严正声明,基民盟在联盟破裂的情况下不得不同样进入巴伐利亚,另一方面以退为进地争取,代价就是允诺推举施特劳斯成为联盟党在1980年大选中的共同候选人——用现代中式英语(Chinglish)来解释就是:You can,you up!/你行你上!结果,自视甚高的施特劳斯还不如科尔,这才让这一德式的“瑜亮之争”见了分晓。
科尔(右)和施特劳斯(左)在党代会上
类似的经历好似注入了政治基因一样,无缝衔接地传承到了联盟党的下一代领导人身上。2002年的大选是科尔败选下台后,联盟党人夺回权力的第一次机会。当时身为基民盟主席的默克尔于情于理是占据第一顺位的候选人,但人称科尔的小姑娘(德语:Kohls Mädchen)的默克尔遭逢的对手是埃德蒙德·施托伊贝尔(Edmund Stoiber)。施托伊贝尔当初是施特劳斯的“学徒”,二十多年后早已全盘接下乃师的全套衣钵:基社盟主席兼巴伐利亚州长。于是乎,在总理权位的诱惑前面,上一代人的“卡位战”情节雷同地烽烟再起。默克尔不得不在党内压力下让出作为总理候选人出战的机会,而施托伊贝尔在2002年大选中的失利,使得默克尔没有了替代,从而扫清了党内障碍。
默克尔(左)和施托伊贝儿(右)
眼下的联盟党尚处于反对党的位置,但种种迹象似乎都显示,他们将会在不久后重新成为第一大党,在新一轮组阁的纵横捭阖中谋得先机。当代的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和基社盟主席马库斯·索德尔(Markus Söder)纵然与前代的恩怨并无关联,但横亘在他们之间无法撼动的事实是,他们之间围绕着联邦总理大位只能是一场“你赢我输”的零和游戏。虽然当下的实力对比使得基社盟方面暂时偃旗息鼓,但这回是用得上一句正牌英语了:Never say never!/永不说永不!
默茨(左)和索德尔(右)在基社盟的党代会上
基民盟/CDU与基民盟/CSU是两党,又或为一党。与之相仿,在民国时期,上海某报在时政版面登出一条绝妙的谜语,谜面是:“是二人,又是一人;是今人,又是古人。”谜底竟然是李白,只不过并不单单是唐代的“诗仙”,还直指因为在军阀混战中戮力同心而被合称“李白”的李宗仁、白崇禧。李与白最终分道扬镳,因为彼时“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而联盟党的两家依靠着作为“总理选举协会”的“权力意志”坚忍至今,随着2025年2月23日大选日势不可挡地切近,“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