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新媒矩阵 马震洲(德国)
有道是,“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人如此,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些国家的外号特别响亮,经年累月之后几乎家喻户晓,反倒是大名不彰,让人以为是迷雾缭绕的爪哇国之属——偏偏爪哇当年在殖民时代的宗主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
无论是郁金香或大砖、磨盘一样的奶酪,还是在大片低于海平面的土地上响起木鞋的踢蹋声,乃至足球场上每每拨动心弦却总是缺失那么一点点的悲情,世人都把这个西欧国度唤作是荷兰,那里的国民也被称作荷兰人。谁也不曾意识到这么叫着有什么不对,至多在世界杯、欧洲杯足球赛的电视转播时或许会诧异那么一瞬,为什么那红、白、蓝横条纹国旗标志之下,国名的缩写总是NED?既没有荷/H,也没有兰/L。其实,荷兰的正式国号是: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这段荷兰语音译过来就是尼德兰王国。NED的来源可以就此揭晓,但大多数人对于“尼德兰”的反应多半是:你的?什么?!
荷兰,哦!不,尼德兰的疆域及其境内各省(标注均为英语)
“尼德兰”的语义就是“低地”,能够低到索性豁出去以此取作正式国名,可见国土的海拔之低。从德国中部丘陵往北、往西,沿着莱茵河下游奔向北海,几乎完全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那里的人古已有之的自嘲是:如果远道而来的客人预期星期天到,我们在星期五就能看见了。但这只说对了一半,地貌平缓的话,视野中确实没有障碍物。但是还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可踏遍整个“低地王国”,它的海拔最高点只有323米。更绝的是,这个地方就叫“三国之点(荷兰语:Dreiländerpunkt)”,还是和德国、比利时凑在一起——保不定是那俩邻国偶尔发一次善心,让“低地王国”通过“众筹”才获得了疆土的自然“制高点”。在大西南的川、滇、黔有一地叫“鸡鸣三省”,改天换地到欧洲,就是三个国了呀!
其貌不扬,却是一国之最高点的“三国之点”
“尼德兰”一共有12个省,其中临海的两个省分别是“北荷兰(Noord-Holland)”和“南荷兰(Zuid-Holland)”省,它们共同组成了荷兰地区。“荷兰/Holland”的得名居然就是因为在古代这里到处都是森林,五行之中恐怕只有木、水、土。于是,迁居这里的古日耳曼人就命名为“木之地/holt land”,由此转化为“荷兰/Holland”。在中世纪取得此地统治权的领主就打出荷兰伯爵的旗幡,从此成为定名。
卡通版的“尼德兰”地图
在历史上,这一地区就是整个“尼德兰/低地”人口最密集、城市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和重心所在。时到如今,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世人皆晓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在这里,但这纯粹只是名义。阿姆斯特丹的王宫只是给国王/女王提供一个时不时地来招招手的阳台,王室一家最主要的官邸其实是在海牙。不仅如此,国会、首相府和内阁各部也是有样学样,真正的政治中心是在洗练、沉静的海牙,不同于阿姆斯特丹的喧嚣、热闹和局部的脏乱差。
阿姆斯特丹的王宫
说起海牙,它的中文名字也是让人理解起来颇费周章。中文中现行习惯是,在音译时尽量以其母语中的发音为基准——比如不同于拉丁字母拼法的Walesa,在中文里基于Wałęsa是“瓦文萨”;不同于Yeltsin,在中文里是“叶利钦”。而“海牙”明显是个例外,它的荷兰语名字是Den Haag,发音有点像“丹哈嗬”——后面两个音节完美体现了荷兰语中以吐纳空气为特征的发音。“海牙”其实是来自它的法语名字“La Haye”,如同佛罗伦萨、慕尼黑是基于它们的英文名那样,都是在有新华社译名室之前早早地传入中国,久已成为习惯用法了。
海牙的王宫,国王/女王一家主要是住在这里。
整个“尼德兰”的文化中心也是集萃于“荷兰”地区,比如该国最好的两所大学,莱顿大学(荷兰语:Universiteit Leiden)和代尔夫特大学(荷兰语: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其门类设置与学术定向堪比北大清华,这两所国际知名的院校也都在“荷兰”。有意思的是,光是看看这两所大学的荷兰语名称,学过英语的会似曾相识,学了德语的觉得沾亲带故。果然,荷兰语是以西部古日耳曼语的方言为底子,在发展演化中恰巧就是杂糅、乱入了很多英语的元素。
油画中的代尔夫特古城
作为一个濒海国家,“尼德兰”最主要的港口也在“荷兰”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Rotterdam)。鹿特丹一直是世界知名的大港,只是在中国经济体量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进出口货物的吞吐之后,鹿特丹的国际排名才逐步靠后。鹿特丹的国际性在于,对很多位于德国西部的企业而言,它们与鹿特丹的距离比本国北部的汉堡(Hamburg)港更近,而且沿着西欧海岸线的航路上鹿特丹是汉堡的前站,物流成本上明显更减省。自打有了欧共体/欧盟的“共同市场”,这样的跨境经贸往来更是畅通无阻。
鹿特丹的老城区和它更多是提供“情绪价值”,而非经济价值的那些码头、泊位
曾几何时,荷兰商船和商人活跃在全球各大角落,人称“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商团曾经一度垄断了当年的国际贸易,荷兰人聚敛的财富带动了整个“尼德兰”。现代经济运营中不可或缺的法律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荷兰人首创的,对冲了当年技术条件下海上贸易的暴利与风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荷兰语: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
如郑和般下西洋而不建立定居点、殖民地,这在西欧是不可理解的。荷兰曾是早期的殖民主义大国,足迹和爪牙所到之处,常常是作为欧洲历代殖民主义者中先行者。最为直观的例子,如今寸土寸金的纽约(New York)曼哈顿(Manhattan),那里在还不是“新约克”之前,是被荷兰殖民者发现并建立城堡和集镇的。因为寄予厚望,就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只不过,后来是被武力更为盛壮的英国人给赶走了。
1660年时的新阿姆斯特丹,差不多就是今日纽约的Downtown。差不多图中四方城堡的地皮上后来盖起了“双子楼”
历经了1568―1648年的八十年战争,荷兰和整个尼德兰最终挣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从而赢得了独立,建立了“尼德兰联省共和国(Republiek der Verenigde Nederlanden)”。而在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Armada)”的英国,马上又面临着荷兰对其制海权的挑战,双方的逻辑都是,航路等于财路,然后便是“断人财路,杀人父母”。英国与荷兰之间先后爆发了四次战争,分别是在1652年至1654年、1665年至1667年、1672年至1674年和1780到1784年。四战之后,荷兰的野心最终是折戟在英国人的手中。
油画中的英、荷主力舰交战的场面
隔着北海相望的英、荷两国,在前后120年的时间段内连续爆发四场战争的事实表明,双方之间事关国运的决斗何等的胶着。整体国力明显占下风的荷兰并非完全的被动挨打,居然还有能力剑指“大英”的“大营”,差点撼动国本。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1667年6月19日到24日,荷兰舰队在米歇尔·德·鲁伊特(Michiel de Ruyter)海军上将的指挥下奇袭泰晤士河口,冲入英国的内河梅德韦(Medway)河,一路击破英舰和沿河炮台的阻截,直达英国舰队的锚泊地查特姆(英語:Chatham),焚毁了大量英舰。四十多公里开外的伦敦人心惶惶、京畿震动,此举令英国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就求和停战。
被视为荷兰历史上著名英雄的德·鲁伊特海军上将
经此一战,德·鲁伊特海军上将至今被荷兰人尊为大英雄。前几年的一个民意测验中,德·鲁伊特的得票是列名荷兰历史上的最伟大人物的第七名,仅次于足球名将约翰·克鲁伊夫(Johan Cruyff)。也正是从克鲁伊夫和他的那一代球员开始,荷兰队的全攻全守型打法让世界足坛耳目一新。然而荷兰队的英雄气短在于,他们在1974年和1978年的世界杯赛上,连续两届杀入决赛,都是惜败在东道主的阵前。1974年7月7日在慕尼黑的决赛上,荷、德两队的领军人物各自是克鲁伊夫和弗朗茨·贝肯鲍尔(Franz Beckenbauer)。一方面是球逢对手、群英汇萃;另一方面,至迟从这一刻起,荷、德两国结下了难分难解的足球世仇。
克鲁伊夫(左)与贝肯鲍尔(右)在1974年7月7日的世界杯决赛中
通过足球场上的争夺,球场内外半是较真、半是戏谑的针锋相对,荷兰人与德国人都是借题发挥,把两国之间可谓是一言难尽、一腔幽怨的邻里关系付诸快意恩仇。偏偏有时还阴差阳错地遭逢戏剧性事件,更是留下可资几十年咀嚼的谈资。比如在1990年世界杯的八分之一决赛中,荷兰队后卫弗兰克·里杰卡尔德(Frank Rijkaard)对着德国队前锋鲁迪·沃勒尔(Rudi Völler)吐唾沫的场景,引得群情大哗。两位当事人后来早就和解,而且巧合的是,两人又在2000年左右先后成为各自国家队的主帅,可以换到了场边教练席上相逢一笑。有意思的是,荷兰队都是以正式国名“尼德兰”出战,所以缩写也是NED,可“尼德兰”队球迷们自己呐喊助威的声调却是:“Hup,Holland,Hup!”
德国队前锋沃勒尔(左)与荷兰队后卫里杰卡尔德在1990年世界杯的八分之一决赛中
正是由于荷兰地区两省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及其在海内外所散播的影响力,大家就推而广之,不妨以偏概全地索性就把整个国家叫作荷兰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便不以为侮了。法国人管他们叫Hollande,但法语里面的H是不发音的;同属罗曼语族的意大利人就实诚到直接称为Olanda;而同属日耳曼语族的英国人和德国人照用Holland之名。连荷兰在世界上宣介本国旅游的官方网站,用的都是www.holland.com,招商引资、介绍投资环境的网站也依葫芦画瓢为www.hollandtradeandinvest.com,而这两个网站背后的操盘手居然都是荷兰——哦!尼德兰王国——的外交部呢!
推广“尼德兰”旅游的卡通地图,用的就是“荷兰/Holland”
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和潮起潮落,荷兰/尼德兰早就安于西欧富庶小国的定位直至如今。对于他们而言,在四场英荷战争中最终大败亏输所带来的痛苦早已飘渺不可寻踪,倒是荷兰队在三场世界杯决赛中每每落败的未竟全功更令他们耿耿于怀。偏偏“死对头”德国人还往伤口上撒盐般地编出了一段笑话来:
问:荷兰人终于赢了世界杯决赛后会干些什么?
答:关了PlayStation(游戏机),然后睡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