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

文摘   2024-12-29 20:41   辽宁  

临床历史

患者为一名62岁的男性,主诉背痛。

检查结果

胸椎矢状面T1加权影像(图1)显示胸椎多个边界清晰的“打孔”样低信号强度病变,主要涉及椎体。可见皮质破坏,并伴有轻微的异常软组织改变。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图1:胸椎矢状面T1WI显示多个边界清晰的“打孔”样低信号强度病变,散布在胸椎中,主要涉及椎体。后部结构相对未受累。可见皮质破坏,并伴有少量异常软组织改变。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另一名患者的颈椎矢状面T1加权影像(图2)显示多个“打孔”样低信号强度病变,散布在颈椎各部,主要涉及椎体。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图2:另一患者的颈椎矢状面T1WI显示多个“打孔”样低信号强度病变,散布在颈椎中,主要涉及椎体。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另一名患者的矢状面T1加权影像(图3)显示异常信号强度病变,涉及骶骨,并伴有较大的前骶软组织肿块。此外,还注意到下腰椎有一个局灶性“打孔”样低信号强度病变(箭头指示)。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伴浆细胞瘤。

图3:另一患者的矢状面T1WI显示异常信号强度病变,涉及骶骨,并伴有较大的前骶软组织肿块。此外,注意到下腰椎有一个局灶性“打孔”样低信号强度病变(箭头指示)。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伴浆细胞瘤。

讨论

定义/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肿瘤,特点是浆细胞在骨髓中的不受控制的增生和积累,并且血清和/或尿液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副蛋白”或“M成分”)或免疫球蛋白片段(轻链或本斯-琼斯蛋白)。其病因尚不明确。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电离辐射、免疫性疾病、农药暴露和HIV感染。浆细胞白血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更具侵袭性的形式,表现为初诊时或疾病进展时循环浆细胞比例超过20%。

临床特点

多发性骨髓瘤通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骨痛,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诊断通常依赖于骨髓受累、贫血、高钙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血液和/或尿液样本中“ M”蛋白和/或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出现。

影像学特点

下胸椎和腰椎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最常见的骨病变部位。椎体通常是主要受累部位。常规X线检查可能显示边界清晰的“打孔”样病变,周围可见硬化。CT通常表现为多灶性溶骨性病变,可能伴有或不伴有皮质破坏,也可能伴有或不伴有骨外软组织肿块。多种MR影像学模式已被描述,包括正常骨髓、微小结节型(也称为斑驳型或盐胡椒型)、局灶型和弥漫型。通常,T1加权影像(T1WI)上可见多个低至等信号强度的斑块状病变。这些病变在T2加权影像(T2W)和短时间反转恢复影像(STIR)上呈高信号,且常见弥漫性增强。偶尔,这些病变会导致病理性骨折,并伴有硬膜外软组织,可能导致脊髓管和脊髓受压。骨扫描通常为阴性。在18F-FDG PET/CT扫描中,这些病变通常表现为代谢活跃。

主要鉴别诊断

  • 转移性疾病

  • 正常骨髓异质性

  • 红骨髓增生

鉴别诊断讨论

  1. 转移性疾病:通常早期涉及后部结构,常见于椎弓根。骨扫描通常为阳性,且常伴有已知的原发肿瘤史。

  2. 正常骨髓异质性:可能与斑驳型模式相似。正常的造血灶在T2W影像上通常显示中等信号强度,并且不会增强对比。皮质破坏缺失。

  3. 红骨髓增生:通常是对全身性应激(如贫血)的反应。红骨髓增生区域在T2W和STIR影像上通常表现为中等信号强度。轻微的对比增强可能出现,且没有皮质破坏。

如何关注微信公众号
1.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谢影像部落”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2.打开“扫一扫”功能,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3.复制”小谢影像部落“,在“添加朋友”中选择“公众号”粘贴搜索关注。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号



小谢影像部落
普及医学影像相关知识;发布工作中所遇到的疾病的影像及病理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