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侵袭性肺曲霉病

文摘   2024-12-14 20:15   辽宁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病通常发生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期,是骨髓移植后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属于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血管侵袭性肺曲霉病与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在免疫严重抑制的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50%至60%。

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严重或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500)、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晚期艾滋病(AIDS)。血管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基于临床、影像学和真菌学数据。

受累患者通常会报告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由于其症状非特异性、血培养阳性率低且污染率高,临床诊断非常困难。患者可能存在血小板减少症,这可能使得侵入性诊断程序(如经皮或经支气管活检)变得困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培养在30%到68%的感染患者中呈阳性。血清或BAL液中的半乳甘露聚糖和核酸检测有助于在免疫抑制宿主中早期识别侵袭性曲霉病;然而,确诊侵袭性曲霉病仍然需要通过组织标本中追踪到真菌。

在影像学上,血管侵袭性肺曲霉病通常表现为多个边缘模糊的1到3厘米的外周结节,这些结节逐渐融合成更大的肿块或实变区。早期CT表现(在薄层扫描图像上最为显著)是围绕结节的磨玻璃样阴影(CT光环征)。这一光环代表着肺部梗死的局部区域周围的出血,由曲霉菌侵入肺血管所致。在非白血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CT光环征的特异性较差。这一表现也曾描述于其他类型的血管侵袭性感染、出血性转移、结核、毛霉病和韦格纳肉芽肿等患者中。

血管侵袭性曲霉病。A,正位胸片显示肺部有多个结节(箭头所示)。B,在中间支气管水平的CT切片显示一个结节被磨玻璃样密度的晕环所包围(箭头所示)。

血管侵袭性曲霉病。在下气管水平的CT切片显示了一个偏心性空洞和新月形气征(箭头所指)。这个发现对于这个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高度诊断为血管侵袭性曲霉病。

空洞通常是这些患者的晚期表现,代表感染的恢复阶段。随着骨髓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恢复,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肺部病变开始出现空洞化,且通常具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即气体新月征。这一表现由侵袭性肺曲霉病和坏死性肺组织组成的腔内肿块所致,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2至3周出现,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通常预示着较好的预后。

如何关注微信公众号
1.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小谢影像部落”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2.打开“扫一扫”功能,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3.复制”小谢影像部落“,在“添加朋友”中选择“公众号”粘贴搜索关注。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号


小谢影像部落
普及医学影像相关知识;发布工作中所遇到的疾病的影像及病理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