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施泰纳的教育(摆渡者芮虎216)

文摘   2024-10-16 17:38   德国  


施泰纳教育理念的舞台展示

——关于“人智学”的前世今生

芮 虎

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权威主义:人智学创始人鲁道夫·施泰纳的作品多年来一直受到批评,然而,其教育理念却在全世界发展繁荣。现在,英爱剧院双人组Dead Centre将施泰纳的灵性世界与现实的粗糙面进行了对比,让施泰纳的魅力在舞台上焕发光彩。
在斯图加特剧院,一个孩子走上舞台致辞。我们是在看一场戏剧表演,还是在学校的庆典上观看班级演出?这个孩子看起来年纪不大,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听到的是来自久远时代的灵性体验。仿佛另一个人通过这个孩子在讲话——是谁呢?也许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还是这仅仅是剧本中的台词?或者我们实际上在听一位教育改革家的愿景?
1919年,鲁道夫·施泰纳与企业家埃米尔·莫尔特在斯图加特的乌兰山联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从那时起,华德福教育理念成为了一种国际成功的模式。然而,施泰纳以人智学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并非没有争议,尤其是因其带有神秘色彩的起源,多次成为批评的对象。但施泰纳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至今仍体现在许多生活领域中:例如在有机农业策略、化妆品公司的企业理念,以及人智学和顺势疗法的医学中。这位被一些人奉为先知、被另一些人视为脱离现实的信仰理论创始者,究竟是如何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和引发如此复杂的争议的呢?


该作品由“爱尔兰24时尚”资助,这是一个由爱尔兰文化委员会和德国爱尔兰大使馆联合发起的机构。
成年人跳舞展示他们的名字,一个孩子则看见了幽灵。斯图加特的这一场关于人智学的戏剧表演,突出了鲁道夫·施泰纳学说的奇特之处。
在斯图加特——这个人智学运动的“罗马”,敢于上演一部关于施泰纳的通俗戏剧,无疑需要勇气。或许正因为如此,英国-爱尔兰导演团队“Dead Centre”创作的《鲁道夫·施泰纳的教育》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布满舞台的大镜子。
一个八岁的男孩登场(由极具表演天赋的弗林·瑙恩海姆饰演)——他是华德福学校的学生,能背诵歌德的作品,并成为这位来自下奥地利瓦尔德费尔特的大师的代言人:“我知道,很难相信你能从我这个年纪的人身上学到什么。毕竟,我其实是个非常老的人。我的名字叫鲁道夫·施泰纳。”
**施泰纳在道白**

英国-爱尔兰双人组Dead Centre(本·基德和布什·穆卡泽尔)创作并执导的《鲁道夫·施泰纳的教育》开场充满戏剧性。一个男孩走上舞台。他并不是以自己的身份出现,没有以华德福学生的身份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他点燃了一支烟,自称为“鲁道夫·施泰纳”,并说:“很荣幸今晚有这么多人前来聆听我的讲话。”弗林在这场表演中表现得非常自信。
接下来并不是一场关于人智学的讲座,而是一次充满戏剧张力的表现。Dead Centre巧妙地将施泰纳关于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见但深刻影响命运的——灵性世界的理念以反转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前面,弗林(即鲁道夫·施泰纳)站在固定的位置上,随着场景的布置,简约的家具一一摆上,他开始谈论儿童幻想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的影像被投射到舞台的后半部分,那里大人们坐在相同的家具上,而弗林则是他们的孩子,也是华德福的学生。
故事进入一场戏剧中,这场戏剧颠覆了施泰纳的理念。并不是表面世界从与深度的灵性连接中获益,而是这看似充满同情心的哲学,在日常生活中被琐碎的现实击败。在镜像世界里,父母从争论学校的选择开始,很快发展为争吵谁该收拾他们破碎的关系。


**痛苦作为神圣的礼物**

Dead Centre在剧中融入了施泰纳的生平元素。例如,这段关系的戏剧冲突因一位姑妈的到访而加剧。她带着创伤而来,诉说自己童年时曾被殴打,却未得到兄弟的保护(剧中由施泰纳口中说出的一句评论是:“当你理解了业力,你就会明白,痛苦不仅仅是痛苦。这是来自前世的神圣礼物”)。与此同时,弗林也认出了她的前世化身——正是施泰纳小时候在一个幻象中看到的姑妈,她在那次幻象之后不久便自杀了。
表面上,这一切都被快速且风趣地呈现出来:学者父亲遇见了姑妈的神秘主义朋友。菲利普·豪斯饰演的医生,用讽刺和攻击性的态度回应华德福世界的所有元素,掩饰了他无法理性理解的生活不满。菲利克斯·斯特罗贝尔则饰演他的对立面,一个另类的放荡不羁者,利用人智学作为诱饵,将学生的母亲引入他的怀抱。
弗林评论成年人的行为:“他们看不出自己迷失了。迷失在镜像世界里。”表面上这很有趣,也少不了一些预期中的笑点,比如关于优律司美“名字舞蹈”的嘲讽。然而在镜子的另一侧,剧作大胆地向人智学的核心理念发起挑战。这在斯图加特这个人智学的大本营可能会让人“受伤”。但《Dead Centre》展示了他们是精通多层次叙事的高手。那些不愿面对作品辛辣批判的人可以选择沉浸在形式的美感中,享受这部戏剧在镜子和镜像之间的巧妙回旋。


**与草药采集人的对话**

这个剧目通过实际和象征性的镜像手法,从不说教,反而用对比展现了施泰纳的理想世界与日常现实生活之间的反差。舞台前方,孩子在演讲;舞台后方,人们则过着双重生活。男孩说:“我一直很喜欢戏剧,尤其是空的舞台,因为空的舞台为想象力留出空间。而想象力是教育孩子的关键。”仿佛受到鬼魂的操控,一把椅子凭空出现,接着是其他家具。
弗林讲述了施泰纳一次启蒙经历,那是他在与一位草药采集者偶然对话时发生的:“这个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只是一个阴影,是真实世界的镜像。你必须深入观察,才能理解真正发生了什么。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在世俗的世界里,孩子的父亲——一个缺乏想象力的理性主义者,当然也是一名传统医生——笨拙地试图靠近他的儿子。与此同时,寻找意义的母亲则与一个情感丰富、幻想横生的环保怪咖和非主流思想家上了床。除此之外,还讨论了一个如今在每个超市收银台都会被提及的问题:在“这个世界”里,是否还应该生育孩子。
在人智学的世界观中,技术化、充满危机的数字资本主义现状中,人们对它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无论是新冠病毒的否认者,还是那些对现代社会感到不满的人,都在其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成了施泰纳的追随者,常常不情愿、不自觉,甚至不知道这一点。


**抵抗的圣地**

舞台上的孩子生动地展示了施泰纳的奇特思想——即在孩子生命的前七年,单纯的肉体逐渐扩展为包含以太身、星辰身和“吾”身。然而,作为想象力和抵抗的庇护所,戏剧自然对人智学的学说展现出相当的同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
观众通过多层次的交织,也被提醒到施泰纳的教义如何在物质世界中触及他们的生活:“在你们的学校、你们的医学、你们浴室里的肥皂和你们餐桌上的食物里。因为像幽灵一样,人智学无处不在。而且,像生命一样,如果它结束了,它也会再次开始。”弗林在剧末说。而此时,剧中开场的独白又一次开始了。
接着,一片森林燃烧起来,像《浮士德》第二部中的场景,也像192212月第一座歌德学院在瑞士多纳赫建成时的火灾一样。“一切都以火终结,”剧中说到。但同时也说:“一切都在发生,一遍又一遍。”同时,这也是对施泰纳首座歌德馆被焚毁的隐喻。即便其灵性家园被毁灭,他的学说却从未停止发展。从施泰纳的视角来看,这并不意外。对他而言,人智学不是一种运动,而是生命本身:“正如生命一样,即便终结,它也会重新开始。”我们将在来生再次见证这一切。
弗里德里希·尼采关于永恒轮回的思想对施泰纳产生了巨大影响。剧中被三元论学说打动的环保怪咖说出了一句天真而实用的话:我们必须采取折衷主义,从施泰纳的作品中提取适合这个世界的内容。导演本·基德和布什·穆卡泽尔在这次德国首演的斯图加特戏剧中,以天才的方式展现了这一点。
2024103日,在《taz》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作者是一位前华德福学生,用化名对施泰纳及其创立的人智学进行批判。她在文章中抱怨自己从未被当作一个拥有独立“自我”的人来看待,而是被视为教育工作者手中的“材料”,用来实现他们关于“内心和谐的孩子”的艺术愿景。这个理念源于施泰纳的思想,即“自我”会从一个生命转生到下一个,但在每一世的尘世生活中必须(重新)发展,“自我诞生”大约要等到21岁才会到来。


**评论综述**

*taz*的比约恩·海耶尔(20241014日)写道,这部作品以实验性的方式展现了改革者施泰纳的闪亮基本思想。“最终,我们见证了一曲充满童话色彩的赞歌,歌颂幻想的力量。但不仅如此!因为这场演出也可以被理解为剧院本身的一大隐喻。随着男孩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家具出现在舞台上,随后它们还在屏幕上漂浮起来。仿佛在一个排练过程中,一个内在的宇宙逐渐在舞台上展现出来,充满魔力和预见力。”
*《斯图加特新闻》*的卡特琳·霍斯特(20241014日)称这场演出美学上引人入胜且充满隐喻,不过她也指出,剧场创作者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屈服于施泰纳阴暗神秘主义的魅力。”她批评说:“施泰纳神秘主义中的种族主义元素以及与世隔绝的危险在剧中只被顺便批评了一下。因此,人智学在这里依然是一个奇怪且诱人多彩的结构。”
*《法兰克福汇报》*的鲁迪格·索尔特(20241015日)写道:“这部戏不说教,运用了现实与文本的镜像对比,揭示了施泰纳浪漫化的世界观与世俗日常生活之间的冲突。”他指出,剧中一个信奉三元化社会理论的环保怪人说了一句天真却务实的话:“要从施泰纳的作品中取其精华,应用于现实世界。”导演本·基德和布什·穆卡尔泽尔在这场德国首演中将这一理念巧妙展现。
(资料来源:“Nachtkritik, Schauspiel Stuttgart”)

相关阅读:

摆渡者【第12期】|| 《自由的哲学》审校后记

摆渡者【第56期】|| 华德福百年颂

摆渡者【第58期】见证奇迹的时刻:华德福校庆

摆渡者【第65期】|| 最寒冷,又最温暖

华德福教育百年之圭臬(摆渡者135期)

庙堂之高:歌德馆散记(摆渡者164)


摆渡者芮虎
中德文化交流以及德语翻译与文化研究,人智学暨华德福教育哲学理论研究,德语教学研究与德国留学咨询。
 最新文章