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尔施塔姆为何被流放(摆渡者芮虎225)

文摘   2024-11-13 13:26   德国  


诗人曼德尔施塔姆为何被流放?

芮 虎
俄国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不畏权势,写了一首讽刺斯大林的诗,还掌掴了斯大林最喜欢的作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然而,尽管如此,他长时间没有遭到清算。这要归功于一位列宁的亲信。当这位亲信去世后,曼德尔施塔姆的命运才急转直下。
**两个经典的开篇句子:一个是虚构,一个是回忆的现实** 

“有人一定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在没有做任何坏事的情况下,他某天早晨被捕了。”
“奥·曼德尔施塔姆掌掴了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后,匆忙返回莫斯科。”
前一句出自卡夫卡的《审判》,而后一句则是纳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在《狼世纪的回忆》中的开场。这一场景发生在90年前,常被视为卡夫卡式对极权国家集体经验的隐喻,无论是纳粹德国还是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


### 曼德尔施塔姆的正义感与他的反抗

虽然曼德尔施塔姆在十月革命前属于俄国抒情先锋派(即所谓阿克梅主义运动),但他的诗人生涯显然与行动主义无缘。然而,他却具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正义感。如果不是斯大林统治下的恐怖令人如此致命,曼德尔施塔姆可能会被看作另一个堂吉诃德——试图用诗句对抗权力化身的荒诞骑士。
当曼德尔施塔姆因为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羞辱自己的妻子而扇了他耳光时,这位住在十平方米小房子里、收入被切断的诗人,早已在朋友间传播了一首嘲讽斯大林的诗:


**《致暴君》** 


我们活着,却感受不到脚下的大地, 

我们说话,却无人在十步之内听见。 

那克里姆林宫里的山中之人, 

奴役灵魂、屠戮农民的刽子手。 


他的手指,肥胖如蛆, 

他每一句话,如百斤重石落下。 

他的胡子笑起来——像蟑螂, 

他靴筒闪耀,高高在上。 

围绕他身边的是那些权臣, 

瘦脖的帮凶,血中玩弄人命。 


有的吹口哨,有的喵喵叫, 

而唯有他,用铁锤定调。 

他是铁匠,命令一道接一道, 

砸向胸膛,敲击额头,刺入眼睛。 


每场处决对他来说, 

都是一个甜美的果实, 

这位宽胸的奥塞梯人, 

用它们供奉自己的荣耀。



### 讽刺诗的流传与短暂的庇护

这首诗被秘密流传,却未立刻给曼德尔施塔姆招来杀身之祸。虽然他被禁止进入莫斯科,但因为列宁亲信尼古拉·布哈林对他的欣赏,他得以在乌克兰附近的沃罗涅日获得三年的“缓刑”。曼德尔施塔姆与意大利诗人但丁及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有着深深的精神认同。他常将自己的诗人命运与谢甫琴科的流放和放逐相提并论。
然而,1938年,当布哈林在一次伪造的审判中被处决后,再没有人为曼德尔施塔姆提供保护。他为向托尔斯泰道歉而写的一首勉强称得上是歌颂斯大林的诗也无济于事。他的命运已经注定:1938年圣诞节前后,曼德尔施塔姆死于西伯利亚的一座中转劳改营。
曼德尔施塔姆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命运的悲剧,更是那个黑暗时代文学与极权碰撞的真实写照。
关于斯大林曾致电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神秘电话,其内容至今仍是谜。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帕斯捷尔纳克是少数几位直到最后仍支持奥西普和纳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夫妇的人之一,另一位则是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由纳杰日达保存下来的曼德尔施塔姆晚期诗作,如同布鲁斯·查特文盛赞的他1930年所著《亚美尼亚之旅》中的随笔一般,堪称奇迹。

曼德尔施塔姆夫人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189113日生于华沙,俄罗斯帝国;19381227日卒于靠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联劳改营,是一位俄罗斯诗人,也是阿克梅主义的最坚定代表之一。
曼德尔施塔姆出生于华沙的一个犹太皮革商家庭。幼年时,他的家人迁居帕夫洛夫斯克,后又搬至圣彼得堡。曼德尔施塔姆在圣彼得堡著名的捷尼谢夫中学接受了广泛的人文学科教育。16岁时,他随家人旅行到巴黎,期间在索邦大学听过讲座,并在这一年结识了尼古拉·古米廖夫。同年,他还成为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旁听生,并在返回圣彼得堡期间旁听了文学和诗歌课程。
曼德尔施塔姆最初受到象征主义思想的影响,1910年,他在文学杂志《阿波罗》(Аполлон)上发表了第一批诗作。1911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攻读文学,并成为以尼古拉·古米廖夫为中心的阿克梅主义文学团体成员,创作了诗歌和散文。

曼德尔施塔姆的第一本诗集《石头》(Камень)于1913年出版,这使他在文学界声名鹊起。诗集标题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了曼德尔施塔姆对诗歌的理解:物质与意义的紧密联系。俄语单词“石头”(камень)不仅代表物质,还与希腊语中的“akme”(阿克梅主义的核心概念)形成了近似的字谜。在革命前的这些岁月里,他还结识了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和马克西米利安·沃洛申。
十月革命后,曼德尔施塔姆的生活变得动荡不安。他和自1919年认识并于1922年结婚的妻子纳杰日达一起,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第比利斯之间辗转度日,生活贫困潦倒。1920年,他因俄国内战期间被布尔什维克政权怀疑为间谍,在克里米亚短暂被捕。
他的诗集如《哀歌》(Tristia1922年)、《第二本书》(Втораякнига,1923年)以及《诗集》(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1928年),展现了他的诗歌多样性,而散文集《论诗歌》(1928年)则彰显了他作为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才华。他的散文作品《时间的喧响》(Шумвремени,1925年)则反映了他对苏维埃制度的疏离感。然而,与阿赫玛托娃及其他诗人不同,曼德尔施塔姆的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仍能出版,据说是因为时任共产国际主席和《消息报》总编的尼古拉·布哈林的支持。

斯大林与布哈林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的清洗时期开始,对曼德尔施塔姆的公开迫害随之而来。他仅靠翻译法语、德语和英语散文维持物质和精神上的生活。在布哈林的庇护下,他于1930年前往亚美尼亚旅行,从中汲取了大量灵感和创意,并于1933年秋天完成了《亚美尼亚之旅》,该作于1934年发表在《星》杂志上。然而,这些文本以及1934年秋创作的一首诗——以“我们活着,却感受不到脚下的大地”(Мыживем, подсобоюнечуястраны...)开头——明确指向斯大林及其恐怖统治,导致曼德尔施塔姆于19345月首次被捕。
由于一次未遂的自杀尝试,曼德尔施塔姆逃过了严厉的判决,被流放至切尔丁,后又被转移至沃罗涅日,他在那里度过了三年。这次逮捕还衍生出许多传闻,比如斯大林曾亲自致电曼德尔施塔姆的朋友兼同事帕斯捷尔纳克,讨论他的命运。在沃罗涅日期间,曼德尔施塔姆为当地报刊工作,并创作了他的最后一部诗集《沃罗涅日笔记》。他的译者拉尔夫·杜特利在1996年写道:“《沃罗涅日笔记》是其作品的最终收官……它是曼德尔施塔姆创作和滋养他的欧洲文化的汇总与遗产。”


193852日,曼德尔施塔姆再次被捕,被判处五年劳动营监禁,罪名是“反革命活动”。他被送往靠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个劳改营。19381227日,他在一个过渡营的病房中去世(据拉尔夫·杜特利记载),死前已因饥饿、心脏病和幻觉而极度虚弱,最终被埋葬在一个万人坑中。
曼德尔施塔姆的妻子是后来成为作家的纳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纳杰日达与诗人的朋友们通过背诵保存了许多曼德尔施塔姆未写下的诗作,并在20世纪60年代促成了这些作品的出版。
(资料来源:“Welt am Sonntag”)


附诗一首:

有人给我一副皮囊

——曼德尔施塔姆(俄国)


有人给我一副皮囊—— 

告知我,为何?它仅仅属于我。 

静谧的喜悦:得以呼吸生存。 

感恩该归于谁?谁应受颂扬? 


我是园丁,亦是花朵。 

身处囚禁之世,却并不孤单。 

永恒之镜——轻轻呵气: 

印上我的呼吸和温暖。 


镜中的图像,存留的字迹: 

你不会阅读,也未能欣赏。 

雾霭啊,愿它早日消散。 

那柔美的描绘将长留世上。 

(芮虎译)


相关阅读:

摆渡者【第101期】|| 策兰的《花》

摆渡者【第99期】|| 策兰早期诗歌12首

英格褒·巴赫曼诗选(摆渡者芮虎160期)

摆渡者【第16期】|| 策兰致巴赫曼佚书二封

摆渡者【第31期】|| 格拉斯:《万物归一》

秋日:里尔克诗歌欣赏(摆渡者芮虎206期)

奴隶可以成为诗人吗(摆渡者128期)

摆渡者芮虎
中德文化交流以及德语翻译与文化研究,人智学暨华德福教育哲学理论研究,德语教学研究与德国留学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