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临床病史
患者为一名32岁男性,接受过小肠移植术后,现主诉头痛。
影像学检查结果
图1. 轴向T2加权成像显示一个主要实性、相对于灰质呈低至等信号强度的病变(箭头所示),涉及左侧海绵窦区域。
图2. 病变(箭头)在冠状T1WI上与灰质呈等信号强度。
图3. 对比增强冠状T1WI显示均匀强化。可见被包裹的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颅内段变窄。诊断: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轴位T2加权成像(图1)显示在左侧海绵窦区域存在一个以实质为主的低信号至等信号病变(与灰质相比)。冠状位T1加权成像(图2)显示该病变与灰质信号相当。对比增强的冠状位T1加权成像(图3)显示病变均匀增强。可见被包裹的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蝶鞍段狭窄。
诊断: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
讨论
定义/背景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是器官移植和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在移植受者中,约有1%–17%的患者会发生PTLD,且随着用来抑制排斥反应的化疗方案强度增加,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该疾病的发生与移植器官类型有关,最常见于肠道移植后(17%),其次为肺移植和心肺移植后(9%),最少见于肾脏移植后(1%)。PTLD表现为不受控制的B细胞增殖,病变范围从良性的多克隆增生到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外周淋巴结(如胃肠道、中央神经系统、异体移植的器官等)。
典型临床表现
PTLD通常在移植后6周到7年之间发生,大多数病例发生在移植后的前2年。临床表现与受累的器官系统相关。中央神经系统(CNS)PTLD的患者表现为头痛、癫痫、精神状态改变,有时伴随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免疫抑制剂减少是PTLD的一线治疗,通常在前4周内可见到临床反应。多形性PTLD比单形性PTLD反应更好。对免疫抑制减少治疗无反应的PTLD患者,死亡率较高(50%–90%)。通过减少免疫抑制剂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情况较少见。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外科切除、化疗和放疗。
典型影像学表现
在中枢神经系统,PTLD通常累及大脑实质。较少累及硬膜、软脑膜、颅骨和副鼻窦。
脑部PTLD:大多数病灶在T1加权成像上呈等信号,在T2加权成像上呈低信号,且通常可见周围环形增强。常伴有轻度周围水肿。多个病灶通常同时存在,但单发病灶也并非罕见。PTLD病灶最常见于大脑半球(81%),较少见于脑干(15%)和小脑(4%)。
副鼻窦及外轴(包括颅骨)PTLD:与颅内(大脑)病灶类似,涉及副鼻窦和颅骨的PTLD病灶在T1加权成像上呈等信号,在T2加权成像上呈低信号。对比增强后可见均匀增强。
主要鉴别诊断
转移性肿瘤
真菌感染
鉴别诊断讨论
转移性肿瘤:转移性病灶可能与PTLD的影像学表现相似。然而,通常原发性肿瘤已有明确诊断。
真菌感染:T2加权成像上出现低信号提示真菌感染的可能性。真菌感染中的低信号通常是由真菌沉积物或出血引起的,而PTLD中则不伴有出血或钙化改变。
在移植后患者出现上述病灶时,应考虑PTLD的诊断。确诊需要通过组织学检查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