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
九章算术
——中国古代被遗忘的数学发现
克莱德尔*(R· Kleindl奥地利)著
芮 虎 译
摆渡者按: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曾令西方人瞠目结舌。奥地利著名作家克莱德尔在这篇文章里真实地写出了这种感受。然而,他也指出,中国的数学发明偏重于实用,正如清代学者梅文鼎对欧几里得数学提出的问题:“有何作用?”也许,正是中国科技偏重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立竿见影之物不去深究,结果,影响了一个民族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近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所在。
中国学者在中世纪和古代在某些方面领先欧洲同行几个世纪。然而,欧洲传教士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决定性的创新。关于中国数学史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当16世纪的耶稣会传教士将欧洲的东西带到中国时,他们发现那里没有任何能与欧洲相媲美的数学理论。直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被翻译成中文,先进的数学方法才在中国传播开来。这些说法并非完全错误,但还有更深层次的事实。早在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西方书籍进入中国皇宫的几个世纪前,中国已有学者发明了许多超越欧洲以及希腊数学家的先进数学方法。数学家思特里克*(Heinz Klaus Strick)在其著作《数学故事》中详细解说了这些成就。中国对数学有足够的需求。中华帝国需要一个运作良好的文官系统。公务员所需的七年学习课程包括数学等六门学科的考试。然而,数学不仅仅供公务员使用。巨大的建筑,尤其是伟大的“中国”长城,也需要精确的计算。与其他文化一样,天文学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中国的一些数学著作同时也是天文学著作。数学教育的基础是一系列被称为“数学十大经典”的著作,中文称为《算经十书》。它们通过唐高祖而变得重要,并于七世纪重新出版。《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尽管有些部分是在千年前出现的。它包含勾股定理,在西方数学中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和毕达哥拉斯定理
在这十部“经典”之首,一个数学问题令西方人感到熟悉。这就是关于研究直角三角形的。通过将四个这样的三角形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正方形,可以认为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正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所说的原理,中文版称之为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在这本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本书被认为是“十大经典”中最重要的。它被称为《九章算术》,英文为“九章数学艺术”,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它反映了公元一世纪中国的科技发展状况。由于此书长久以来不断使用,中间有大量的补充和评论。按主题分为246个问题,包括土地测量、比率计算、土木工程和线性方程组求解等。中国学者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尤其是在解方程方面。第八章提到的消元法现在称为高斯消元法。 1600年后,它才在西方世界被发现。第七章还包含了一千多年后才在欧洲发现的方程求解方法。《九章算术》的这一页展示了一种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早在公元5世纪,中国学者就将圆周率计算到了七位数字的精度。
从多边形到圆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圆周率π的计算,其中之一是由生活在公元三世纪的中国数学家刘徽*发明的。他补充了著名的数学书籍,还编写了自己的《海岛算经》,后来被列为“数学十大经典”。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计算圆周率π。如果在圆上画一个六边形,则圆的直径与六边形的周长之比为三。刘徽意识到,对于一个圆来说,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必须大于三。这个比率当然就是圆周率π,可以使用具有更多角的正多边形来越来越精确地计算出来。出于实用目的,刘徽建议使用157/50的比例,即3.14。他继续计算直到1536 个角球。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五世纪实现了更为精确的计算。它的精确度达到了小数点后七位。要使用内接多边形方法执行此操作,必须计算具有超过12,000 个顶点的多边形。在中世纪,撒马尔罕的学者卡什* (al-Kashi) 超越了这一数字,他将圆周率π 计算到了 16 位数字。 16世纪,荷兰击剑大师、数学家凡库伦*(Ludolph van Ceulen)达到了35位数的准确度。算盘是一种由螺纹木珠制成的装置,可以被视为一台基本的计算机。它在欧洲和中国都有使用。
实用数学
中国古代在某些科学技术方面非常先进。纸张在公元一世纪之交就已经存在,从七世纪开始有了印刷术,从十一世纪开始也有了活字印刷术。九世纪发明了黑火药,用于制造烟花火箭。这并没有导致对西方的永久技术优势。后来,当英国军队为了能够继续进行利润丰厚的鸦片贸易,用现代步枪攻击满清帝国时,中国士兵却使用基于葡萄牙模型的古代火枪进行抵抗。中国令人惊叹的数学知识后来被遗忘了。许多书籍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只是因为它们在15 世纪流传到韩国,并在那里得以幸存。这与后来的欧洲数学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使中国数学的个别方法非常先进,它们却没有与欧几里得原理相媲美的公理基础。中国人对此毫无兴趣:公元1700年左右,清代学者梅文鼎*批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杂乱无章,过多地包含了太多不必要的细节”,并问道:“为何欧几里得解释了黄金比例的构造,却没有告诉我们它是什么?有何作用?”他相信《九章算术》包含了人们需要了解的关于数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今天的数学是欧几里得数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它不问应用。它只专注于纯粹的知识,并相信能够找到自己的应用。 (原载“Der
Standard”2024年5 月19 日)
译注*:
*克莱德尔(Reinhard Kleindl, 1980 -),奥地利作家和极限运动员。
*欧几里得(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 ,约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在书中他提出五大公设。
*阿尔-卡西(波斯语:غیاثالدینجمشیدکاشانی,1380—1429),生于属帖木儿帝国统治的伊朗中部的卡尚,医生、天文学家、数学家。卡西是乌鲁伯格的重要助手,其在数学上的代表作是《算术之钥》(Miftāh al-hisāb),完成于1427年。
*凡库伦(Ludolph
van Ceulen,1540 年 1 月 28 日出生于希尔德斯海姆;1610 年 12 月 31 日于莱顿去世)是一位击剑大师和数学家。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610年),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
*思特里克(Heinz
Klaus Strick,1945-)德国勒沃库森文法中学校长,数学教师,长期从事数学研究。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数学史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相关阅读:
摆渡者【第12期】|| 《自由的哲学》审校后记
摆渡者【第30期】|| 极简生活的德国人
摆渡者【第46期】|| 美从天降——谈弗兰克•盖里的建筑设计艺术
汉代文学大咖走向我们(摆渡者1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