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朋友--点击上方蓝字【缓刑取保一点通】关注我们!创作不易,感谢大家的鼓励,支持、批评和指正
本文所称的逮捕,是指公安机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经过检察机关批准或者决定,依法采取的严重剥夺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
一、嫌疑人具有3种情形,应当逮捕。
根据最高检规定,对具有3种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逮捕,分别是: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该犯罪事实,对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2、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该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嫌犯曾具有犯罪前科而且其前科是故意犯罪。
3、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该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嫌犯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
对具有上述三种情形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
二、嫌犯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7种情形之一,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予逮捕的决定,分别是:
1、嫌疑人实施犯罪过程中,属于犯罪预备、中止,或者虽然触犯了刑法相关规定,但嫌犯是系防卫过当、避险过当。
2、嫌疑人若系一人犯罪,其没有犯罪前科,系初犯、偶犯且主观恶性较小,若其是共同犯罪,在犯罪中所处的地位是从犯、胁从犯,或者犯罪后具有自首、立功表现、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等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
3、嫌疑人系过失犯罪,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
4、若系有被害人的案件,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
5、犯罪嫌疑人能够认罪认罚;
6、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
7、犯罪嫌疑人系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
具有上述7种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秀米XIUMI
上期,向大家展示的法律格言:“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这句话出自一一刘禹锡《天论》,您答对了吗?
本期的法律格言是:“法者,天下之仪也。”
您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请知道的读者在留言区作答,欢迎大家的参与。
答案我将在下期文章中公布。
我是杨律师,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从事法律工作30多年,擅长刑事辩护、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与投资兼并、建设工程纠纷,执业期间我接手过很多疑难复杂、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愿以我的微薄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更愿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寸土地!
如果你正面临刑事纠纷,欢迎随时来找我:18600904838👈(备注公众号添加更快),我为你答疑解惑、帮助你和你的家人走出人生中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